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摘要〕在戲劇舞美布景設計中如何尋求劇作所提供的情景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適應的表現形式,以實現情景交融的舞臺藝術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月塘村的菁妹子》的設計創作為演員提供了空靈的舞臺表演空間和支點,增強了演出的感染力和多姿多彩的舞臺氣氛,創造了舞臺美。在今后的創作中,無論是何種題材樣式,抽象和具象布景都必須認真處理景和情的關系,實現一切景語皆情語。
〔關鍵詞〕舞臺美術景語情語虛實結合
清末民初大學問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句話通常用于文學作品的評論中,尤其是對散文詩歌的鑒賞。“景語”指對景物的描摹,“情語”指對情感的抒發和表達。通常很多文學作品都是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對景物的描寫其實旨在表達情感,而非單純的寫景,所以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抒情才是目的,寫景只是手段。同理,在戲劇舞美布景設計中如何尋求劇作所提供的情景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適應的表現形式,以實現情景交融的舞臺藝術效果,這正是我們創作的方向。
大型現代花鼓戲《月塘村的菁妹子》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花鼓戲作品,講述了月塘村大學生村官楊菁帶領村民保護風景名勝月塘、發展鄉村旅游業的故事。故事圍繞老莫擴建牲豬養殖基地污染了月塘,嚴重威脅到月塘村的生態環境和長遠發展。通過楊菁據理力爭,頂住壓力,挺身護塘,力解紛爭,最終保護月塘,消除誤會,贏得愛戴,發展旅游的劇情,塑造了大學生村官在新時代堅韌不拔,敢作敢為,茁壯成長的新穎形象,唱出了時代青年播種夢想,成長成棟梁,撐開一片新天地的創業新歌。該劇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劇本主題和花鼓戲的表演風格都為我們構筑了一個基于“虛實結合”的設計風格導向。緊緊把握“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核心創作理念,抓住“月塘”這一核心意象,是該劇布景創作的關鍵。這不禁使我們想起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一首風景詩:“春風拂綠柳,白水紅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人在畫中”、“人景合一”的詩情畫意觸發了我們的創作靈感:一個以月塘為背景,樹蔭下石拱橋和平臺相連的延伸拓展的舞臺基本框架,在心中萌發。并確定舞臺的基調:簡潔、清新、明快、靈動、充滿生機、具有舞臺美感。我們期望讓觀眾在飽覽月塘湖光山色美景的同時,更感受到菁妹子為保護和開發月塘,不畏艱辛,忍辱負重的創業精神。菁妹子的喜怒哀樂和月塘滋潤的愛情像一幅畫卷徐徐展開,情景交融。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
總體構思確定以后,我們著手尋求富有藝術表現力形象化的造型手段,以將劇本反映的思想感情、生活環境用具體可視的形象展現在舞臺上,根據劇作的矛盾沖突主要是圍繞保護月塘展開,月塘景我們決定采用裝飾風格的畫幕形式表現。首先精心手繪色彩小稿,然后電腦精加工,噴繪制作。畫幕上碧空如洗、青山聳立、延綿起伏,竹海綠意盎然,瀑布、山泉飛馳而下,都映在清澈如鏡月塘水面,微波蕩漾。這一令人心曠神怡的山水畫境,無不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珍愛之情由然而生。為適應場景的變化和豐富舞臺畫面,我們特制作成18×16米巨幅畫幕,根據劇情的需要,在觀眾可視的12×7米的舞臺畫框內,隨著畫幕的上下移動,背景時而是天空和青山,時而是翠竹和綠水,一景多用,全方位、多視角展現了月塘這一風景勝地的風韻。
