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介紹國內工業建筑現狀以及背景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舊工業建筑改造的價值以及模式,并以重慶過去的印刷五廠改造為N18Loft小院為例,分析改造與再利用方式的優勢與特征,并從室內空間更新的角度入手,結合實例對改造過程中個性、多元等空間特質作簡要分析,提出舊工業建筑的新陳代謝模式。
關鍵詞:工業建筑改造;N18Loft小院;重慶印刷五廠;Loft文化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大量廢棄的工業建筑面臨著推倒重建的窘境,而文化創意產業等新興產業的萌芽發展又急需大量適合自身特征的建筑空間。此時將工業廢棄建筑改造成創意園區的做法既能夠解決社會問題又能夠創造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而西方Loft文化的傳入對于廢舊工業建筑的保護和再開發提出了一種新的模式。
二、目前國內的工業遺產改造模式
我國對工業遺產的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型再利用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著名建筑師崔愷將外研社舊印刷廠改造為辦公樓,張永和將國棉第三紡織廠舊廠房更新成為遠洋藝術中心等實踐,都對此進行了有益的常識和探索。
目前, 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師和藝術家投身到這個領域中來, 藝術家們在上海的蘇州河邊改造舊倉庫, 使之成為時尚的工作室, 北大土人景觀設計院所設計的中山歧江公園使昔日的舊造船廠成為城市中美麗迷人的公共游憩空間, 并獲得了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 2002 年度榮譽設計獎。
三、N18loft小院項目
N18Loft小院(以下簡稱N18)創意產業園是一個老廠房改造項目,項目前身為重慶印刷5廠,已經破產。建筑物及設備設施毀損嚴重、環境破敗不堪,已無法與城市發展相諧相容并滿足經營的基本需要。本項目改造的思路是在保證原建筑物主體結構不破壞的前提下,通過重新的規劃、定位、設計、改造、招商、運營,賦予其新的視覺形式和新的商業模式,將項目地改造成為綜合性創意園。
項目的產權方為重慶輕紡控股(集團)公司,開發運營方為重慶飛翰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項目位于南岸區南坪東路18號,占地11333平方米,建筑面積15027平方米,主要建筑物10棟。項目總體定位為:N18Loft小院,一個集休閑、創意、設計三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創意園。功能定位包括:設計師辦公樓、設計師孵化基地(創業基地)、文化餐飲及休閑、設計酒店、展廳。設計風格為:Loft、自由、藝術、時尚。
項目目前已經完成工程改造,首批客戶已經入駐園區。招商已經完成11家創意公司、2家酒店、3家文化類餐飲、書吧、JEEP俱樂部、手工創意集市的簽約,簽約面積14500平方米,招商率96%。項目運行以來,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被評為重慶市創意基地、重慶市都市樓宇工業、南岸區重點項目,并被重慶市政府官方微博、重慶晨報、重慶商報、南岸區電視臺、南岸報等媒體廣泛關注和報道,被譽為“渝派創意產業園”。
四、Loft文化在室內改造中的應用
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模式,Loft社區吸引了開發商的進駐。由于資金、政策導向等多方面原因,推倒重建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不再適用,低成本的整理、改造逐漸成為主流。必須看到因為有著整體規劃的宏觀把控,Loft社區的整體空間氛圍和環境品質都有很大提高。下面筆者將結合N18Loft小院這一實際案例對Loft空間的特點作簡要論述。
在這一文化模式的產生和發展歷程中,我們不難發現,Loft在保留個性、多元等特質的同時也慢慢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的美學體系和高識別度的空間特質,這些特質羅列如下:
(一)高大開敞的內部空間
