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增長,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超高層建筑、城市綜合體等新建筑形式的出現,監督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給消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現有的消防監督執法體制,也呈現出一些需要改善的問題。本文通過筆者的工作實踐,結合當前消防工作的特點,對現行的監督管理制度進行了分析,并就消防監督機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消防 機制 改革
作者簡介:雷逸,安慶市公安消防支隊防火監督處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6)02-208-02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自2008年修訂實施后,我國消防監督管理的觀念、制度和手段都發生了較大的轉變。由原來的專職部門大包大攬轉變為“ 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督、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社會化消防工作的管理格局,為消防監督管理指明了工作方向。但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完善,消防監督管理對象的不斷增加,情況日趨繁雜,管理難度也隨之加大?,F行的消防監督工作體制,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工作任務的需要。
一、消防監督工作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領導責任不夠明晰
當前大部分地區的消防工作,由兼任政府副職的公安機關領導分管,并不像廣義的安全生產工作一樣,由黨政一把手直接管理。加之分管領導所調動的行政力量和公共資源有限,難以上升到“一把手”工程,力度和效果有所減弱。消防安全委員會作用弱化。消防安全委員會作為政府機關非常設機構,其法律執行力不夠、行政約束力不強,名義上集體負責而實際上是大家都不負責,成員單位之間缺乏緊密聯系。政府消防工作考核力度偏軟,對各地消防工作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特別是省級以下政府消防考核機制還不夠健全,對消防工作缺乏硬性考核指標,考核結果運用不到位,考核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二)行業監管難以形成合力
立法“部門化”造成行業部門消防責任難以全面落實?!断婪ā芬幎ǖ牟糠中袠I部門責任不能在整體法律體系中得到體現和呼應,關聯性、滲透力不夠,容易形成行業監管“各自為陣、各管一攤”。因缺乏有效的評判依據和科學的考評方法,黨委政府包括行政監察部門對各行業部門履責情況也難以公正、客觀、有效地評判,往往會讓責任主體心存僥幸,認識程度不夠,忽視日常消防責任的落實。
(三)消防機構履責被動越位
公安消防機構作為具體實施社會消防管理的專門機構,在責任驅使下“有限權力、無限責任”,過多承擔了不屬于自己的責任。本應由政府和職能部門負責的一些事務性工作,落到了消防機構頭上,相關部門行業缺乏主動性,導致一些工作流于形式,難以收到實效。在社會單位監督管理方面,隨著火災隱患排查形式的嚴峻,監督抽查變為必查,監督員變成了安全員,本應著重監督社會單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規、履行自我管理責任情況,實際上卻變成代替單位檢查發現火災隱患,導致單位自主管理的意識淡化、能力弱化,形成“警力有限、責任無限”的無奈循環。在要求改善經濟建設發展投資環境的大背景下,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多強調行政服務職能,而忽視了監督查處職能。加之《消防法》對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個人缺乏相應獨立的處罰條款,處罰額度起點高、執行難,有的時候不得不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起不到警示約束作用。
(四)社會單位主體責任缺失
部分社會單位負責人以經濟效益為先,在“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利益驅動下,不愿以確定的投入去預防不確定的不利后果,心存僥幸,想方設法降低消防工作標準,回避責任。很多社會單位在單位管理體系內沒有明確消防安全專門管理人及其職責,更沒有消防崗位資質的準入門檻,單位消防安全工作平常沒人去管或者不會去管。單位自動消防設施操作人員、控制室值班人員等專業崗位不明確,待遇低,流動性大,專業技能不過關,難以發揮作用。建設工程消防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和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等具有特殊消防職責的主體,同樣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忽視法定職責和執業準則,只求一時過關,不顧終身負責,造成先天性火災隱患的滋生。
(五)消防現役體制存在弊端
