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波
【摘 要】目前,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建設,湖南的中小河流治理的問題則日益突出。湖南中小河流治理及生態修復是關系到民生的大事,需要我們以正確的態度和科學的角度認真的分析和探究,本文從現狀著手,從五個方面分析了中小河流及生態修復存在的問題,后分析了治理目標,并重點提出了生態修復對策,旨在對湖南中小河流治理以及生態修復做出安排。
【關鍵詞】中小河流 生態修復 對策
湖南省河流較多,廣泛分布,其包括長江和珠江兩大流域5KM以上的河流就達到了5341條。僅僅以長江洞庭水系為例,流域面積占全省面積95%以上。其中流域面積大于在3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24條,而200平方千米的更高達5040條。總起來說,這些河流絕大部分都是省境內河流,流域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60%以上。約有2\3的中小河流達不到規定的防洪標準。許多中小河流存在水資源短缺、水質污染嚴重等問題,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并拿出實施方案進行對癥下藥。
1中小河流現狀總論
湖南省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地、丘陵地質,因此按照自然形成原理,湖南中小河流大部分都是屬于山丘型河流,并且極大部分都是天然河道,并沒有經過改道和局部處理,其中淺丘河流彎道很多、流斷面積小、淤積非常嚴重,主要分布在湘中和湘東北地區。按細分省內其他絕大部分都屬于山區河流,河道陡且坡比較急,兩岸沖刷非常的嚴重,自動修復能力較弱。中小河流的堤防由于品質問題、技術問題、人員問題大多不符合標準、達標率較低、防洪效果不理想。
2湖南中小河流普遍存在的問題
2.1水利管理薄弱
湖南各地方未設置專門的河道管理機構或者管理崗位職責不到位。即使有也因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或資金而形同虛設,致使湖南多數中小河流長期缺乏規范的管理及治理,任由河床隨泥沙淤積而逐漸升高,沿河灘涂發育。同時管理的松懈也放任普通民眾及沿岸的工礦企業進行侵害河流健康的經濟行為。
2.2民眾水患意識不強
湖南關于水患防洪等知識宣傳不到位,中小河流多數分布在為落后的山區。由于地形限制,隨著經濟發展,城鄉居民修建房屋或其它建筑物時傾向于河道。同時將生活垃圾向河道傾倒使河流遭受污染,在農村地區,沿河灘涂發育農民又在灘涂上開墾耕地,使河道進一步縮小。近年來極端氣候的影響,多地引起嚴重的洪澇災害,造成巨大損失,而沿岸居民不了解洪水災害的機理,不知如何避災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不受損失。
2.3整治的前期工作滯后
因為資金投入不足和政策上長時間的忽視。湖南大多數需要及時治理的中小河流關于防洪規劃所需的基礎資料不全或者呈現出一片空白。少有河流常年設置水情觀測點和水文數據采集點,同樣也缺乏地形地質和社會經濟等基礎資料。除開個別河流外,湖南中小河流治理的前期工作總體滯后。各河流的基本情況,治理目標、治理任務模糊不清。
2.4防洪標準低
湖南大約有2\3的中小河流達不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還有很多中小河流處于不設防的自然狀態。王越等也在對中小河流治理技術的探討中提及全國絕大多數中小河流治理滯后、大雨大災、小雨小災頻繁發生。陳鴻飛則指出有些整治過的河流也因整治時缺乏系統的規劃和設計,缺乏專業技術的支撐,致使工程建設標準低,質量差。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下,突發性強降雨或降雨歷時過長,都可能引起嚴重的中小河流洪水災害,威脅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5投入嚴重不足
湖南省中小河流數目眾多,治理所有的河流所需資金數目巨大。按照湖南省河流分級管理的原則,中小河流的治理主要在地方政府。可是各地方政府財政相對來說不太雄厚,長期以來,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資機制和渠道,致使資金嚴重不足,治理任務繁重。治理資金及治理任務繁重,都使中小河流治理任務艱巨。
3湖南中小河流的治理及生態修復研究
3.1中小河流治理目標與治理手段
依據國家宏觀指導,中小河流治理的目標如下幾個方面:一方面重點中小河流和重點河段的防洪能力得到增強;二方面重點地區中小河流所涉及的主要城鎮、基礎設施、基本農田等防洪標準有較大提高;三方面重點地區中小河流流域或區域內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得到初步解決。在全國中小河流治理的大環境之下,湖南省的中小河流治理目標與國家宏觀指導保持一致。在根本性的手段上應遵循自然生態理論,采用生態修復的手段,盡可能將中小河流修復實際當中,以達到影響最小、修復最佳的辦法。
3.2中小河流生態修復探討
