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
摘要:目的 觀察護理干預對于執行不同妊娠糖尿病(GDM)標準診斷的孕婦妊娠結局以及新生兒圍產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3年1月~12月在江蘇大學附屬江濱醫院婦產科建檔、生育的孕婦321例,入選孕婦按照美國國家糖尿病數據組標準未診斷為GDM,按國際糖尿病與妊娠研究組標準診斷為GDM,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干預組接受護理干預,觀察兩組妊娠結局以及新生兒圍產的不同。結果 護理干預后,干預組孕婦妊娠結局以及新生兒圍產情況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妊娠過程中,采用更加嚴格的妊娠糖尿病診斷標準,施以更加嚴格的護理干預,對于高危妊娠有更好的管理效果,提高孕產質量。
關鍵詞:妊娠糖尿病;診斷標準;護理干預;新生兒;妊娠結局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常見的妊娠期并發癥之一,從數據來看[1],現階段GDM的發生率不斷增加,血糖增高對婦女的正常妊娠、圍產管理,對新生兒的質量,都有許多負面的影響。GDM的診斷標準一直仍有爭論,國際妊娠與糖尿病研究組織(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IADPSG)在2010年發布了新的更加嚴格的關于GDM的診斷標準[2],江蘇大學附屬江濱醫院婦產科前期執行美國國家糖尿病數據組(National Diabetes data Group NDDG)標準診斷,自2012年底后開始執行2010年版IADPSG的診斷標準。研究人員觀察了護理干預對按照舊標準未診斷為GDM、按新標準診斷為GDM的患者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12月在江蘇大學附屬江濱醫院婦產科建立檔案、生育的孕婦321例,所有孕婦按照NDDG標準未診斷為GDM,按IADPSG標準診斷為GDM,為干預組;同時回顧檢查了2012年1月~12月建立檔案、生育完畢的孕婦,檢出按照NDDG標準未診斷為GDM,按IADPSG標準診斷為GDM的孕婦303例,為對照組。干預組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25.6±5.3)歲,初產婦280例,經產婦41例;對照組年齡19~36歲,平均(27.0±5.6)歲,初產婦252例,經產婦51例。兩組間一般情況無統計學差別。入選的孕婦在妊娠之前未發現糖尿病,無心腦血管病表現,排除高血壓、肝腎疾病、慢性感染等孕婦。
1.2妊娠期糖尿病診斷的新舊標準
1.2.1 NDDG標準 江蘇大學附屬江濱醫院婦產科之前執行的2000年NDDG標準診斷[3],孕婦進行75g糖篩查試驗,測血糖值,空腹不超過5.6mmol/L,1h不超過10.5mmol/L,2h不超過8.5mmol/L,3h不超過6.7mmol/L,超過一項診斷為糖耐量異常,超過兩項及以上者,診斷為GDM,進行干預。
1.2.2 IADPSG標準 江蘇大學附屬江濱醫院婦產科執行的新的診斷標準為2010年版IADPSG的GDM診斷標準[4]:孕婦進行75g糖篩查試驗,血糖空腹不超過5.1mmoL/L(92mg/dl)、1h不超過10.0mmoL/L(180mg/dl)、2h不超過8.5mmoL/L(153mg/dl),只要一項血糖值達到或超過標準,診斷為GDM,進行干預。
1.3孕產期的護理干預 對照組孕婦按2000年NDDG標準診斷準為正常情況,按照原指南建議給予常規的護理,定期進行隨診,隨圍產周期接受常規孕期教育。
干預組孕婦在常規處理的基礎上,給予嚴格的心理、飲食、運動等方面的護理干預。①心理干預:護理人員主動加強與孕婦的交流與溝通,詳細講解GDM相關知識,使孕婦了解病情,緩解緊張情緒;②飲食干預:干預組孕婦接受較為嚴格的飲食護理干預,定期營養宣教,按照體重的不同制定營養食譜,補充所需營養物質;③運動干預:根據干預組患者血糖、體重增加、胎兒發育等情況,設計合理的運動方案,促進糖代謝利用,指導孕婦運動量的合理性、注意的禁忌事項等。
必要的降糖治療:干預組患者定期復查血糖,經心理、飲食、運動等方面的干預后,血糖仍高者,根據內分泌科醫師的指導,接受口服降糖藥物或者合理的胰島素治療。
1.4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妊娠并發癥、妊娠結局等。觀察兩組患者新生兒的圍產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9.0中文版,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比較用χ2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妊娠并發癥的比較 干預組總的妊娠并發癥的低于對照組的發生率,其中:妊高癥、羊水過多、糖尿病酮癥、子癇及子癇前期、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宮內窘迫、胎膜早破的發生率低于對照,P<0.05,胎盤早剝、產后出血、產褥期感染差別不明顯,見表1。
2.2妊娠結局的比較 干預組孕婦引產失敗的發生率與對照組相仿,發生剖宮產、側切、產道損傷的幾率明顯低于對照,P<0.05,見表2,總的來說,干預組孕婦的妊娠結局相對要好。
