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宏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將經典誦讀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經典誦讀是傳統文化傳授的重要途徑,可以讓小學生在誦讀時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美麗之處,所以要加強小學生誦讀能力的培養。本文會從語文教學的理念出發,對經典誦讀的重要性和實施情況進行詳細分析。
一、建立校園人文環境
改善校園的人文環境,可以促進學生誦讀的有效發展,也能調動教師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校園人文環境的建立從物質層面逐漸深入到精神層面。在物質層面,我們可以將學校的走廊和班級墻壁充分利用起來,在上面定期張貼更換弟子規、文言文、詩詞等相關的傳統文化圖片,讓學生在生活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染。在校內的公共場合貼一些宣傳海報,進行“經典文獻”主題的班級黑板報評選活動,也可以通過校園廣播播放具有中國風韻味的流行歌曲,如周杰倫的《青花瓷》,王菲的《明月幾時有》,鄧麗君的《在水一方》等經久傳唱的歌曲,學生在音樂的影響下,對經典作品的誦讀會更有興。
接下來是精神層面,對小學生來講樂趣是學習的前提,教師要適當的安排一些經典誦讀大賽、據詩作畫、古文劇表演等有利于經典文學傳輸的活動,像經典誦讀大賽可以激發學生的誦讀潛力,據詩作畫讓孩子通過畫筆勾勒出古詩在自己心中的意境,加深對詩詞的理解,古文劇表演讓學生按照自己對古文的理解將其表演出來,學生對作品會更加生動形象地進行感知。這些活動能夠從精神層面營造出聊好的校園環境。
二、整合經典誦讀資源
中華傳統的經典文學著作是我國乃至世界的文學財富,教育工作者要有選擇性的將傳統著作納入語文教學范疇之中。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師要根據小學的教學標準來選取較為合適的資源幫助學生學習,將以往的傳統課文教學形式多樣化。小學生正處于發育階段,對生僻的詞語和生字難以理解,但如果通過誦讀經典,就會強化這些生詞生字的印象,像《弟子規》《百家姓》《三字經》《論語》等經典文學作品很適合低齡小學生誦讀。多多誦讀并記憶經典著作的語言、詞匯能夠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幫助,學生可以積累一些名言警句、成語典故等,像“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等,誦讀這些經典名句不僅提升能夠自身文學修養,還為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千字文》是我國經典的文學名著,它本身也是韻律美的代表之作,學生在誦讀時要注意語調和語速,因為其文字內容都是作者精心揣摩得來的。學生誦讀過程中不僅能夠感受美的意境,還能品讀出作者傾注在文章中的真情實感。以上提到經典名著,都是可以運用于經典誦讀教學當中的,這些誦讀資源都十分寶貴,教育者要合理整合,科學運用。
三、遵循誦讀教學原則
在語文教學實施經典誦讀的過程中,教師要保證經典誦讀實施起來更具科學性,始終遵循教學的原則性。教學原則包括全面性、多樣性、主體性和針對性四項原則。全面性原則主要體現在誦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各個方面充分發展,從認知、實踐及情感等方面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多樣性原則要求教師不能固定的選擇某一類經典作品,對作品的種類要進行多方面的選擇應用,讓學生的誦讀視野更加開闊;主體性原則是讓學生在整個誦讀經典的過程中占據主體地位,要盡量按照學生自己的想法和思維來開展相關活動,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自主思維和學習能力,又能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后是針對性原則,在此原則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有針對性的選取文學作品進行誦讀,在不同階段的學生量身打造不同的學習計劃,即使語文起點不同的學生也可以同時進行誦讀學習。
四、利用語文課本載體
語文課本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書工具,也是最基本的知識載體,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好這個教學道具上面的文學資源。在語文課本中收錄的經典詩詞都是極具代表性的文學著作。像在課本中會出現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生在誦讀之后,會體會出作者的羈旅之思;誦讀王昌齡的《出塞》,塞外邊關的蒼涼景象躍然紙上。除此之外,語文課本上還會出現其他的文學形式,像神話故事和人物傳記等,學生通過誦讀文字內容,會了解更加真實的歷史信息,知曉更多的人生哲理。教師在課堂上講解課本內容時,要摒棄傳統枯燥乏味的講解方法,結合課本中的文字和圖畫,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新奇的講課方式不僅可以勾起學生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在誦讀時在腦海中想象詩中的畫面,畫面感和故事性結合在一起才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要鼓勵同學們對課本上的經典文獻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理解,帶領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在誦讀名著的過程中不斷進步。
根據以上的分析可知,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經典閱讀教學和其他教學方法相比較是一項全新的內容,通過經典誦讀的方式對文章進行深入的解析和案例分析,提高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誦讀經典文學作品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傳統美德教育,還能讓學生對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更加深刻地了解。所以我國教育者們要積極提倡經典誦讀的教育活動,促進我國語文教學事業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