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琬
中圖分類號:G83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5-040-02
摘 要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在對體育的重視與殷切的期盼,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建設體育強國成為新一代體育人?!耙恍R磺蛞徊佟庇媱澋膶嵤K身體育又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而體育同樣也面臨著不斷發展的要求,本文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對自組織理論以及校園啦啦操的相關分析,以新的視角對啦啦操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
關鍵詞 自組織理論 啦啦操 校園文化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自組織理論的概念與主要內容
自組織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建立并發展起來的一種系統理論,它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復雜自組織系統(生命系統、社會系統)的形成和發展機制問題,即在一定條件下,系統是如何自動地由無序走向有序,由低級有序走向高級有序的[1]。
(二)自組織
所謂自組織是指“客觀世界存在的另外一類組織現象。在系統實現空間的、時間的或功能的結構過程中,如果沒有外界的特定干擾,僅是依靠系統內部的相互作用來達到的,我們便說系統是自組織的。這里‘特定干擾一詞是指外界施加作用、影響的形式、特點與系統所形成的各種結構和功能之間存在直接的聯系。自組織指系統形成的各種結構并非是外界環境直接強加給系統的,而外界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系統”[2]。
(三)自組織理論的主要組成部分
自組織理論發展至今基本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知識框架,它主要由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突變論和超循環理論組成,但基本思想和理論內核可以完全由耗散結構理論和協同學給出[3]。
二、啦啦操運動的起源
啦啦操原名 cheer leading,最早源于部落的行動儀式。現代啦啦操運動起源于美國,是伴隨著 NBA、棒球、橄欖球以及田徑和摔跤等項目比賽而應運而生的一項新興運動。從剛開始時它只是一項為美式足球運動吶喊助威的節目,發展到現在成了全球性體育運動項目。自傳入國內,啦啦操運動和賽場完美結合的獨特氣質,受到我國廣大青少年的喜愛,隨著競技活動的逐漸產業化、職業化和規范化,啦啦操運動成為當前各類聯賽中場休息與開場階段的重要事項。
三、自組織理論視角下的啦啦操運動
校園啦啦操的發展歷程是自組織的體現,自組織理論視角下,校園啦啦操是一個系統,其發展變化符合自組織理論,從自組織系統的基本規律入手,運用自組織理論的原理,充分發揮校園啦啦操的自組織特性,能夠更好地推動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自組織理論可以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在《自組織方法論》一書中提到,自組織理論的發展分為三個過程,三者相互聯系,本質卻又不同。第一,由非組織演化到組織的過程;第二,由組織程度低到組織程度高的過程演化;第三,在相同組織層次上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
在第一個過程中,一定環境下,組織從原先混亂的無序狀態逐漸演變為了有組織的有序階段,即組織的起源,在這一個階段,需要的是大背景的影響拉動作用,啦啦操運動的起源,即滿足這一階段的特性。啦啦操從手舞足蹈表達情感,到作為一項運動的附屬品,即實現了由無序到有序,即啦啦操組織的起源。
第二個過程是一個組織層次演變的過程,低程度的組織通過內在線性因素和外在環境因素的協同作用實現有序程度的提升。啦啦操運動從其他的運動的附屬品中脫離出來,最終形成一項獨立的體育運動項目,完成了由低級到高級的轉變,充分體現了第二個過程。
第三個過程則是通過內在因素的復雜轉化和提升,使組織結構與功能在相同組織層次上實現由簡單到復雜的水平增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組織的整體凝聚力得到提高,第三階段的組織復雜性增長也是復雜性研究的重要任務。中國啦啦操運動的發展史很短暫,從啦啦操運動傳入,到建立中國自己的全國啦啦操協會,這一過程,即體現了啦啦操組織從低程度,轉變到高程度的過程。
四、啦啦操運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一)增強學生體質,增進身心健康
啦啦操運動作為廣受學生歡迎的運動,契合校園的發展,其最主要,最根本的是身體運動,豐富多樣的動作,持續3-5分鐘不間斷的練習時間,使啦啦操運動具有鍛煉身體素質耐力等特征。在教學以及實踐中,我們會看到,啦啦操的身體運動,由多種不同運動類型組成,包括體操、跳躍、翻騰以及舞蹈動作,并且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具有一定的難度。經過長期的練習,學生可以在肌肉力量,身體靈活性、平衡性以及柔韌性等方面得到明顯的提升,從而整體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對于實現當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培養團隊意識,增強團隊凝聚力
在技巧啦啦操中團隊意識尤為重要,隊員人數在 6 至 30 人之間,因此團隊合作精神與核心凝集力是其核心所在。技巧啦啦操主要由托舉,翻騰,金子塔和口號等難度動作組成,在訓練以及表演過程中,需要尖子、底座、后點的默契配合,互相之間要有足夠的信任,才能完成動作,而各組與各組之間的同步性,同樣考驗隊員之間的默契程度,這正契合了自組織理論隊事物發展規律的解析。表演過程中,還需要非常整齊又響亮的口號,所以人保持節奏一致,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每一位隊員時刻將自己融入到拉拉隊的大集體之中,以確保整個團隊的整體性與動作協調性、一致性,從而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團隊凝聚力。
(三)磨練意志品質,提高挫折承受力
啦啦操是一項表現難美類運動項目,掌握啦啦操動作的過程同樣符合自組織理論,動作難度由開始的單個動作到套路動作,由低級的動作到高級的動作,有簡單的動作到復雜的動作,通過表演與競爭,使學生增強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頑強意志品質。
在日常的學習和練習與比賽過程中,出現錯誤和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啦啦操隊員必須具有強大的心理承受力與應變力,遇到任何事情時都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性、客觀地去處理。特別是技巧啦啦操運動員,在完成拋接,翻騰等高難度動作的時候非常難做到完美,就是在這種教學以及練習的過程中,不斷磨練學生意志,培養他們的挫折承受能力。
(四)啦啦操運動促進校園文化的發展
在我國,啦啦操是依附于CUBA而發展起來,最初的作用僅僅是加強活動氣氛、促進活動取得好的效果。近些年,隨著啦啦操運動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啦啦操逐漸成為一項單獨存在的新興體育項目,對活躍校園文化生活、特別是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發展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自組織理論視角下,事物的發展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我們應充分利用這種規律,將啦啦操當作教育的手段,通過啦啦操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增進學生的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精神等。
五、結語
自組織理論視角下,事物的發展都是由無序到有序,由低級到高級,有簡單到復雜的過程,而校園啦啦操的發展正高度契合這項理論,我們可以將校園啦啦操與自組織理論高度結合,形成校園啦啦操組織,建立學校的啦啦操協會,從而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將終身體育思想廣泛傳播,而啦啦操以其所具有的體育功能、藝術功能和教育功能在優化育人,實現高等教育培養目標中發揮著獨特作用,因而成為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史躍峰.高校足球教學中自組織功效的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1.
[2] 沈小峰,吳彤,曾國屏.自組織的哲學—一種新的自然觀和科學觀[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3] 范堯.我國高校競技啦啦操系統自組織演化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