寶寶銀行、小鎮兒童醫院、小鎮郵政局、哆哆小劇場、小鎮花藝社、小鎮男孩店、茶香居……“快樂小鎮”生命體驗社區努力忠實地呈現生活“現實”,讓教育與生活、社會實際緊密聯系。它的創建與運行一直貫穿于班級、幼兒園、家庭進行,同時把生命教育融入幼兒的真實游戲體驗中,按個體發展的層次需求高低層次與順序,分別設計與實施課程內容與策略措施。活動打破幼兒園課程領域,以生活、社會、教育三方面進行不斷的互動、重組,教師和孩子成為幼兒園課程的主人。
以“守”歸“點”。質量是學前教育的根本,抓本質是核心問題。哪些是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元素,哪些核心價值需要堅守,這需要每一位南師附幼人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同時要增強自身堅守幼教核心價值的信念。為此,南師附幼從本園現狀、發展需要出發,梳理和抓住幾個影響著本園教育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的元素,如家園合作、教育與幼兒生活的密切結合、環境創設、關注個體差異等方面,并以此作為本園特色方案制定的基礎。在創建“小鎮”過程中,強調人發展的完整性、全面性、和諧性,以人為主體,將兒童視為完整的個體,以充分發展兒童潛能及培養完整個體為目標,關注環境、關注幼兒特點、關注與生活、材料、資源的對話,從現實出發為“人”的成長搭建支架,培養孩子適應未來生存與發展的綜合素質。
以“慢”求“快”。教育是一個過程,需要“慢”的藝術。了解每一個孩子興趣、能力、個性,充分發揮其活動的自由和學習的自主性,并有充裕的時間體驗或“無所事事”,才能真正讓其自由地發展心智能力。如果說教育即生長,那么,教育的使命就應該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境。第一是自由的時間,第二是好的老師。南師幼附在“快樂小鎮”的創建過程中,圍繞“時間”和“人”,穩步推進。一是用心培育“文化”,建立南師附幼文化的識別系統,拓展辦園個性,努力培植讓每一個人真正成長的土壤。二是讓園文化在幼兒園的每一個空間、每一位人身上、心靈里折射和反映出來,發生“蝴蝶效應”,同時讓文化成為每一位成長中的人值得“品”與回味的東西。三是通過每月的“品雅日”、每周的“品讀會”、每學期的“品味會”等園文化特色活動,營造“慢”藝術氛圍,創設“慢” 教育的美麗場景,讓“慢”心、書香、優雅地滲透。
以“網”聯“心”。教育首先應是一種充滿情感、心心相印的教育活動,需要“心誠”、需要“溫度”、需要“觸動”。否則教育只有技巧、矯飾,而沒有本色;只有走場,而沒有感動。為此,在“快樂小鎮”推進過程中,南師附幼重視“心” 與“人”的同步,堅持“讓每一位成人都是孩子的老師”“每一位成人的狀態、與萬事萬物都是帶給孩子教育”的理念,努力連接一切與孩子、幼兒園相關的“資源” 網,讓“資源”聯“心”,讓心自然而動,使“快樂小鎮”成為社會生活與兒童生活的契合點。只有讓人與環境隨時隨處都為孩子提供可延續的“教育”,才能發揮幼兒園、家庭、社區的整體育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