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娟娟
摘 要 體育是中學階段很重要的課程,對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起著很大的作用。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中學體育教學模式逐漸被新課標中學體育教學所取代;傳統的中學體育教學存有一定的弊端:對學生的自主發揮能力不夠重視、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沒有得到太大的提升;新課標的中學體育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擴大了教學范圍,增強了中學生的身體素質;為進一步提升中學體育教學水平,就傳統中學體育教學和新課標中學體育教學做對比分析。
關鍵詞 中學體育教學 新課標體育教學 傳統體育教學
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現如今的教學核心為素質教育。中學生體育教學當然也要立足于素質教育,而傳統中學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素質教育這一概念,故而有了新課標中學體育教學的出現。然而這兩種教學方式有何區別,對比新舊,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結合兩者的優勢所在,找到最合適的平衡點,為當代中學生的身體素質負責,為中學生體育教學精神負責,更進一步提升中學生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一、傳統中學體育教學的優勢
傳統中學體育教學優勢主要有以下三點:(1)簡單易教。民族樸素特質是項目教學中規中矩的決定性因素,教學過程應該嚴格遵循講究實效原則,有效避免過于華麗的教學形式,使規則要求范圍內學生學習戰術與技術得到不斷提升是教學的核心與主旨;(2)簡單易學。以往體育項目基本上都存在簡單易學的特性,因為教學長期選擇言傳身教的方式,文字整理與技術參數考究能力較為匱乏,相對學生而言,對動作練習與改進進行不斷摸索,以此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能力;(3)簡潔易賽。以往體育比賽在長時間演變過程中,便于操作,而且一些項目已經對基本戰術與技術進行了初步掌握,在學習期間可采用游戲的方式加以練習。
二、傳統中學體育教學的短板所在
受應試教育影響,傳統中學體育教學對體育課堂不重視,為了每一次的考試成績,其他科目的老師很輕易就能占據學生大體育課時間。學生們也都只重視學習成績而不考慮身體素質的問題,體育課似乎是個可有可無的課程,因此導致了學生們對體育的不重視;長此以往,重成績輕體質成了很多學校的通病,所以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很長一段時間得不到提高。
傳統中學體育教學的常規表現方式為兩種:一是老師在講臺上講一些體育賽事或運動項目規則諸如此類,學生們看不見摸不著的體育相關內容;二是在室外有規律地跑步熱身、練習廣播體操的動作,一節課剩余的時間就是自由活動,而每當老師宣布“接下來自由活動”后,學生們則三三兩兩地流連超市買東西、回教室完成作業。而且不管是室內還是室外的體育課,一味的只有那幾個重復的話題、重復的動作,沒有靈活多變的教學風格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三、新課標中學體育教學的突破性優勢
在這個全民健身的時代里,在繁忙的多科課程的壓力下,中學生的健身時間應該就只有在體育課了;而且新課標的改革也一再強調,要以中學生的健康為主,提升學生對自身身體健康的關注、注意加強自身身體素質、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等等一系列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及行為,讓體育教學的意義發揮得淋漓盡致。整體看來,新課標中學體育教學與傳統中學體育教學相對比,前者更具優勢。首先順應時代發展,注重健康觀念的灌輸,強調因人而異培養中學生運動興趣,提高中學生運動樂趣;即便是室內體育教學,也能充分體現出體育教學的精神所在,利用多媒體設施播放賽事視頻、傳播體育運動項目,擴大學生的興趣選擇范圍[2]。為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開始之前與學生進行私下溝通交流或做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心理及愛好,投其所好,選擇大多學生都喜歡的體育項目進行教學,效果一定事半功倍。
四、新課標中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課標中學體育教學的教學程度相對較弱,由于現在大多體育教師多為科班出身,自身的體育素質自然不必說,都具有較高的體育水平,然而在教學方面,或多或少好缺乏一定的組織能力和調控能力;體育教師在準備好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適當提升自身的教學方式及如何調動學生運動積極性的能力。
另一方面新課標中學體育教學的設置不夠完備,為更好地開展新課標體育教學,新課標的改革和開展一定程度上,比傳統中學體育教學的規格要高出許多;為此國家和政府投入大量的教育資金進行補充完善,大多中學的體育教學設施得到了相應的改進,然而部分較為偏遠的地區未得到較大的變動:器材老化更新不及時、體育器材類型不全面等等,存在這樣的問題,部分學生就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體育潛能。
五、傳統體育教學與新課標體育教學的比較
傳統中學體育教學由于不滿足現今素質教育的多種條件,比如過于要求學生的紀律性和一致性,學生沒有一定的自由自主能力;但傳統教育的好處在于簡單易學、簡便易教等重在一個簡字。新課標中學體育教學雖然存有較小的問題,但整體說來是優勢大于劣勢;豐富多樣的體育學習項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都在不斷地吸引著中學生的運動神經;不以上課教學為目的,以健康為中心的新課標中學體育教學模式,在中學時代就為學生灌輸健康的重要性,讓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關注自身身體健康。
六、結語
總結來說,傳統中學體育教學模式存有的弊端較多,引導思想較為片面、教學內容相對陳舊單一、教學過程趣味性較低;新課標中學體育教學則改變傳統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信息相對豐富多變、具有較高的趣味性;而為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體育教學的教師需要適當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讓體育課堂變得活力且有魅力,讓學生在繁忙的學習之余,鍛煉和放松融為一體愛上體育課。
參考文獻:
[1] 唐宜峰.傳統中學體育教學與新課標下中學體育教學的比較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159-160.
[2] 李學雙.傳統中學體育教學與新課標下中學體育教學的比較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05:184.
[3] 董延國.傳統中學體育教學與新課標下中學體育教學的比較分析[J].新課程學習(下).2014,0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