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飛
【摘 要】隨著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畜禽養殖業污染已成為農村污染的主要來源,養殖廢棄物直接排放,已對環境構成嚴重污染并威脅著畜禽和人類的健康。本文通過了解畜禽養殖廢棄物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狀況,分析污染產生的原因,探討養殖廢棄物污染防治對策,切實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關鍵詞】畜禽養殖 廢棄物污染 危害 產生原因 防治對策
為貫徹國務院《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各地積極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安排部署,制定政策措施,加大管理力度,重點治理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保護和改善農村環境。
1 畜禽養殖污染現狀及危害
1.1 康平縣畜禽養殖污染處理現狀
近年來,由于規模養殖快速發展,畜禽糞便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康平縣原來畜禽養殖場以中小規模養殖場為主,規模化養殖場基本上均未辦理環評審批手續,有簡易綜合利用設施的企業僅占30%左右,大部分養殖企業無綜合利用設施和無害化處理設施。而目前只將畜禽養殖糞便采用傳統的堆肥方法進行簡單處理,作為農家肥直接施入農田,其它廢棄物隨意堆放。
1.2 畜禽養殖廢棄物對環境的危害
(1)污染空氣糞便堆積發酵后,會產生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對當地環境空氣質量造成污,惡臭造成的環境污染群眾反映強烈,嚴重影響附近群眾的生活環境。(2)污染水質糞便的淋溶性強,尤其是氮、磷很容易發生淋溶損失,能通過地表徑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從而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使水體變黑發臭,并導致水中的魚類或其他生物死亡。(3)侵蝕土壤在畜禽養殖廢棄物還田利用過程中,不考慮農田土壤、作物生長所需的養分量和環境容量,科學確定畜禽養殖廢棄物的還田利用量,會使糞便大量堆積,造成土質過肥,直接腐蝕農田,使其降低或失去生產能力。(4)危害生物。糞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如不及時處理,會孳生蚊蠅,使環境中病原種類增多、菌量增大,使病原菌和寄生蟲蔓延,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危害人畜健康。
2 畜禽養殖污染產生的原因
2.1 保護環境預防污染意識不強
大部分畜禽養殖戶只注重養殖增效,不重視環境保護,對畜禽糞便等污染物亂堆亂放,任其風吹日曬和雨淋,造成惡臭濃度嚴重超標,空氣污濁,水質污染,人居環境惡化。
2.2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制度不完善、監管不到位
盡管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于2001年頌布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對牲豬存欄500頭以上、雞3萬羽以上、牛100頭以上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但其條款還是原則性的,缺乏權威性、強制性;另外也缺少統一處理畜禽糞便的技術方法和標準,尤其是對沒有達到上述“辦法”中規定存欄數的中小型養殖場的法律監控還是空白,職能部門對畜禽糞便治理的管難以到位,尤其對規模養殖小區、養殖大戶的排污監管不到位,造成畜禽養殖發展越快,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就越突出的局面。
2.3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措施不建全
一方面,由于我國畜禽養殖沒有實行準入制度,大部分規模養殖場的建設都是因陋就簡,沒有統一規劃,缺乏必要的污染處理設施;另一方面,由于養殖是微利經營,污染治理投資與運行費用相對較高,養殖戶單獨治污資金匱乏,大多數養殖場自身很難承受,致使畜禽糞便的處理、利用還停留在直接還田、甚至直接用于水產養殖等粗放模式上。
3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對策
為了滿足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要求,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已經成為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1年5月發布了《畜禽養殖場污染物管理辦法》,2002年初又發布了《畜禽養殖場污染物排放標準》,對畜禽養殖場各種污染物排放濃度進行了具體要求,2010年底國家環境保護部發布的《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為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防治畜禽養殖業的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促進畜禽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政策和技術依據。2013年11月11日,國務院頒布了《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畜禽養殖場污染物處理的目的是要達到無害化和資源化,目前對畜禽廢棄物的處理方法主要有:(1)土地還原。(2)堆肥法。(3)畜禽糞便飼料化。(4)高效厭氧發酵工藝處理。(5)廢水生物化學處理。其中高溫堆肥和高效厭氧發酵工藝處理,實踐證明是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應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經濟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相結合,有效利用和全面處理相結合”的方針。
3.1 發展清潔養殖畜禽規模化養殖
首先要做到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推廣生態化、標準化的養殖模式,發展生態農業。要重視圈舍結構、糞污清理、飼料配比等環節的環境保護要求;注重清潔生產,在養殖過程中降低資源耗損和污染負荷,從源頭消減,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提高末端治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和“近零排放”。
3.2 推廣污染防治技術
一是推廣應用環保飼料,提高畜禽的飼料利用率。二要推廣糞便的綜合利用技術,提倡干清糞工藝,循環水清污,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水的產生和排放,降低廢水的污染負荷。三要實施綠色環保養殖,農村分散養殖戶應發展以農戶為對象,庭園為依據,沼氣綜合利用為紐帶,種、養、加工為產業的庭園生態經濟,集中處理畜禽糞便,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四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要根據養殖規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設受益人畜禽糞便、雨污分流設施,畜禽糞便、污水的貯存設施,糞污厭氧水貨和堆漚、有機肥加工、污水處理、畜禽尸體處理等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設施。
3.3 加強管理建立聯動機制
各相關部門密切協作,齊抓共管;嚴格環境監管,強化畜禽養殖項目建設的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環保驗收、日常執法監督和例行監測等環境管理措施。完善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體系,因地制宜地開展綜合整治;切實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 孫曉華,羅安程.家禽養殖場廢棄物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3(7):18-21.
[2] 環境保護部《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N].20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