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博文 劉凡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維權意識已經逐步普及和深入到每個人的腦海中。可以說,軍人權益保障水平是關系到國家軍人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就現階段而言,國家巨人權益保障的程度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較,差距甚遠。有關軍人權益保障的法律法規至今還沒完善,相關配套的制度也還沒統一。因此,本文提出了通過增強對軍人權益保障的重視程度、建設軍人權益保障的互動平臺、建立提升軍人長效優待的法律機制和疏通軍人維權提供保障渠道四個途徑全面加強軍人權益保障工作。
關鍵詞 軍人 權益保障 障礙
作者簡介:鄧博文、劉凡,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指揮軍官基礎教育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6)02-281-02
軍人權益保障是指軍人的自身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軍人可以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其自身的權益進行合法的維護。近年來,為了吸引更多的人自愿加入軍隊,增強人民軍隊的向心力,黨和國家在軍人權益保障方面制定和實行了相關優待政策,但是現行的軍人權益保障未能跟上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所以,本文將在分析軍人權益保障的現狀和阻礙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四點的政策建議。
一、目前軍人權益保障的狀況和阻礙因素
(一)目前軍人權益保障的狀況分析
社會經濟日益增長,社會環境逐步提高,軍人的涉法涉訴問題已經不再是以往單純的民事糾紛,而是向著復雜多變的民事糾紛發展。隨著部隊官兵維權意識的逐漸提升,軍人權威保障問題出現了各種形形式式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五種情況:第一,軍人涉法涉訴的問題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從2013年的內部調查數據來看,某部隊2010-2013年這三年時間里,軍人涉法涉訴問題數量每年均有超過8%的增長率,平均每10個軍人中就有2個軍人出現涉法涉訴問題,軍人個人涉法涉訴問題占據總人數的20%;第二,進行權益維護的軍人身份廣,不僅僅有部隊干部和士兵,還有義務兵和退伍軍人等;第三,部隊官兵的權益保障問題日益突出,隨著維權意識的提高,一些新的軍人一進入部隊就時刻關注自身的權益問題,義務軍撫慰金是他們最看重的權益,另外經濟糾紛、婚戀糾紛和人身傷害等也同樣受到他們的注意;第四,軍人對自身“人格權”的維權意識大大上升,侵犯部隊官軍名譽權的事件有增無減,如某雜志未經允許,直接使用空軍航空兵的肖像進行宣傳;第五,處理軍人權益保障問題難度較大,軍人日益高漲的維權意識與相關法律武器不匹配的矛盾,使得加強軍人維權保障的設想如同空談。
(二)目前阻礙軍人權益保障實施的因素
法律制度因素是成為實施軍人權益保障的主要阻礙因素。一方面,是軍人權益保障法律制度立法的不完善,另一方面,是軍人權益保障法律制度的失效問題。前者表現為:第一,沒有形成完整的軍人權益保障法,軍人的醫療、住房、保險、撫恤等權益零零散散地分布在不同的法律法規中,缺少統一性和聯系性。第二,對于軍人權益保障的法律法規的描述過于抽象和籠統,缺乏相對應的實施辦法,軍人在辦理住房、醫療、保險、退役安置等事情上,極少享受到優待政策。第三,軍人的全部權益沒能在現行的法律法規中體現,說明相關法律規定存在漏洞。如在突發事件的處理辦法中,軍人的事故補償、傷殘補償等沒有明確的規定。由此可見,關于軍人權益保障的法律制度立法上,還有存在著不少優待解決的問題。
法的實效性不僅僅在于立法程序是否合理,一定程度上還取決于相關配套制度是否完善、統一和可行。我國有部分現行的法律法規給軍人權益保障的實施設置了阻礙。比如我國刑事法律制度和婚姻法律制度兩者對軍人的婚姻都進行了特殊的保障,但是軍人離婚的訴訟制度卻對軍人權益保障設置了阻礙。在《民事訴訟法》中規定了訴訟管轄范圍,夫妻雙方中有一方為軍人,軍人對非軍人提出離婚訴訟,被告人住址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受理該訴訟,然而,在《民訴意見》中則規定了“非軍人對軍人提出離婚訴訟,如軍人是非文職軍人,則有原告人住址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受理此訴訟。”這兩部法律對軍人離婚訴訟的規定明顯是不一致的,導致了軍人的權益得不到保障的同時,給軍人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如果在非軍人住址所在的人民法院進行訴訟時,軍人需要請假出席,讓軍人承擔更多的訴訟成本,如果在軍人住址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進行訴訟時,會使軍人在部隊中承受相應的壓力,其隱私也很難得到保障。
二、加強軍人權益保障的相關措施
(一)增強對軍人權益保障的重視程度
隨著軍人維權意識的逐步提高,黨和政府只有在充分掌握軍人實際需求的基礎上,想方設法維護軍人及其家屬的權益,才能有效地提高軍隊的凝聚力,建設一支穩定高效的人民軍隊。黨政機關要實事求是,急軍人所想,做軍人所需,真正幫助到每一位軍人去排憂解難。具體的做法包括:首先,剔除運用行政手段處理問題的傳統思維,要加強依法辦事的意識,堅持在法律法規的指引下,維護軍人的合法權益,堅持維護法律法規的尊嚴,安定服兵役軍人的情緒,通過合理的法律手段,妥善解決軍人的權益問題。接著,真正了解基層軍人的實際需求,重視基層軍人擔憂的問題,通過組建專業化的人員隊伍,建設相對應的服務熱線,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運用最優化的方式徹底解決基層軍人的維權問題。其次,加強法律法規的教育力度,普及軍人的維權意識和處理權益問題的能力。定期組織部隊官兵學習經濟、行政、民事、刑事等相關管法律法規,通過實操演示等方式普及軍人對涉法涉訴問題的認識,讓他們能掌握解決涉法涉訴問題的基本方法。
