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海 劉一
【摘 要】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國家海洋發展戰略,2015年國家相關部委又聯合提出了共同建設“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在這樣一個大的發展背景下,作為國家重要老工業基地和海洋大省的遼寧,如何在充分認識其自身具有的得天獨厚的戰略優勢、區位優勢及產業優勢的基礎上,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實現海洋強省,值得思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 遼寧 海洋經濟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吹響了行動起來,共建“一帶一路”的集合號。在這一綱領性的文件中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副藍圖:“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點發展區域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建設的港口名單中,我們看到了遼寧和大連的名字。這無疑為遼寧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何推進我省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構筑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值得我們思考。
黨的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國家已將開發利用海洋、發展海洋經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遼寧擁有2110千米的大陸海岸線,島嶼岸線長628千米,海域面積6.8萬平方千米。涉海產業門類較多,包括港口、機械、造船、交通運輸、海洋捕撈、海水養殖、生物制藥、水產品加工、對外貿易、科學研究、旅游休閑和涉海高等教育等多個領域。同時,遼寧又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建設海上遼寧等諸多問題和任務,因而研究遼寧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研究海洋經濟在推進遼寧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構筑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中應發揮的作用問題意義重大。
1 遼寧的基本情況
1.1 遼寧的自然狀況
遼寧省,簡稱“遼”,省會沈陽,轄14個地級市,其中副省級城市2個(沈陽、大連),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南臨黃海、渤海,東與朝鮮一江之隔,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的省份,也是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
遼寧是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是全國工業門類較為齊全的省份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中國近代開埠最早的省份之一,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新中國工業崛起的搖籃,被譽為“共和國長子”、“東方魯爾”。遼寧省位于遼東半島的最南端,地理位置獨特,一端與東北、內蒙腹地相連,另一端濱臨黃、渤兩海,大陸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遼、冀分界線,包括丹東、大連、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六個地級市。大陸海岸線長2110千米,島嶼岸線長628千米,海域面積6.8萬平方千米。可以說是一個海洋大省。
1.2 遼寧海洋經濟發展的狀況
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五點一線”發展戰略、環渤海經濟帶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都說明遼寧在國家海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遼寧理應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上遼寧。
2006年初,遼寧省出臺了《關于鼓勵沿海重點發展區域擴大對外開放的若干政策意見》,明確提出今后一個時期,全省對外開放的重點將放在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遼寧(營口)沿海產業基地、遼西錦州灣沿海經濟區、遼寧丹東產業園區、大連花園口工業區5個區域。與此同時,遼寧還將建設一條1400多千米長的濱海公路,將這5個區域連接在一起,形成對外開放“五點一線”的新格局。2011年遼寧省政府更是將沿海經濟帶建設列為發展方向。
遼寧沿海經濟帶,將遼寧省六個沿海城市連在一起,形成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一翼。據省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沿海六市GDP的總和已占到全省的46.1%。雖然從嚴格的意義上說,在這一數字中,與海洋直接相關產業所發揮的作用,我們有待于進一步的調研、考證,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省政府的海洋發展戰略無疑助推了沿海地區經濟的加速發展。況且,遼寧的涉海產業可謂門類齊全,涉及港口、機械、造船、交通運輸、海洋捕撈、海水養殖、生物制藥、水產品加工、對外貿易、科學研究、旅游休閑和高等教育等多個領域。相信隨著全民海洋意識的不斷提高,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機遇,遼寧海洋經濟一定會取得更大的發展。
海洋是開放的,海洋經濟必然是開放的,全方位的對外交流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前提,反過來說也是如此,海洋經濟的發展必定推動對外交流力度的不斷加強。從而推動社會文化的不斷提升和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
2 在“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中,遼寧發展海洋經濟的優勢
