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冬
【摘要】多媒體教學與外語教學密不可分,隨著網絡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網絡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被廣泛地應用于外語教育領域,多媒體網絡教學將會是英語專業(yè)教學中一種新的手段,作者試圖通過利用多媒體進行外語專業(yè)教學并期望在實踐中索出符合本校實際的多媒體教學模式,以提高英語專業(yè)外語教學水平。
【關鍵詞】多媒體 英語專業(yè) 教學
關于多媒體教學,不同的人有不同定義。多媒體的意思是在傳統(tǒng)的文字,繪畫等基礎上利用計算機的聲音,影像和動畫來呈現(xiàn)信息。隨著計算機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一種相當有效的語言教學手段。傳統(tǒng)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漸被教師和學生交互的多媒體模式所替代,也就是說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正在面臨著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挑戰(zhàn)。
盡管多媒體教學的發(fā)展才不過二十多年,但是對于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對于從事語言教學的老師來說卻有著很大的爭議。在FLT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領域,多媒體以其多功能性而呈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除了多媒體本身的優(yōu)勢以外,英語專業(yè)的教學大綱也要求老師要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尤其是基于網絡的多媒體教學。基于以上原因,研究基于網絡的多媒體教學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構建主義在人類學,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外語多媒體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構建主義是主要的理論基石。構建主義作為一種哲學是基于這樣的一個假設:所有的學習都基于一個平臺,也就是通過對我們先前的經驗反饋,然后去構建我們對于這個世界的理解。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用來感知世界的思維模式,所以學習其實就是我們不斷調整我們的思維模式去形成并適應新的體驗
盡管構建主義有不同的種類,人們對構建主義也有著不同的看法,但是對于構建主義這一理論,專家學者們也有著某些共同的看法。比如對于教師和學習者的角色問題,Glasersfeld 就認為老師在學生理解的過程中起到的是“助產士”的作用,這和先前所認為“知識是的機械傳遞”形成了鮮明的對照。Mayer 認為老師是“向導”,Gergen's 則認為老師是“協(xié)調人,導師和教練”。構建主義的中心是學習的概念,Von Glasersfeld 認為從構建主義的角度來說,學習并不是刺激—反應這樣的簡單現(xiàn)象,它需要自我調節(jié),同時概念結構是由反射和抽象化構成的。構建主義的主要原則是:1) 將出現(xiàn)的相關問題展示給學生;2) 在主要概念周圍構建相關概念;3)考察并且評價學生的觀點;4)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調節(jié)教學指令;5)在教學中評價學生的學習。
由上可知,構建性的學習理論環(huán)境與基于互聯(lián)網的多媒體學習環(huán)境非常一致,為數眾多的在線環(huán)境和技術都說明構建主義能夠指導基于網絡的多媒體教學。那么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英語專業(yè)教學的可行性是什么呢?多媒體技術可以從視覺上提供更好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用優(yōu)質的畫面和文字對學習者的感官形成多方面的刺激;與此同時,多媒體技術還可以用超文本的方式來組織各種教學信息,多媒體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能給學生現(xiàn)場創(chuàng)造出一個鮮活的場景。
眾所周知,語言對于人類來說是一種交流和提供信息的工具。學生學習語言的終極目的就是獲得這種交流的技能。多媒體和互聯(lián)網的技術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實現(xiàn)這個目的。第一,它可以為老師和學生提供原汁原味的交流信息的機會,這是因為書面語和口語是交流的主要方式。大家的共識是為了達到真正的交流目的,母語人士所用的真正口頭或書面文本才是真正的語言,是最佳的學習范例。而互聯(lián)網和多媒體的出現(xiàn),讓這種范例的獲得變得非常容易。胡壯麟認為溝通能力非常強調交流時的語境,而基于互聯(lián)網的多媒體技術就能創(chuàng)造一個學生可以通過協(xié)作和協(xié)商的方式來溝通的語境。尤其有了網絡的助力,學生可以模擬一種真實的溝通語境,這就可以代替在班級成員之間低效率的溝通語境。