3.2.1中小河流生態修復的起源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德國動物學家海克爾(Ernst HeinrichHaeckel)首次提出了“生態學”的概念之后,歷經幾個世紀的發展。近現代以來,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學科的發展使生態學理論的發展進一步得到擴展和應用。生態學已從最開始狹隘的唯心主義哲學慢慢向一種全新的哲學方式轉變,這種方式賦有強烈的時代氣息,被廣泛認可并應于多種領域。如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研究、人文、社科領域的可持續發展研究等等。“中小河流生態修復”就是生態哲學衍生出的一個重要分支。中小河流生態修復在形式上可以稱為綠色化修復,甚至可以直接用生態化的手段來賦予其外在的特點。
3.2.2運行過程遵循生態學的規律
中小河流生態修復生態觀點認為:中小河流生態系統包括河流環境、當地水文、生態環境等生態因子構成的能量和信息乃至流通、交換形成了動態的生態系統。系統內的各個因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交叉滲透、融匯貫通的生態系統。共同承擔著傳遞、分解、加工和建構的任務。因此,中小河流生態修復生態的觀點認為生態平衡是中小河流生態修復生態的核心問題,良性的中小河流生態修復狀態,應該是一個多元化因子構成的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與能量交換的開放系統、共享系統、互動系統。系統內的各生態因子在進行能量、物質的輸入與輸出中,可能本身存在個體差異導致生態失衡,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因此通過調節環節內的能量流和物質流的循環,從而達到系統各個因子之間的高度適應、協調統一狀態非常重要。
3.2.3中小河流生態修復策略
十八大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在這個背景下,中小河流治理的重點雖是防治洪澇災害。但也要重視生態文明、文明施工、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自然環境中,水生動物和微生物生存空間豐富度、流速分布多樣、濱河植被生長條件、生物通道通暢度、生態系統受干擾度、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治理方式有傳統探究的思維定勢:要么從人的主體的層面著手,過于強調極端的主觀性,過于重視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么從中小河流的客體層面著手,偏向極端的客觀性,對人的受動以及主動性缺少正確認識;要么從環境的外部因素著手,偏向外部因素的決策性,沒有重視自然自身的轉變性以及影響力的生成性。就算在中小河流生態修復系統中加入環境因素,也只是簡單的將環境當成治理的輔助條件在生態修復中加入。我們清楚地意識到,從生態學的視域來看待整個中小河流生態修復過程,顯得尤為重要。大中小河流生態修復的過程,是一個多元化影響因子相互作用的過程,對于生態化過程的完善,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有必要對其進行細致和系統的研究。
3.2.4中小河流生態修復運行宏觀的保障
一方面中小河流的問題其本質是制度不健全的問題。為此湖南地方政府應高度重視中小河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在健全的中小河流制度下建立管理機構,明確管理機構的任務,加強河道的管理,防止“治后復發”。對河道的管理,石晶晶提出要做好建后管理,保障中小河流治理效果在時間上延續。規劃要牢牢跟隨治理目標堅持治理的各項原則,做到綜合、統一和專業。依據《水法》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應當按流域或者區域進行統一規劃。規劃時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考慮兩岸群眾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確定河道的治理范圍,治理任務類別。針對民眾水患意識不強,湖南地方政府機關對中小河流的法理中,根據河段采取了合理的措施,以實現治理的規劃目標。二方面資金管理是中小河流能否成功治理的關鍵。湖南政府機關首先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其次既要拓寬融資渠道又要合理使用資金,各級地方政府忙完善建立資金配套投資機制,陳健美提出地方上的水利局要進一步加強資金籌措力度,加強管理,抓住國家政策,明確本地資金配套比例,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資金方面的投入。充分發揮各項專項資金的作用,堅決抵制因資金缺少而出現的不良工程,深化投資計劃管理。
4結語
湖南中小河流的問題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河流進行生態修復還需進一步的研究針對性地提出,防洪減災的治理措施,專項規劃建設布局和項目安排時要優先安排已有前期工作基礎的項目和對生態修復理論的理解和認知,由此產生正確的行為。
參考文獻:
[1]Service R F.Will busting dams boost salmon?[J].Science,2011,334(6058):888-892.
[2]彭文啟,張祥偉.現代水環境質量評價理論與方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