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
摘要:目的 探索一套能體現護理人員勞動價值,實現按崗分配,多勞多得,優勞優酬原則的有激勵作用行綜合評價。方法 實施新的績效考核方案后,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得以調動,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得的分配機制。結果 績效考核按照護士層級及職稱、護理崗位、工作量統計、護理質量、技術難度、護士個人考評和患者滿意度進到提高。結論 新的績效考核分配方案建立了能體現按勞分配的有激勵作用的分配機制。
關鍵詞:績效考核;獎金分配;優質護理服務;護理質量
自2010年開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展開,隨著優質護理的深入貫徹實施,牽動了護理工作模式、護士排班方式、護理人員分層級管理、護理績效分配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績效考核是指運用系統的原理、方法,根據人力資源管理的需要評定、測量員工在職務上的工作行為和工作效果,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一個關鍵內容[1]。我科自2012年9月起,重新制定了護士績效考核及獎金分配方案,以工作量積分為基礎,將崗位得分、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和護士個人考評納入其中,使績效分配更為科學、準確、公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縣級市的三級綜合醫院,我院老年病科開放床位45張,共有護士18名,均為女性,床護比1∶0.4;年齡:19~36歲,平均(27.31±8.69)歲;職稱:主管護師1名,護師8名,護士9名;學歷:本科3名,大專7名,中專8名。
1.2方法 將科室護士分層、分組,設置護理崗位,全體護士參加考核,體現工作量、工作質量、護理崗位、技術難度和患者滿意度五個維度。計算方法為:個人績效獎金構成=(量化考核積分×職稱系數×護士分級系數+崗位分值+滿意度得分+護理質量得分+個人考評得分)×每分獎金額+各種補貼。每月結束后,先根據本月各項績效考評結果計算出每位護士當月績效得分,并累加全體護士總得分,再以科室獎金二次分配護理人員所得除以總得分計算出每分獎金額,最后每位護士的績效獎金=個人績效考評得分×每分獎金額+各種補貼獎金。
1.2.1護士分組、崗位設置及排班
1.2.1.1護士分組老年病科45張病床分為A、B兩個責任組,分別為A組23張、B組22張病床。每組設3~4名責任護士和1名責任組長,每名護士根據層級、工作能力和患者護理難度不同分別分管5~8張病床,并根據護理人員能力強弱搭配排班。
1.2.1.2崗位設置科室設有責任護士、責任組長、主班護士、質控組員、質控組長等護理崗位。責任護士主要完成患者的基礎護理、生活護理、專科護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責任組長由高年資、能力強的護士擔任,除分管屬于自己的病床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解決疑難護理問題的能力,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及帶教能力[2],參與指導危重患者的搶救。
1.2.2護士績效獎金構成部分的具體核算方法 量化考核積分即每月工作量總得分。在以往按出勤量計算獎金的基礎上,擬定白班基礎分10分/d,夜班因為工作時間長,基礎分為15分/d。白班責任護士每負責一名二級護理生活基本自理者或三級護理患者(我科因為老年人基礎疾病多,三級護理者較少見)得0.1分,負責一名一級護理或二級護理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得0.2分。生活能否自理的標準參照我科《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評定量表》的評定結果來斷定。夜班護士每負責一個一級護理或新入院1例患者得0.1分。主班護士每辦理一個入院或出院得0.1分。特級護理專護人員1.3分/h,因工作量大、重患者多、搶救患者而延時加班者,加1分/h。
2 效果與體會
簡單、實用、可操作性強,新改革的護理績效分配方案簡單、實用,易于理解,打分方便、省時、快捷。護士每天下班前花1~2 min時間根據管患者情況打出自己當天的工作量分值。
3 結論
新的績效考核分配方案實現了按崗分配,多勞多得,質量優先,優勞優酬的原則,建立了能體現按勞分配的有激勵作用的分配機制。但目前我科對績效考核管理仍處于摸索階段,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會有新的問題顯現,我們還將在以后的運行過程中不斷把護士們提出的問題討論整理后重新規范,體現出PDCA循環,以使績效考核方案得到更進一步的完善[3]。
參考文獻:
[1]曾玲玲.試論優質護理管理中的激勵機制[J].護理學雜志,2013,28(7):51—53.
[2]鄧潤霞.基層醫院急診科護士層級管理與績效考核的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5):365-367.
[3]陳偉紅,高泉根,劉永琴,等.護理垂直管理體系下績效考評的做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6):425-426.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