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近日,教育部舉行《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2015》發布會。對于近年來中國留學人員出現的低齡化情況,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出于多方面考慮,教育部并不鼓勵低齡人員出國留學,建議廣大家長和孩子科學考慮,理性選擇。(見《新京報網》)
近年來,出國留學呈現出的低齡化趨勢越發明顯,高中生已經成為繼研究生、本科生之后的第三大出國留學人群。根據美國發布的《2015門戶開放報告》提供的統計數據,2015年中國有4萬多低齡留學生在美國學習中學課程,較2014年增加了5000多人,增速快,增幅大。
出國留學低齡化現象的發生,應當說其中有不少屬于盲目跟風類。留學低齡化引發的問題也顯而易見。首先,孩子出國留學給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有一些家庭甚至不惜借債、違法獲得資金送孩子出國留學。其次,低齡的孩子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獨自在國外留學,父愛、母愛的缺失,讓他們在健全人格塑造上多了隱患。而且,孩子正是在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不同的教育背景很容易讓低齡留學孩子在“三觀”上與祖國、父母、家庭產生巨大沖突,帶來不適應感。再者,低齡留學意味著國內人脈相應缺少,對國情了解也不夠,給畢業回國之后的發展帶來不利,甚至連留學成本都收不回來。
教育部明確表態不鼓勵不贊成低齡孩子出國留學,當然是對眼下出國留學低齡化現象的一種引導,但是,應對和遏制出國留學低齡化現象,不能只剩下一句“不鼓勵不贊成”,必須拿出更多有實際價值的具體措施。比如,加快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真正扭轉當下的應試教育體制,不斷提高大中小學的教學水平,讓不同的孩子都有機會出人頭地,從而重建中國家庭對中國教育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