2.1 戰略優勢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在終極版面中,圈定重點涉及的18個省,包括新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等西北的6省,黑龍江、吉林、遼寧等東北3省,廣西、云南、西藏等西南3省,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等5省,內陸地區則是重慶。規劃強調,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我們欣喜地看到,無論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遼寧都名列其中。這無疑給遼寧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海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2.2 區位優勢
一帶,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陸地。它有三個走向,從中國出發,一是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二是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三是中國到東南亞、南亞、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兩條,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在“一帶一路”的發展愿景中,遼寧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無與倫比的區位優勢。首先,從空間看,遼寧內近京、津、吉和內蒙,外臨韓、日,處于世界三大經濟體之一東北亞的核心位置;從時間看,遼寧和北京、首爾、東京幾乎在地理空間的一條直線上,直飛北京、首爾不到一小時,直飛日本也不到兩小時,向北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發揮作用,向南可以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東北起點。從而成為同時出現在一帶和一路中的省份。
2.3 港口優勢
沿海開發,港口先行。在遼寧眾多的海岸和海灣中,分布著許多優良的港址資源,這些港址和海岸線資源為遼寧海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資源條件。目前遼寧海岸帶地區已經形成以大連為中心,東起丹東、莊河,西到營口、錦州5個較大港口群體,遼寧沿海2110千米的海岸線上分布大小人工港18處,自然港44處。主要港口有大連港、營口港、鲅魚圈港、丹東港、大東港、葫蘆島港、盤錦港等。未來大連港將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際主樞紐港和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營口港將建成國家級沿海主樞紐港;錦州港、丹東港將建成區域性重要港口;葫蘆島港、盤錦港將建成地方性重要港口。一個以大連港為樞紐,以周邊港口為中轉港的港口群初具規模,人們期待已久的國際航運中心的框架已經形成。
2.4 產業優勢
上面提到,遼寧的涉海產業包括港口、機械制造、造船、交通運輸、海洋捕撈、海水養殖、生物制藥、水產品加工、對外貿易、科學研究、旅游休閑和高等教育等多個領域。而《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強調的合作重點包括:“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臺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藥、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游等領域合作。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愿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加強旅游合作,擴大旅游規模,互辦旅游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提高沿線各國游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游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等。很明顯,這兩者之間的契合度很高,恰恰是推動遼寧融入“一帶一路”的優勢所在。
3 如何抓住機遇,更好地發揮遼寧海洋經濟的優勢作用
3.1 抓住機遇,發揮優勢
要充分利用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經濟調整的戰略優勢,發揮遼寧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港口優勢和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3.2 經濟轉型,轉身向海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焦點。我們國家也將海洋發展戰略放到了重要位置。遼寧是工業大省,也是海洋大省,計劃經濟時期為國家建設作出的貢獻已成為歷史。面對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面對改革的關鍵期,尋找新的發展引擎非常重要。如何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契機,實現經濟轉型,轉身向海,值得思考。
3.3 六位一體,整體布局
省政府要制定遼寧的海洋發展戰略,對處在沿海經濟帶上的六個城市的產業布局、重點項目和各自應發揮的優勢,要有一個整體的思考。要形成合力,全省一盤棋,不能各自為戰。從而為遼寧的經濟轉型、快速發展做出貢獻。
3.4 一帶聯動,共謀發展
沿海六市要加強聯系,這一聯系不僅僅是溝通和互動,更要形成經濟發展上的互補性和共同體。以旅游業為例,可以向海南省學習,推出遼寧沿海六市旅游項目,由丹東出發,經大連、營口、盤錦、錦州,最終到達葫蘆島。成為繁榮的經濟帶、旅游帶。
3.5 發展教育,儲備人才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實施,遼寧無疑將會步入發展的快車道。急需大批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社會各領域的管理人才。為此,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加大對相關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適度調整相關院校的專業設置。同時,提前著手,制定吸引相關人才的優惠政策,形成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智力優勢。
參考文獻:
[1]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新華網,2015.03.28.
[2] “一帶一路”最終圈定18省 新疆和福建成核心區.中國證券網,2015.03.28.
作者簡介:王太海(1963—),男,遼寧營口人,碩士,大連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社會文化學;劉一(1981—),男,博士,遼寧大連人,大連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歷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