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精英罹患癌癥而離世,專家們也在研究癌癥和人的心理因素之間的聯系。腫瘤界三位院士——郝希山、孫燕、曾益新給出了十條防癌建議,其中有一條:“建議大家不生氣、不折騰、不鉆牛角尖,凡事都想開點,做個‘沒心沒肺的人。”為什么“沒心沒肺”的人不易患癌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沒心沒肺”有三方面的優點:認知上,能接納自己和他人的缺點和錯誤,負面評價不會往心里去;情緒上,心情比較穩定,也相對比較積極;行為上,大膽主動,比較坦誠,不為細節所困擾。
研究發現,如果人是快樂的,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等“快樂激素”。快樂激素讓人心緒放松,產生快感,這種良好狀態可以使人體各機能互相協調、平衡,整體的免疫能力也能夠有效加強。簡單的人免疫力往往比敏感者高。而且,“沒心沒肺”不會因為過于壓抑而抑郁,也不會因為太敏感而焦慮。
(見《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