2.3新生兒質量的比較 兩組新生兒的出生體重、Apgar評分未表現出差異,發生新生兒黃疸、難產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比例區別不大,P>0.05;但是干預組孕婦出現巨大兒、低體重兒的比例低于對照組,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生率也較低,P<0.05。總體上,干預組新生兒的質量要好于對照組新生兒,見表3。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無糖尿病的孕婦在妊娠期間出現糖耐量異常、血糖升高,常見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明顯升高,腎糖閾下降,腎性糖尿,嚴重影響母嬰健康。近年來,我國飲食結構變化,成人肥胖率上升,GDM發病率既往報告在1%~5%,許香香等人報告[5]采用第七版《婦產科學》、ADA標準的GDM發病率分別為10.40%、10.66%,采用IADPSG標準后GDM的發生率則有19.83%,上升趨勢明顯。
本病雖多能恢復,然而血糖升高對母嬰的近、遠期影響是明確的,諸如胎盤異常、子癇前期、子癇、妊高癥、胎兒生長受限或過度生長等[6]。GDM主要影響在于,孕婦體內往往同時有胰島素升高及胰島素抵抗的情況[7],同時,妊高癥與GDM在發病環節上存在一定相關性,GDM孕婦出現子癇前期往往是早產的重要誘因[8]。GDM孕婦在妊娠中后期,血糖控制不佳,存在潛在的胎兒畸形、誘發流產等意外風險[9]。對胎兒,其可出現繼發性高胰島素血癥,促進胎兒過度發育,出現巨大兒[10];胎兒在娩出后,繼發性高胰島素血癥往往不能立即糾正,可誘發低血糖反應[11];其肺泡活性物質合成降低,發生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可能性也高于正常胎兒[12]。因此,嚴格的妊娠期血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相當部分的GDM孕婦無明顯癥狀,空腹血糖也正常,江蘇大學附屬江濱醫院婦產科在執行2010年版IADPSG的GDM診斷標準后,發現檢出的GDM孕婦有明顯增加,同時由于IADPSG標準檢查更為簡單,并未對臨床工作增加明顯的負擔。通過研究發現,在IADPSG標準診斷為GDM而NDDG標準未診斷為GDM的孕婦人群中,進行嚴格的護理干預,加強血糖管理,明顯降低了妊娠并發癥、改善了妊娠結局與新生兒質量。可以認為IADPSG標準簡便易行,利于優生優育工作開展,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青.妊娠糖尿病不同診斷標準對妊娠及新生兒結局的影響[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5,29(1):23-25.
[2]魏玉梅,楊慧霞.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變遷[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29(4):295-298.
[3]楊慧霞,魏玉梅,孫偉杰.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新里程碑[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0,13(3):177-180.
[4]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Consensus Pane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glycemia in pregnancy[J].Diabetes Care,2010,33:676-682.
[5]許香香,馮一奇,汪云,等.3種不同診斷標準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分析[J].交通醫學,2013,27(3):295-297.
[6]肖苑玲,潘石蕾,陳煒,等.妊娠期糖尿病與妊娠并發癥的相關性[J].廣東醫學,2013,33(23):3575-3576.
[7]王炎,于健,于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與代謝紊亂的臨床觀察[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09,23(3):40-44.
[8]熊英,孫長學,李玲,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血清瘦素、胰島素水平變化及相關性研究[J].貴陽醫學院學報,2009(3):311-314.
[9]吳昊,謝毅,張煒,等.妊娠合并糖代謝異常與胎兒畸形的關系[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0,19(2):107-110.
[10]楊慧霞. 妊娠合并糖尿病對母兒的影響及處理[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9,6(6):1-3.
[11]劉志偉,陳惠金.新生兒低血糖的診斷與治療[J].臨床兒科雜志,2010,28(3):212-219.
[12]劉睛,劉陶.妊娠期糖尿病病因研究進展[J].中國醫刊,2008,43(12):27-28.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