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敏 趙飛 劉寧
【摘 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物聯網的誕生為信息領域帶來了新一輪的重要變革。然而,從整體而言,關于物聯網的相關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我國對物聯網的研究主要側重于終端設備與應用方案上,相比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物聯網在硬件設備的技術創新方面缺乏一定的研究,并且,對于物聯網的體系架構、關鍵技術的研究不夠深入。因此,加強物聯網控制安全關鍵技術相關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物聯網;安全關鍵技術;相關研究
物聯網是我國新時期信息領域的領軍者,不斷推動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物聯網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受到各國信息界的普遍關注。本文將對物聯網環境下的控制安全關鍵技術進行研究,為物聯網的良好運行奠定重要基礎。分別從:物聯網環境下常見的風險、促進物聯網環境安全的關鍵技術。兩個部分進行闡述。
一、引發物聯網安全風險的相關因素
(一)物聯網網絡管理不全面
雖然物聯網網絡技術已被得到廣泛應用,但依然存在一些操作系統上的缺陷,包括物聯網網絡管理的缺陷。物聯網網絡管理類型多樣,有物聯網硬件設施的安全硬件及軟件、內存的安全管理等。物聯網網絡具有連接性,若某一程序管理出現問題,就極有可能致使整個物聯網網絡系統出現故障,甚至癱瘓,讓黑客有了更多機會攻擊、破壞物聯網網絡的電腦程序,影響物聯網的正常運行。
(二)互聯網絡中的漏洞
物聯網的互聯網功能,使其在為用戶提供某一網絡服務時,易遭遇非法入侵。在互聯網背景下,物聯網在傳輸信息、安裝軟件、加載資料、執行操作功能等時候會遭到不法入侵,是因為物聯網本身具有傳送信息的功能,而傳輸信息的時候經常會存在一些可執行的文件,這些可執行的軟件需要通過編寫才能形成電腦程序,而編寫程序難免會存在人為疏忽,讓物聯網網絡遭致破壞、癱瘓。此外,可執行軟件在傳送運行中,若受到遠程監控或被安裝間諜軟件,就會使相關信息造成丟失,使編寫程序受到侵害。
(三)物聯網網絡的病毒侵害
物聯網網絡的操作系統可以被重新創建,其進程具有一定的支撐性和維護性,所以程序軟件在運行或遠程操作中,容易遭到病毒的入侵、破壞,對物聯網硬件設施和軟件功能造成損傷。另外,物聯網病毒具有長短不一的潛伏期,可進行自我復制,若某一物聯網系統遭到入侵破壞及監控,其他物聯網也有可能遭到病毒入侵,使其程序在黑客物聯網中被監控,或由于用戶下載了帶有病毒的軟件、瀏覽帶病毒的網頁時,同樣會給病毒入侵有可乘之機。
(四)不具備物聯網安全意識
物聯網網絡儼然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但在運用物聯網網絡時,很多人不具備物聯網網絡安全意識。由于普遍用戶對物聯網網絡的認識不足,且相關操作知識有限,所以在瀏覽網頁、傳輸信息、和相關聯網操作時,不注重對信息的保密,也沒有安全意識,很容易誤判一些網絡信息或軟件,接收別人的傳送文件或下載帶病毒的軟件,致使物聯網出現中毒現象,形成信息的外泄等。
二、促進物聯網環境安全的關鍵技術
(一)加強物聯網網絡的加密技術
加強物聯網網絡的加密技術主要是對物聯網儲存信息和網絡傳輸信息加以重新編碼,使其具有一定的破解難度。物聯網網絡的加密技術包括連接端口、網絡節點、網路連接等的加密,不同的加密方式具有不同的作用。物聯網數據加密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四種類型:物聯網數據完整性的辨識、物聯網數據的傳送、物聯網數據的存儲、物聯網密鑰管理技術。其中物聯網密鑰管理技術又分為解密密鑰技術和加密密鑰技術。加密技術的應用對于用戶而言是一項關鍵技術,不僅能充分保護用戶相關信息,還能防止病毒的入侵。
(二)物聯網入侵檢測技術
物聯網入侵技術與防火墻技術相比較更加新型,不僅對防火墻的弱點有補充作用,而且可以以最快的時間檢測到入侵者,并對其入侵行為加以分析、控制,做出必要的應對措施,以保全物聯網網絡系統安全。物聯網入侵檢測系統技術,主要是對物聯網網絡系統中的節點進行數據信息的收集、分析,檢驗物聯網網絡在運行中是否已被入侵,對物聯網網絡安全具有較全面、及時的保護。入侵檢測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網絡風險的出現頻率,在用戶群中得到有效應用。
(三)物聯網網絡安全防護的物理措施
物聯網網絡安全的物理措施是指在網絡背景下,物聯網的運行要具備健康、安全、穩定的物理環境,包括物聯網的機房安全、硬件設施安全。在物聯網機房中,要確保其不受電磁干擾和地震危害,保證機房環境具有防火、防潮、防水等功能。另外,實施物聯網物理措施,還要對安裝物聯網設備的周邊環境進行定期檢查,發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記錄、處理,檢查物聯網機房供電系統的安全穩定,對電纜的正常指標進行檢查,觀察機器設備在運行時是否存在雜音或異常情況,對機房人員的進出要進行嚴格的控制,以免一些非授權人員對機房設備進行人為破壞。
(四)健全政府管理機制
物聯網的網絡安全,對相關企業甚至國家安全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物聯網網絡的安全,還需要通過法律手段對網絡非法侵入和網絡犯罪行為加以約束、制裁。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對網絡操作行為做進一步的規范,并注重提高物聯網管理人員的的管理技能及法制思想,使其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政府管理機制要針對物聯網網絡安全,制定出相應的安全管理規范,例如:物聯網網絡安全資料管理機制、物聯網網絡管理員管理制度、網絡維護管理制度等,確保和規范物聯網的網絡安全,使得物聯網網絡操作有法可依。
(五)加強物聯網的病毒防治技術
物聯網病毒是隨著物聯網網絡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對物聯網網絡系統的安全操作存在較大的威脅,并逐漸呈現智能化病毒的趨勢。因此,一定要提高物聯網的病毒防治技術,通過有效的殺毒軟件和預防病毒入侵的手段,提高物聯網網絡的運行安全。通過提高物聯網防病毒手段,使物聯網網絡在運行中防病毒軟件能夠準確、及時的發現病毒并刪除危險。當前,網絡防病毒軟件一般常見的有:瑞星殺毒軟件、360殺毒軟件、卡巴斯基殺毒軟件、諾段殺毒軟件等。防火強技術也叫隔離技術,是保護物聯網網絡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防火強技術通過控制訪問權限,阻止黑客攻擊,并預防病毒侵入服務器,使物聯網網絡系統的數據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防火強技術是一項獨立于其他物聯網系統的安全工具,加強防火強技術對防火強的硬件設備進行設置,可以提高物聯網的運行安全。
結束語
現階段我國對物聯網的應用越來越多,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但由于網絡環境的復雜性為很多的用戶都因此受到了困擾。為了保障物聯網的有效運行,我們必須采取一定措施,對物聯網的良好運用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韓禪,孫銳. 物聯網環境下的控制安全關鍵技術研究[J]. 科技資訊,2015,15:24.
[2]胡介東. 物聯網環境下的控制安全關鍵技術研究[J]. 信息通信,2014,09:118.
[3]李超,李秋香,李春芳. 物聯網安全保護與管理探究[J]. 信息網絡安全,2011,1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