高大開敞的空間是Loft的靈魂,因為大多為廢舊廠房改造而來,其層高大都在4米以上,有的甚至達到六七米(圖1),平面寬敞且有著大面積的玻璃窗。這種采光良好的大空間賦予了人們一種超越常規范式的自由空間,充滿個性化、浪漫性,在擁擠的城市中開辟出了一個毫無束縛的場所(圖2)。但另一方面,這種高大寬敞的空間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其私密性較弱且空間略壓抑。在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的辦公空間中這一矛盾還不太明顯,而以居住為主要功能的酒店則不同,因此在酒店的室內設計中可以看到設計者采用了空間同質化、形態多樣化的手法來弱化矛盾??头慷酁閱伍g、標間,主要提供給情侶、朋友這樣同質化的人群使用,而這幾類群體對私密性的要求相對較低,相比之下,三口之家則不太適合入?。▓D3)。另外為了緩解高大狹長空間帶來的壓抑感,客房局部夾層挑出,增加了空間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圖4)。
(二)真實自然的工業美學
為了體現生產所需的“效率優化”原則,廠房最初都是以“非建筑”的形式被建構起來的。時光流轉,現在廠房已經失去了原初的功用,但為了保留住這種以數學、物理等現代科學和技術為基礎建構的理性工業美學,在室內改造的過程中設計者對結構、原有建筑材料并未做徹底變動(圖5、圖6),而是很好地遵循了工業遺產保護再利用中的原真性原則,值得借鑒。
(三)靈活多變的室內布置
N18Loft小院的設計者通過可滑動的隔斷、轉軸門和靈活多變的平面布置賦予了空間復合性的特質,空間的功能、大小不再固定不變,而是充滿了靈活多樣性。這一系列的手法為其中使用者的需求創造了諸多的可能性。
辦公空間中采用了各種形式的隔斷、屏風(圖7、圖8),當它們開啟時所有的空間都可以相互貫通,而關閉時則會形成獨立的工作區域、會客區域,這就很好地滿足了會客時私密性的要求。
(四)浪漫個性化的室內設計
除了滿足使用功能外,室內空間也需回應使用者諸如審美等方面的精神訴求。在Loft居住者的觀念之中,空間不僅是一種景觀,它還是一種精神狀態,象征著思想自由、創作自由,是充滿個性、不拘一格的生活方式,大家可以將它作為城市沙漠中的精神避難所。同樣的空間,你可以有很多種改造方式,開敞靈活的辦公區、自在舒適的工作室、安靜優雅的展覽廳抑或熱烈明快的個性酒店,內部風格或中式、或現代、或古典。Loft就像是一張空白畫布,任由使用者發揮布置,創造出體現自身獨特氣質的多樣空間。通過對N18Loft小院室內的分析可以看出,內部空間靈活多變,融合了居住、辦公、商業、展覽、觀演等多種功能。靈活分隔的輕質隔斷、豎向的通高玻璃窗以及保留下來的工業時代的結構體系,都使得這些平常的使用功能在廢舊廠房中得到了另類獨特的全新闡釋。
五、結語
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 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建筑觀, 即建筑不再被看作一個靜止的、一成不變的非生命體, 而是被看作一個能夠進行新陳代謝的生命體。它能夠通過自我更新而完成自我調整、自我發展, 由此而適應外界的新需求, 解決使用過程中的新問題。建筑、現代藝術和現代景觀設計為舊工業建筑和廠區的改造再利用提供著審美旨趣上的傾向,也提供了創作的模式與手法。
在以上的工廠改造為文化與商業建筑的案例當中,建筑師們通過對區域文脈以及傳統文化的識別與轉譯,將其融入到工業建筑的改造設計當中,使其成為一個舊工業建筑的歷史更新和自我更新的過程。而它們展示出的一種另類的、全新的景觀建筑環境,彰顯出一種新的模式。
參考文獻:
[1]趙曉剛.Loft文化在舊建筑改造與社區更新中的應用[D].天津:天津大學,2004
[2]王倩.工業廢棄地建筑及景觀再利用設計研究[D].山東:山東輕工業學院,2008
[3]葛榮.廢舊工業廠房的景觀活化與再生研究[D].云南:昆明理工大學,2013
[4]李克.LOF軍.“798模式”西部實踐——以西安紡織城為例[J]. 福建建筑,2014,01:76-78.
[5]龔愷,吉英雷.南京工業建筑遺產改造調查與研究——以1865創意產業園為例[J].建筑學報,2010,12:29-32.
[6]金鑫,陳洋,王西京. 工業遺產保護視野下的舊廠房改造利用模式研究——以西安大華紗廠改造研究為例[J]. 建筑學報,2011,S1:17-22.
作者簡介:
王心源,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