由于消防工作的技術性、專業性要求較高,這就要求消防監督人員需要較長工作經驗的積累。而目前消防監督執法的主體是現役干部,現役體制造成消防監督人員變動頻繁,人員崗位的頻繁交流,干部面臨轉業離開部隊,造成了人才流失嚴重,工作經驗積累不足,專業技術人才梯隊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執法監督人員業務略有精通,對轄區情況剛剛熟悉,任職二、三年就被更換調整,新調任的執法監督人員又要重新來過,對消防監督執法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同時,由于編制問題,消防監督警力缺乏,目前一個公安消防大隊的消防監督執法人員,一般在3名左右,其中在正規公安或消防院校的畢業生可以說寥寥無幾。執法人員的數量、知識結構以及消防監督的專業性、技術性相對不足,很難適應新形勢下消防工作的需要。
二、消防監督機制的改革與完善
(一)健全消防責任體系
一是堅持黨政同責。要以法規形式確立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對消防工作的領導責任,明確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其他行業分管領導的消防安全責任,量化責任指標,切實兌現獎懲。
二是明確一崗雙責。按“管行業就要管安全”的要求,對行業部門應當承擔的消防工作職責進行分類細化,除明確對本行業系統內部消防安全全面負責的共同職責外,還應根據行業部門的特點,確定宣傳教育、基礎建設、行政許可、聯合執法等共同消防職責。
三是促進依法監管。進一步理清公安消防機構的工作職能,明確消防機構綜合監管職責定位,盡快從大包大攬的角色中解放出來,把本屬于政府、部門、單位的消防工作職責予以歸位,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依法監督管理的主責上來。明確監督執法的責任邊界和免責情形,提高消防監管質量和效率,促進監督人員積極主動履責。
四是落實主體責任。落實社會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將單位和從業人員履行消防安全職責的信用信息、誠信檔案與信貸、保險、稅收、市場準入、資質審驗、行政許可掛鉤,督促社會單位履行好消防職責。要探索建立職業消防管理人制度,積極培育消防專業技術人才,大力發展規范社會培訓機構,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才和技術人員。
(二)建立消防職業化體制
改革公安消防機構的編制形式,最大限度地保留消防監督業務骨干,讓一批消防技術骨干長期保留在自己的崗位上,確保消防監督和執法的穩定性、連續性、公正性。實行領導負責制和執法責任制,并配以完善的內部和社會監督機制。同時,要建立人才激勵競爭機制,摒棄論資排輩的作法,不斷加強專業技術干部在崗培訓、進修、深造。使得公安消防機構的執法人員有較充裕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消防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消防監督質量和水平,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消防監督服務,塑造消防機構的良好形象。
(三)完善消防監督法律體系
現行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現實消防安全的需求,需要對消防監管體制進行一定的修改、完善,及時清理掉一些不利于新時期消防工作的法規及規范性文件,而對一些與時俱進、科學合理的應該予以保留或給以完善。如推行消防安全評估制度,由中介機構對單位的消防安全進行評估,根據結果的不同實施不同的監管措施和信用評級。在監督檢查過程中,不強調監督檢查的次數,而是強調監督檢查的質量,整改火災隱患的徹底程度,該原則也應該作為一種新的制度內容;火災的統計工作也應該借鑒其他國家的做法,由社會第三方進行統計,實現全方位的消防監督。
(四)改進內部工作作風
對于基層的公安消防機構人員,應該減輕其事務性工作內容,盡可能讓基層消防監督人員把工作重心集中到對社會單位檢查監督上來。上級機關要給基層減負,以提高基層消防監督水平,來樹立起消防監督的技術權威。在績效考核上要改變過去那種以工作量為依據的標準,將重心放在監督檢查到位率和隱患整改率上面。工作的布置,應當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工作效率。
(五)提升派出所消防監管能力
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管理是三級消防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體消防工作中舉足輕重。提升派出所消防監督管理能力,對于進一步健全消防防控體系、強化基層消防管理、遏制火災多發將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應當從改善工作機制、提高執法能力、創造社會環境等幾個方面同時著手,加強制度保障,強化培訓指導,使派出所消防監督管理工作更好的適應新時期消防工作需求,真正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參考文獻:
[1]張景鑫.消防執法監督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科技創業家.2014(9).
[2]楊繼亮.淺述消防監督執法過程中如何提高法制效率.才智.2013(28).
[3]李曉南.淺析當前消防監督執法存在的問題.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0).
[4]廖婧.如何更好落實消防監督執法工作的幾點建議.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8).
[5]鄧志明.加強消防監督管理機構執行力建設的思考.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