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臨

“是咱們沾了農家書屋的光!”山西省河津市小梁鄉寨上村村民裴志榮說,他過去不懂得科學種田,種的小麥、玉米畝產總在500斤左右,自從有了農家書屋,他就經常來看書看報,學到了很多科技知識,現在他家種的小麥、玉米畝產500多公斤,比過去翻了一番。
退休教師、年近八旬的裴承休是這個農家書屋的創辦人。9年前,從事教育事業的裴承休退休回家后,看到村民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打麻將的卻越來越多。他想,這是由于精神生活匱乏所致??粗约憾嗄甑牟貢?,裴承休決定辦個圖書室,讓村民通過讀書看報提高文化素質,重樹和睦淳樸的村風。
說干就干,裴承休自掏腰包8000余元,購置了書柜、體育器材、桌椅等,訂了多種報紙、雜志,并把自己珍藏的書籍一一擺出,利用鄉親的房子辦起了農家書屋。2009年,響應山西省政府提出的“實現新的五個全覆蓋”號召。村委會將村服務中心的房屋騰出,作為新的書屋用地。新的書屋面積更寬敞、環境更優美,還增加了歷史文化、醫藥保健、農業科技等實用性強的書籍。
裴承休認為,搞農家書屋不是做做樣子,而是要實實在在地面向農村、農業和農民,要在“農”字上下功夫。為結合農村實際、滿足農民需求,寨上村農家書屋特地購買了種植、養殖等方面的書籍,增訂了《山西農民報》《今日農業》《山西果樹》等報紙雜志,深受村民喜歡。
“裴江昌家有果樹,又養豬,《今日農業》是他的必讀書,為方便他讀書,我同意他把書借到家里讀。裴宗禮是我們村的養豬大戶,看了我買的養豬書籍,覺得實用,請求把書賣給他,我也同意了。”說起農家書屋的故事,裴承休的話匣子就合不上了。
到農家書屋去看書,逐漸成為不少村民的習慣。書屋開辦9年來,村里喝酒、打牌的人少了,讀書、看報的人多了,查資料、學技術的人多了,農家書屋成了鄉親們的“致富屋”和“精神家園”。
眼看著農家書屋辦的一天比一天好,裴承休干勁十足,年近八旬高齡還擔任著書屋管理員。他通過農閑全天開放、農忙隨時開放、嚴格登記手續、實行限期返還等制度,把小小書屋管理得井井有條,并在舉辦讀書活動上花了不少心思。每年的“世界讀書日”期間,書屋都會評選出村里的“讀書狀元”,并為他們頒發紀念品或報刊等。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管理書屋的裴承休得到了鄉親們的一致好評,2012年被評為“運城市第二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
老人辦書屋,并不圖任何榮譽與回報,初衷就是對讀書的熱愛,“我歷來視讀書為生命,為了多讀書、讀好書,我寧愿省吃儉用”。從參加工作到退休,他共收藏了各類圖書1萬余冊,其中不乏一些絕版精品圖書和報刊創刊號,如20余種、500多冊上世紀60年代流行的連環畫冊,《民間對聯故事》和《讀者》的創刊號等。
裴承休本人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現實注解。除日常閱讀外,他還參加了河津市老年大學的文學鑒賞班、詩詞班、書法班和攝影班等,每月都要在鄉村和縣城間來回10多次。
裴承休學以致用,利用節假日義務給村里的孩子上書法課,每年為村民義務寫對聯3000多幅,還與兄弟共同出資組織60歲以上老人免費旅游……他的退休生活忙碌而充實,
看似無聲,卻潤澤心靈的閱讀,能夠致富鄉親、和睦鄰里,也能讓人永葆青春、擁有一顆不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