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紅
摘要:目的 對久病入絡患者的舌象(舌底)進行觀察與分析,對其在疾病診治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5月中所接收的慢性病患者60例作為實驗組,并選取60例健康人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舌質和舌苔等舌象進行觀察與對比分析。結果 久病入絡患者的舌底細絡和斑點異常檢出率是隨著病程的延長而逐漸提高的,病程小于6個月的患者中出現舌底細絡異常的約占50%,而病程大于5年的患者中有7例出現了舌底細絡異常,約占78%;且病程較短患者的舌底細絡異常程度較輕,而病程較長患者舌底細絡異常程度較為嚴重,病程在3~5年患者中有3例III級和2例IV級;另外,患者舌底斑點多出現于舌底細絡周圍或與之相連接的部位,當細絡異常越明顯的時候,斑點就會越大,且顏色越深。結論 久病入絡患者的舌象(舌底)情況會隨著病程的演唱和病情的惡化而加重,說明患者舌象的變化與其病程變化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在臨床診治中可作為有效的判斷依據。
關鍵詞:久病入絡;舌象觀察;應用探析
"久病入絡"理論最早出現在《黃帝內經》中,對后世醫學研究的發展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當慢性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患者的絡脈會出現易淤、易滯、易虛的特點,特別是患者的舌象,會出現舌脈之間粗脹和曲延,舌底斑點增多等特點: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5月中所接收的慢性病患者60例作為實驗組,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均在34~52歲,其中包括21例風濕類疾病、1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4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以及1例慢性腎炎;且病程在6個月以內者8例,6個月~3年者27例,3年到5年者16例,5年以上者9例;同時選取60例健康人為對照組。
1.2觀察方法 采用中醫傳統方法對患者的舌象進行觀察。首先,指導患者輕輕翹起舌尖抵在上門齒緣,使得舌底充分暴露,其次醫師在自然光線下對患者的舌底靜脈、細絡和斑點情況進行觀察;然后按照舌底靜脈的粗脹曲延程度分為I級、II級、III級和IV級,其中I級為舌底細絡和斑點未見,II級為細絡延伸至外區且斑點數量在3個以下,III級為細絡增粗輕微,延伸至外區且斑點在10個以上,IV級為細絡增粗明顯,呈條索樣斑分布,且瘀斑較多。
1.3診斷標準 主要體征:①皮膚血管出現異常青紫、擴張和曲延;②皮下出現青紫瘀斑和出血久不愈;③舌脈青紫、彎曲,舌底出現密集斑點;④長期便血、尿血、吐血。
實驗室檢查:①全身各部位(甲皺、球結膜、皮膚、唇舌)微循環出現嚴重障礙;②血液流變學檢查中各項粘滯因子顯著異常。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數據統計軟件包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率用%表示,用?字2進行檢驗;當P<0.05時,表示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舌底細絡 久病入絡患者的舌底細絡異常檢出率是隨著病程的延長而逐漸提高的,見表1,病程小于6個月的患者中出現舌底細絡異常的有4例,約占50%,而病程大于5年的患者中有7例出現了舌底細絡異常現象,約占78%;且病程較短患者的舌底細絡異常程度較輕,而病程較長患者舌底細絡異常程度較為嚴重,如病程小于6個月患者中沒有出現IV級,而病程在3~5年患者中有3例III級和2例IV級。
2.2舌底斑點 見表2,久病入絡患者的舌底斑點異常檢出率與舌底細絡異常檢出率的情況是相似的,都是隨著病程的延長而逐漸增加的;且患者舌底斑點多出現于舌底細絡周圍或與之相連接的部位,當細絡異常越明顯的時候,斑點就會越大,且顏色越深。
3討論
舌診是中醫疾病診斷中的重要部分,對久病入絡患者進行舌象的觀察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淡白舌。淡白舌的舌體一般都比正常的舌體要肥大,舌面更為濕潤多津,且在舌邊緣可見明顯的齒痕,并多出現在氣血兩虛的患者當中,是診斷貧血癥的重要指標;②老舌。老舌的舌體會比較厚,黏膜紋理較粗糙,舌色呈干紅色,舌苔干燥無津液,且舌中根部存在裂紋,舌苔呈黃色,多出現在突發疾病的患者當中;③白厚苔。白厚苔的舌體大小正常,但是在舌面上布滿了白苔,在舌根部最為嚴重,通常是患者體內痰淤積的表征;④黃膩苔。出現此種舌象的舌苔呈黃色且較厚,其苔質細膩、緊密,不易被揩去,體現為患者小便顯黃、四肢困重、頭脹胸悶;⑤嫩舌。舌體較為柔軟,有輕微的胖嫩,其黏膜紋理較為細膩,舌面較為濕潤且舌色偏淡,舌苔薄而白,多體現為患者的體質虛弱。
通過對舌象的觀察能夠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客觀的分析和判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病因性質探查:不同性質的疾病其在舌象上也會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差異性,對于鑒別風寒、熱燥、水飲等病因具有較大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寒"會導致舌苔偏白,而"熱"則會導致舌苔顏色較黃,多痰者的舌面較為粘膩,淤血患者的舌底多紫暗斑點。②病變部位判斷:病位的變化情況在舌象上也會出現相應的表現,舌象變化不明顯,舌色淡紅說明病氣還未殃及到內臟氣血,病情通常不會十分嚴重;當病氣深入患者的六腑之內,舌苔的變化會較為明顯;當病氣深入五臟,則舌象變化較為明顯。③病勢趨向估計:舌質的轉化通常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要使得舌象恢復正常一般需要1~2個月的療程時間;舌苔薄且白為正常狀態,當舌苔逐漸增厚是病情加重的表征,舌苔反之由厚變薄是病情緩解的代表,當剝苔變得少苔或無苔時則代表久病,需要加以注意。
綜上,久病入絡患者的舌象(舌底)觀察與分析對于病變部位和病情趨勢的判斷具有較為明顯的作用,通過對患者舌底細絡和斑點變化情況能夠對處方用藥提供參考的依據。
參考文獻:
[1]劉悅,安冬青.舌底絡脈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研究[J].湖南中醫雜志,2014,04:135-136.
[2]潘穎.舌下絡脈診法與血瘀證相關疾病診斷的研究概況[J].中國當代醫藥,2014,26:194-196.
[3]殷玥,張朝暉.辨舌與糖尿病足部傷口之關系[J].陜西中醫,2012,03:382-383.
[4]吳耀南,蘇曉蕓.慢性淺表性胃炎與舌象的相關性研究[J].光明中醫,2012,03:608-611.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