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煜 宋宇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國科技成果評價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建立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咨詢專家庫三個方面提出了促進科技成果評價發展的對策建議。科技成果評價對推動科技進步與科技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科技成果 評價 研究
1科技成果評價現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省區市縣、以及行業部門進行成果鑒定、項目驗收、科技獎勵等等,對科技成果評價機制體系的制定主要依據的是同家科委1994年12月頒布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和科技成果鑒定規程(試行)》,以及科技部等五部委2003年5月聯合印發《關于改進科學技術評價工作的決定》,科技部2003年9月關于印發《科學技術評價辦法 (試行)》的通知等政策法規。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經濟與科技的日益融合,對科技成果評價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應該不斷的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用發展的觀點,不斷完善改進科技評價機制和科技評價工作,更好的體現“實事求是、科學民主、客觀公正、注重質量、講究實效”科技成果評價的原則,促進科技成果評價健康發展。
2主要問題分析
2.1評價指標模糊,定性定量難以把握
缺乏一套科學、客觀的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科技成果鑒定辦法》規定科技成果鑒定的主要內容,是否完成合同或計劃任務書要求的指標;技術資料是否齊全完整,并符合規定;應用技術成果的創造性、先進性和成熟程度;應用技術成果的應用價值及推廣的條件和前景;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但是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沒有對應的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來定量評價成果,未能做到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導致評價結論有時不能客觀地反映成果的實際水平。
2.2行政權力干預,影響評價客觀公評
根據需要組織評價專家委員會作為受托方對成果進行評價。評價專家組成的評價委員會是一個臨時性的機構,評價完了,人員就散了,評價出了問題,沒有規定評價專家應該負什么責任,很難對專家形成一種約束機制。在評價過程中,由于相關法律及懲處措施的欠缺,對科技成果評價活動中各種“失范”行為的懲處便無章可循、無法可依,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科學界的不端行為。
2.3科技成果評價主體錯位,導致諸多弊端
按照《科技成果鑒定辦法》規定,要由組織鑒定單位或者主持鑒定單位聘請同行專家參加評價工作,申請評價單位不得自行聘請。但是,隨著邊緣學科和跨學科成果增多、現有專家庫不能滿足評價的需要。另外,由于主管部門行政管理人員專業知識、精力有限等原因,使得從專家庫選出適合的專家越來越困難,由此導致這樣一種現象—— 被評價單位既推薦專家,又支付評價所需費用,無形中使其成了評價工作的行為主體,而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成了形式主體,科技成果評價主體的錯位,導致科技成果評價工作產生諸多弊端。
2.4監督機制缺乏,過程結果不夠透明
科技成果評價過程中由于監督機制的缺失,科技成果評價的三道關卡一質檢部門的檢測報告、科技信息單位的查新報告、廣大用戶的使用效益證明的準確性、真實性、可靠性難以保證,科技成果評價結論的公正性和權威性也因此受到質疑。
3對策建議
3.1不斷建立完善評價指標體系
建立科學嚴謹的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健全與不同時期的科技水平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根據學科門類不同的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著力使科技成果評價由過去的感性評價進入到理性評價, 由定性評價進入到定量評價,由模糊評價進入科學評價,做到評價的全面公平。科技成果是廣大科技人員辛勤勞動的結果,是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正確評價科技成果是促進科研工作健康發展,以及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因素,是科技管理工作中的一個核心問題,而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是科學、公正、合理地進行科技成果評價的關鍵。
3.2建立健全評審分離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評價的審核制度,各級組織評價機構及行政受理機關切實加強對科技成果鑒定申報資料形式及內容的審查,核對申報內容的真實性和數據的可靠性,對審核把關不嚴的要實行過錯追究。二是建立健全評價的專家評議裁量完善評價評審專家的遴選與使用管理機制。成果的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依賴于評審專家,耍建立科學化評價評審專家隨機遴選機制,評價機構根據評審項目的工作需要,在專家庫中選取相關專家從事和參加評審活動。專家選取應遵循隨機性、權威性和回避性的原則,同時遴選候補專家若干名,并按照遴選順序排序,依次替補。專家的組織應定期輪換,評價專家名單分級分類向社會公開,增強評價專家的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強化評審專家事前參與調查了解,使評價更加切入實際客觀公正。
3.3建立專業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
科技成果評價中介服務機構作為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中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促成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之間共同進行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對政府、各類創新主體與市場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發揮著關鍵性的促進作用,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工具。為此,要做好科技成果評價中介服務機構資質的認定和管理工作,以及科技成果評價中介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資格認定和管理,對取得成果評價資質的中介機構實行年檢、抽查復核及質量管理體系制度,規范科技成果評價中介服務機構工作,從而減少人情因素及行政權力干預,提高科技成果評價的權威性。
3.4建立完善公示監督制度
科技成果評價過程和標準及結果應及時在互聯網及媒體公示。對公示的科技成果,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均有權監督并提出異議,建立強有力的監督約束機制,對有爭議及有問題的科技成果評價由審核機構負責凋查處理,并建立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對弄虛作假及采取不正當手段騙取的科技成果評價,不要撤銷原有評價,還要移送有關部門追究相關人員的紀律或者法律責任,維護科技成果評價的客觀公正。
3.5建立科技成果評價咨詢專家庫
建立科技成果評價咨詢專家庫,整合市內外的優質專家資源,為科技成果評價提供智力支持。在科技成果評價中,建立和使用專家庫是規范評價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保障成果評價工作公開、公平、公正的必備措施,對于提升科技成果評價的的質量和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推進作用。因此,在科技成果評價過程中,建設好、維護好專家庫,做到專家數量充足、信息準確完整,保持專家庫中專家數據的有效性是一個重要而緊迫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