作為一個新生力量,多媒體確實能在英語專業(yè)教學中實現(xiàn)比較好的效果。在多媒體課堂上,語言信息的展示可以多維度地進行,這可以適應具有客觀性特點的英語教學。首先,通過麥克風和高保真音響,教學用的語言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其次,和傳統(tǒng)教室相比,客觀性教學在裝備有電腦,DVD和投影的教室里更容易實現(xiàn)。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多維度的展示原汁原味的語言的方式,會讓我們的英語專業(yè)課堂變得更加的有趣。基于英特網的多媒體技術會讓學生的興趣成為教學的基礎,這毫無疑問會促進學生的學習。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了更好的理解復雜的人類行為,認知科學試圖從多學科的角度解釋學習,比如語言學,哲學,人類學,計算機科學,神經學和其他學科。目前,越來越多的專家和研究工作者把認知心理學應用到現(xiàn)代技術教學當中。認知也可以說成是一種心理活動,它包括獲得,儲存,檢索和應用知識。所以我們可以總結為三條:相對于反應,更加強調學習,這也就意味著不在強調刺激—反應模式而是強調思考活動;更加強調心理結構和組織。認知心理學家指出所有的生物天生就具有一種不變的傾向,也就是讓自己的經歷有序化,這對于認知的發(fā)展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最后,根據認知學理論,個體可以并不是由于環(huán)境刺激而被動的反應,而是主動的,建設性的和有計劃的去行動。
當然,和所有的技術一樣,發(fā)展基于網絡的多媒體技術也是有它的局限性的。對于作者所在的外國語學院來說,由于資金的問題,多媒體教室的建設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和老師的要求,目前所裝備的教師也僅僅是有電腦,DVD,錄音設備而已,符合時代要求的同傳設備還沒有到位,更重要的是設備的穩(wěn)定性難以保障,有時正常的教學由于設備問題會受到影響。目前對于基于網絡的多媒體教室的理想的狀態(tài)是配備電腦,打印機,掃描儀,LCD投影機,電子白板,數碼相機和數碼攝像機等設備。
無論基于網絡的多媒體技術是多么有效,我們也不能忽略多媒體技術的一些缺憾,甚至可以說是問題。比如,多媒體材料有時會讓學生分心,讓他們不能很好的專注于外語學習。于此同時,過分的依賴電腦會讓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變得疏離起來。還有就是長時間的讓學生看電腦屏幕,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感。盡管基于網絡的多媒體技術有眾多的有點,但是我們必須知道,多媒體永遠也不可能代替老師的位置。在課堂里,老師永遠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領人。即使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下,老師還是扮演者咨詢者和監(jiān)督人的角色。除此以外,老師和學生之間有效而實用的信息溝通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保障。
根據作者的教學實踐來看,相對理想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混合型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們會結合了基于互聯(lián)網的多媒體技術在指導學生方面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同時又結合了以教師為導向的課堂模式里給學生回饋和激勵較好的模式。這種混合式的教學方法在FLTL的教學當中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對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能力的提高非常奏效。但是在讀寫和翻譯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明顯不如聽說。
通過作者的教學實踐作者得出這樣的結論:基于多媒體及網絡技術的英語專業(yè)教學新模式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教學模式,這種人機結合的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方法與現(xiàn)代方法的有機整合,受到了學生的肯定。
參考文獻:
[1]陳堅林.從輔助走向自導:計算機外語教學發(fā)展的新趨勢[J].外語電化教學,2005.(4).
[2]陳堅林.關于“中心”的辨析—兼談“基于計算機和課堂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中的“學生中心論”[J].外語電化教學,2005,(105).
[3]瑪奇,萬華.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的實驗報告[J].外語界,2003,(4).
[4]馮青來.多媒體及網絡技術在詞匯拓展策略中的應用研究閉[J].外語電化教學,2004,(2),45-49.
[5]宮力.開創(chuàng)新時代交互英語教學新模式[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6]何克抗.當代教育技術發(fā)展的五大趨勢[J].外語電化教學,1996,(1),16-19.
[7]胡壯麟,劉潤清,李延福.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基金項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15年度課程建設—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立項項目:網絡環(huán)境下高級英語視聽說立體化教學模式及建構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5KGYB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