為豐富舞臺層次,并與背景有機銜接,我們將舞臺幾道檐幕用變形的樹葉裝飾,采用不同材質的紗進行剪貼,在光色下宛若滿天星,形象地表現出劇作主題山歌的意境:“一粒種子一顆星,吱吱發芽眨眼睛,眨睛成長一顆樹,大樹撐開滿天星。”樹蔭下,一組呈“之”字形的青石板平臺和活動的連心橋相接,隨著劇情環境的變化橋和平臺的不同組合,再配以簡潔的景片,如文化石、大樹、紅墻欄柵等,構成村口、工地、荷塘等各種不同場景。戲曲舞美形象要求更多著墨于內在情理的表現,這種表現總是和表演、人物動作、語言及音樂形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在綜合因素的相應作用下完成。
第一場,景為月塘村口,聯想到目前農村村口和各風景區都豎立的各種標識,我們特設計了一座刻有月塘兩字的巖石,石上裝飾月牙形雕塑,以富有個性的造型點綴了這一特定的環境。菁妹子滿懷喜悅從縣城回月塘,從沿橋而下,向村民描繪月塘評為風景勝地的發展藍圖。音樂聲中一束霞光,穿透樹葉,灑向臺面,色彩斑斕,頓時群情激昂,舞臺上洋溢起村民對新生活向往的歡樂氣氛。
第五場,月塘治理工作受挫,鄉長責難,村民誤解,菁妹子在橋邊橋上徘徊,一段抒發內心,苦悶、糾結、彷徨以及表達對月塘深愛的唱段感人肺腑,她站在橋上輾轉不忍離去。情與景有機結合,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荷塘離村”這場戲作為體現女主角菁妹子對月塘、對嗩吶依依不舍的感情戲,編劇和導演傾注了大量心血。為了讓這場戲得到最美的呈現,在舞美設計上,我選擇了江南水鄉代表花卉荷花。荷花在戲劇舞臺不乏采用,為不落俗套,我們把荷花做成了可靈活移動的,讓演員在表演中隨著音樂和荷花流動,每個位置都單獨構建成一個美麗畫面。朵朵粉紅的出水荷花隨之輕輕搖曳,青山綠水鳳尾竹遙相呼應,加上干冰制造的煙霧和燈光渲染的水波紋。情景交融,朦朦白霧,如詩如畫。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和唱腔,男女主角在這詩情畫意的荷塘里低聲吟唱,傾訴彼此的愛戀,“景語”與“情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為該劇的小高潮。最后一場戲,我們設計一棵大樹桿,直沖檐幕與上方的樹葉相連,這不僅是場景和舞臺構圖的變化,而是寓意以菁妹子為代表的這一代青年茁壯成才,撐起建設和發展新農村的一片藍天,枝繁葉茂生氣盎然,充滿活力。
在《月塘村的菁妹子》的設計創作中,我們用簡潔和并不華麗的設計元素創作了一幅流動的具有湖湘特色的山水田園畫卷:一座連心橋,一條創業路;一棵樹,抽象的樹葉檐幕,上下兩道挑枝樹葉軟景的“滿天星”。這些設計元素為演員提供了空靈的舞臺表演空間和豐富動作支點,并融入到戲劇表演中,增強了演出的感染力和多姿多彩的舞臺氣氛,創造了舞臺美!任何布景形式總是為劇目服務的,戲劇是綜合性藝術,舞美設計成功與否,離不開導演的支持,在創作過程中,經與導演、燈光等各部門思想的碰撞,確定全劇整體樣式的走向,并發揮藝術的想象和藝術創造,形成合力,最終形成綜合藝術魅力。
在湖南省第五屆藝術節中,該劇舞臺美術設計獲得了專家和觀眾的好評,但我們深感還有很多不足,有待進一步提高,這僅僅是我們在舞美樣式和布景形象探索中的一次實踐。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到戲曲舞美創作天地寬廣,隨著時代的發展,戲劇題材的多樣化,人們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在今后的創作中,無論是何種題材樣式,抽象和具象布景都必須認真處理景和情的關系,實現一切景語皆情語。
(責任編輯劉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