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媛
摘 要 法制類電視節目是電視節目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法制類電視節目的播放,無形中向廣大人民群眾傳遞相關法律知識和法律常識,提高人們的法律觀念,有利于為我國建設和諧法制社會做出貢獻。現針對法制類電視節目的編導原則進行概述,并分析法制類電視節目的意義,最后,提出法制類電視節目的編導思路。
關鍵詞 法制;電視節目;編導思路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5-0141-02
電視節目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法制節目,我國法制節目產生和發展與我國法制建設息息相關,加之電視具有較強的參與性、直觀性、普及性等特點[1],使得法制節目通過電視向人們傳遞更多的法律知識,有利于充分構建和諧社會,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1 法制類電視節目的編導原則
1.1 準確定位
相比于其他電視節目而言,法制類節目編導的首要原則就是準確定位,保證節目的針對性。例如在廣大農村地區,法制類電視節目主要面向農民,而農民所關心的重點內容主要是牲畜、養殖方面,所以,法制類電視節目在編導過程中,必須把握準確定位這一原則,多報道一些農民觀眾喜好的節目,貼近農民群眾的生活,使節目在接地氣的同時宣傳法制觀念。
1.2 真實性
法制類節目所具有的另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真實性,所以在進行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實事求是,由于法制類節目主要目的是宣傳法律相關知識,這在一定方面決定了法制類電視節目相對較為枯燥。只有保證在報道此類新聞的過程中實事求是,真實有效,才能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最大程度上還原真實事件的面貌。
2 法制類電視節目的功能
2.1 普法功能
法制類電視節目具有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普法功能,向廣大電視觀眾宣傳法律法規的內容,促使每一位社會公民能夠遵紀守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法制類電視節目樹立國家法律的權威性和統一
性[2]。另外,法制類電視節目能夠快速地、廣泛地對社會起到動員作用,鼓動社會各界的關心和積極參與性,從而將信息不斷的傳向社會各個階層當中,加大普法范圍。盡管現階段我國法制建設在不斷完善和進步,群眾的維權意識和法律意識在不斷提升,但是針對我國長期法制建設來說,法制類電視節目仍然任重道遠。
2.2 培養法律意識
法制類電視節目通過不斷播放相關節目,提高人們對法律現象的思考。由于法律意識是一種特殊的法律現象,相比于其他的法律現象來說有一定的特殊性,對法律體系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通過法制類電視節目提高我國廣大人民的法律意識,是現階段法制類的一項重要功能。法制類電視節目在發展過程中不斷促進社會主流法律意識的形成、完善和提高,從而有利于構建一個良好的法制社會。
2.3 傳遞法制信息
法制類電視節目具有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直觀、生動,通過這種表現形式將法制運作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映,有效地起到傳遞法制信息的功能。由于法制類電視節目其中包含較多的信息,不僅對社會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揭露,也對相關法律規定和法律程序進行動態的演示,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報道,越客觀,對人民群眾的影響力越大,所傳遞的法制信息就越深刻。
2.4 溝通和交流
法制類電視節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國家與民眾的溝通橋梁,是社會各個階層溝通和交流的場所,隨著我國法治建設不斷完善、法制進程不斷發展,民主參與度也在逐漸提高。所以,法制類電視節目在面對各種各樣的法律現象和社會現象中,應充分發揮電視媒體的功能和社會公信力,擴大傳播力度,為我國法制建設做貢獻。
3 法制類電視節目編導思路
3.1 構思
法制類電視節目在制作過程中,首當其沖的是要對整個節目內容進行構思,保證節目有一個大體的框架,并在編導過程中將手中的素材按照框架內容進行排列組合以及相應的剪輯,這樣能夠充分保證電視節目編導原則中的準確定位這一原則。另外,在構思好電視節目的大體框架之后,也能夠提高法制類電視節目制作的效率,使節目更具層次感,條理清晰。
3.2 選取好開頭
在進行法制類電視節目的編導過程中,必須要選取一個良好的開頭作為開端,同時,所選取的開頭必須是整個法制類新聞消息中最具吸引力的一個事件,能夠充分反映該期法制類電視節目的主旨,在經過不斷編導和完善后,能夠在開頭部分提高觀眾的觀看興趣,提高新聞消息的吸引力,給廣大觀眾一種欲罷不能的效果。一般來說,法制類電視節目通常在開頭中設有重重迷霧,從而吸引觀眾,激發觀眾的觀看興趣。
例如,在《今日說法》中的“案發八小時”中,開頭為:“寂靜小城,報警電話打破平靜,瘦高男子不期而至,紅衣女人隨之而去,這一來一去,是脅迫還是追隨,眷戀、回眸,他為她而心碎,嫉妒、仇恨,她因他而夢醒。”在導語中適當穿插一些相關同期聲等資料片段。在這段法制類電視節目的開頭中,觀眾既可以了解到事件的大致內容,也會產生一些疑問,到底因為什么紅衣女人隨之而去?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嫉妒和仇恨?紅衣女子和瘦高男子之間是什么關系?從而強烈提高觀眾的觀看興趣。
3.3 呼應主題
法制類電視節目需要很多的新聞消息、同期聲資料作為基礎,這些新聞材料眾多,案例不同致使其反映的主題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在法制類電視節目編導過程中對材料進行充分合理的篩選、加工和提煉后運用,以此呼應節目主題,并通過材料中案例的講述,使節目更加鮮活生動,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觀眾在觀看之余有所感悟,也充分提高了法制類電視節目的說服力。
3.4 主持人適時評說
在法制類電視節目當中,開頭和結尾部分采用主持人評說的形式,從而增加法制類電視節目中事件的重要性和權威性,在導語結束后,主持人通過出鏡敘述,引出節目的內容,并在敘述過程中保證統領整個節目。另外,主持人適時進行評說,綜合運用解說詞、同期聲等素材資料等,既避免了節目播放的單一性,也有利于幫助觀眾抓住重點,引發對事件本身的思考。
3.5 邀請嘉賓主持節目
一般來說,法制類電視節目需要邀請嘉賓以增加節目的權威性,所以,在節目中邀請什么樣的嘉賓,引導嘉賓進行怎樣有所關聯的敘述,都必須進行相應的設計。一般來說,法制類電視節目編導思路中,應根據案件的性質邀請相關嘉賓,例如,在犯罪案件當中,可邀請律師幫助分析案件的情況,以及在遇到類似問題時應怎樣應對與解決問題,如果沒有進行及時與合法的解決,會承擔何種后果,這樣能夠充分體現節目本身對觀眾的警戒和提醒作用,無形中增加了法制類電視節目的感染力,也增加了節目的權威性。
4 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的同時,法制建設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視,法制類電視節目通過電視媒介承擔起維護公眾利益和社會正義的責任,有利于向人民群眾傳播法制文化與正能量,并在不斷傳播的過程中起到引導和規范的重要作用,要想做出更好的法制類電視節目,不僅需要專業知識,也需要在積累經驗的同時提高編導能力,制作出質量更好、意義更佳的法制類電視節目。
參考文獻
[1]李志紅.有關法制類節目電視編導的素質結構探討[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4(12):20.
[2]張青.科教電視節目編導科學素質培養方式的實踐與探索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技博覽,2014(3):184.
[3]李強.淺談法制欄目的創新思路[J].新聞世界,2014(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