(二)建設軍人權益保障的互動平臺
在建設軍人權益保障的互動平臺上中,主要包含以下三大方面的內容:第一,明確規定軍權益保障的司法救濟途徑。現階段,我國已在師級以上的軍人隊伍中配置了相對應的律師顧問,320多處的軍級及以上機關設立了法律顧問。截止2010年,在我國軍人隊伍中已經有24萬多人取得了《軍隊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證書》。與此同時,互動平臺還應該明確規定法律顧問的主要工作職責和工作權限,同時也要規范軍隊法律機構的工作職能,充分發揮法律機構和法律顧問的作用,促進軍人權益保障政策的順利開展。第二,結合軍隊的實際,制定合理、高效的法律援助制度。堅持在國家法律援助制度的基礎上,從軍隊的實際出發,結合軍隊建設的特色,滿足軍人及其家屬的需求,主動提供相應的法律援助。第三,建設軍人權益保障的綜合機制。軍人權益保障制度應該是人員的思想政治、行政管理手段和司法救治途徑三者的綜合體現,除了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發揮行政管理手段外,還必須做好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充分融合和發揮這三者的作用,才能落到實處地全面提高軍人的權益保障。
(三)建立提升軍人長效優待的法律機制
軍人長效的優待法律機制除了工資待遇方面,還應該體現在福利待遇方面。第一,通過法律法規,名為規定軍人的工資待遇高于同等級的公務員或者社會其他人員一定的比例,工資水平應該隨著物價上漲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定期作出一定的提高。在津貼和補貼方面,軍人應享受地方設立的共性津貼和補貼,軍人權益中沒有的及時補上,標準偏低的立刻調整。此外,還應該增添反映軍人特殊地位和特殊身份的各種津貼,如戰時、搶救救災等勤務津貼。第二,明確國家對軍人權益的保障責任。國家要明確制定軍人保險制度,并把其納入到現行的法律法規中,推動軍人保險工作的順利發展,為軍人保險提供充足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撥款。這里需要關注的一點是,軍人的傷亡保險應該是由國家全額支付,個人不應該再繳納。這樣子,就能反映出國家是軍人權益保障的主要負責人,同時也體現出國家對軍人保險實施的主體責任。第三,健全軍人退役的推優和養老保險。把軍人在服役期間繳納的養老保險,由地方政府全額支付調整為中央財政全額承擔,同時在軍人保險制度中,應該明確劃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責任和義務,在軍人退役后,也能通過有效的渠道進行維權。第四,建設軍人保險服務平臺。政府可以通過整合國家資源和社會資源,引入商業保險,為滿足軍人多樣化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保險保障,進一步提高軍人保險的普及率,充分發揮軍人保險在推動部隊建設中的作用,最終實現軍人在服兵役時“傷有保險、亡有補償”,退役后“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四)疏通軍人維權提供保障渠道
軍人的特殊地位和特殊身份,就決定了必須為其權益保障建設一個數疏通的渠道。如何才能確切地做好權益保障渠道的疏通工作呢?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步驟:第一,加強軍人權益保障的意識,明確軍人權益保障的法律法規。在傳統的理念中,大多數軍人處理維權問題時,都是依靠領導、依靠組織幫忙解決,怎樣運用有效的司法途徑進行維權,他們幾乎是一無所知的。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通過傳統的方式進行維權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在當今的社會里,只有在法律法規的指引下,通過有效的司法途徑,才能妥善地處理自身的權益問題。部隊軍人應該對有關自身權益的法律法規多加了解和學習,提高法律素質,掌握維權方式,這樣子,當軍人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權益保障問題時,就會通過涉法涉訴的相關程序進行維權。第二,把控軍人權益保障的基本信息,促進軍人維權的司法實踐。每個人對自身的隱私都有保密性,軍人也不例外,軍人權益保障案件中上也具有其隱私性。當軍人對自己隱私進行保密時,一定程度上會給組織處理維權案件帶來困難。這時候,各級組織和領導一方面就應該對其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把握人員的思想情緒,另一方面要加強軍地聯系,維系軍民關系,促進軍人權益保障的司法實踐。第三,軍地黨委要加大對軍人權益保障工作的重視程度。保障軍人權益,密切軍民關系,黨委黨組織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協調解決軍人權益保障問題應該納入各級黨委的日常工作中,并作為重要任務完成,切實重視軍人的需求,幫助軍人解決其困難。
參考文獻:
[1]孫元國.淺談完善軍人權益保護法規體系.國防.2013(8).
[2]王碩.俄羅斯軍人權益保障法律制度述評.軍事經濟研究.2012(3).
[3]陳政平.對軍人權益保護立法的思考.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0(3).
[4]趙燕敏.關于完善軍人權益法律保護制度的研究.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5]陳政平.再論制定《軍人權益保護法》的必要性.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