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連喜
摘要:目的 總結胃潰瘍合并出血患者內科治療的臨床護理經驗與特點,為提高臨床胃潰瘍合并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146例我院收診胃潰瘍合并內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應用內科治療方案,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7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使用舒適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平均止血時間為(2.9±2.6)d和(5.7±3.4)d、滿意度為(97.5±2.6)分和(81.6±3.2)分,兩組之間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舒適護理在胃潰瘍合并出血患者的內科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預后以及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胃潰瘍合并出血;內科治療;臨床護理
部分胃潰瘍合并出血患者的發病急、出血量較多,若沒有得到及時的搶救可導致出現出血性休克,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1]。而有效的護理能夠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途徑,因此文章主要針對胃潰瘍合并為初學患者內科治療的臨床護理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146例我院收診胃潰瘍合并內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應用內科治療方案,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73例。觀察組73例患者中男40例,女33例;年齡為20~65歲,平均為(48.3±2.1)歲;病程為3個月~5年,平均(1.4±0.6)年;出血量100~1200ml,平均為(542.3±84.1)ml。對照組73例患者中男42例,女31例;年齡為23~62歲,平均為(47.5±2.5)歲;病程為4個月~6年,平均(1.5±0.5)年;出血量100~1300ml,平均為(568.4±86.8)ml。所有患者均伴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腹痛、嘔血、反酸等臨床癥狀。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出血量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包括基礎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指導、飲食指導以及出院指導。觀察組患者使用舒適護理模式,具體如下:
1.2.1心理護理 由于對疾病的不了解以及對臨床治療效果的擔憂,使得患者產生了心理壓力,從而出現焦慮、恐懼等情緒,導致對臨床治療的依從性下降[2]。因此,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的過程中,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問題,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并針對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對疾病知識的了解情況,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與臨床治療的相關知識;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減緩心理壓力,消除負面情緒。交流過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語態和用詞,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贏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賴,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
1.2.2基礎護理 每日進行病房清潔;保持病房舒適安靜,可以根據患者的喜好,進行個性化病房裝飾[3];保持室內物品整齊、干凈;嚴格按照醫囑控制訪問次數,避免患者受到噪音影響,讓患者保持平靜、愉悅的心情;保障患者的睡眠質量以及休息時間。做好口腔護理,餐后進行漱口。
1.2.3營養支持 患者在胃出血階段中需要禁食,避免食物對胃黏膜造成進一步刺激。當患者胃部無明顯活動性出血后,可以適當食用一些清淡的流質食物;當胃出血完全停止后可以食用半流質食物,且逐漸恢復正常飲食。以高營養、高蛋白、高熱量并且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根據患者的喜好選擇健康的搭配,并叮囑患者少食多餐、細嚼慢咽,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胃黏膜受到刺激而再次出血[4]。
1.2.4護理配合 當患者出血休克時,取平臥位,并將頭偏向一側,將患者口腔、鼻腔以及呼吸道中的異物清理,避免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當患者出現缺氧的表現時,需要及時給予吸氧,避免血氧降低。可將患者的下肢抬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血量,并保持組織器官的供血。建立靜脈通道,當患者出血量較大或外周血管穿刺困難時,可以進行中心靜脈置管,以保障臨床治療的正常輸液[5]。
1.2.5止血護理 當患者的出血量較大時,可以將凝血酶與生理鹽水按照必定的比例混合后進行胃管灌注,并幫助患者進行體位調整,有助于凝血酶充分與胃黏膜接觸;在輸注前需要將患者胃內的積血、積液清理,并控制胃酸分泌,避免對胃部造成進一步刺激。若出血情況得不到有效控制,可以每2h輸注一次。當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并且病情穩定后,可以口服或靜脈注射止血藥物。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滿意度主要應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最大分值為100分。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值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平均止血時間為(2.9±2.6)d和(5.7±3.4)d、滿意度為(97.5±2.6)分和(81.6±3.2)分,兩組之間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胃潰瘍是指在各種因素影響下,胃黏膜出現病變、壞死、脫落所造成的深層缺損,與胃黏膜自我保護功能減弱有一定的聯系。當胃潰瘍出現后,潰瘍區域出現肉芽組織,同時壞死細胞可導致受損黏膜下血管內膜受損,這是引起胃潰瘍患者合并出血的重要因素。患者的心理狀況也對胃潰瘍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況,并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才能夠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的依從性,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文章通過選取146例胃潰瘍合并出血患者進行護理觀察分析發現,觀察組在各方面都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得出,舒適護理在胃潰瘍合并出血患者內科治療中具有較好的護理效果,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止血時間,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情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珍蓮.胃潰瘍伴活動性出血患者176例的胃鏡檢查及其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09(33):192-193.
[2]郭寶珍.舒適護理對胃潰瘍出血患者舒適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2,33(34):7560-7561.
[3]段珊.老年胃潰瘍患者合并潰瘍出血的心理護理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5(9):2474-2476.
[4]李秀美.胃潰瘍合并出血患者內科治療的臨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13(32):261-262.
[5]朱俠.護理干預對胃潰瘍合并出血患者內科保守治療的效果影響[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5(1):135-136.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