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均 楊帆
摘 要 運動訓練實踐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在自由體操的訓練中,訓練方法、訓練手段、訓練理念在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又不斷革新。自由體操后半程技術動作質量是決定運動成績的核心因素,是該項目訓練的重點和難點。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邏輯分析、對比分析、訪談等方法,對保證自由體操后半程技術動作質量的訓練方法與手段進行分析,旨在為廣大體操教練員和運動員科學有效的從事自由體操訓練提供一定的理論與實踐依據。通過研究發現:(1)提高成套自由體操后半程技術質量和穩定性需要診斷問題技術出現的規律性;(2)自由體操后半程的狀態模擬訓練既可以體現分解訓練的優勢;(3)利用自由體操的不同專項需要進行多因素的高強度和密度的組合訓練,可以有效發展該項目的專項供能系統;(4)青少年在進行供能系統組合訓練時要注意技術環節的位置及其增加負荷強度的基本規律,以避免訓練過程中的運動損傷。
關鍵詞 自由體操 后半程技術 動作質量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自由體操后半程技術質量與穩定性訓練方法與手段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實體和電子刊物中的相關文獻,并收集對本研究有價值的相關觀點。同時對相關教練員培訓政策進行深入了解。
2.邏輯分析法:利用邏輯推理對訓練手段的原理進行分析。
3.訪談法:對廣州隊、北京隊及國家隊的5名教練員進行訪談,收集高水平一線教練員的權威觀點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技術的訓練學診斷與狀態模擬訓練
1.診斷的內容與要素分析
在自由體操的訓練中階段性的分解訓練與成套組合訓練的結合能夠快速發現運動員出現技術問題的規律性,發現這些規律性是解決技術問題的基礎。在階段性的分解訓練中,運動員的潛在問題容易被忽略,部分技術問題容易在后半程動作中因疲勞導致。因此,在自由體操成套動作的訓練中有必要留下完整的影像資料,訓練后對其進行分析。資料和分析結果的積累最終可以幫助教練員有效診斷規律性問題。才有可能根據技術問題設計和安排訓練手段與負荷。
2.自由體操成套技術的狀態模擬訓練
如果階段技術環節運動員可以順利完成,但是在成套的后半程完成動作的質量明顯下降甚至出現失誤,說明運動員局部肌群力量耐力或整體符合該項目的供能系統功能仍有待提高。
狀態模擬訓練是指找到易出現技術問題的環節點,模擬該環節出現前的身體機能狀態,包括心率和肌肉疲勞程度。這種訓練方法的優勢在于運動員可以將注意力集中于易出現技術問題的部分環節,但是在身體狀態上又同成套技術中出現該環節時高度相似。解決了分解訓練在該項目中的弊端,可以幫助運動員有效加強后半程高質量完成技術的能力。
(1)達到自由體操后半程身體狀態條件的方法
診斷結果如果為局部肌肉力量耐力較差,可以通過該局部肌肉的高強度刺激達到甚至超越成套動作中該技術環節點的疲勞程度,之后進行后半程技術訓練。這種訓練方法同樣也體現力量訓練與技術訓練的高度結合,更體現了將力量訓練效能直接轉化為專項技術需要的過程。
利用運動員的生物適應機制的作用,在相同負荷局部肌肉力量訓練結束時,對機體的刺激反應將會越來越小,運動員完成后半程較易出現問題的動作時能夠表現的更為從容,基礎是整體心肺功能與導致問題的直接因素——局部肌群力量兩者同時提高。
(2)訓練中細節的調控與把握
最初實施該訓練方法時應以保證運動員順利且較高質量的完成后半程動作為基礎。當教練員認為在最初設定的力量訓練負荷基礎上運動員高質量完成后半程技術穩定性較高時,才可以進一步提高力量訓練負荷。一般可以通過兩種方法提高負荷。其一,增加練習的強度或組數與單組重復次數;其二,增加相同部位肌群的其他訓練手段,利用其他訓練手段形成的新的刺激來達到提高負荷的訓練效果。待此基礎運動員仍可穩定且高質量的完成后半程技術時,需要再次增加力量訓練負荷,一般在這個訓練階段的力量訓練已經超越了之前成套動作中技術問題出現環節前的負荷。如果運動員在此基礎上仍可以高質量完成動作,說明運動員的局部肌肉力量耐力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并且這種力量能力的提高已經體現在專項技術之中。
(二)自由體操專項供能系統的訓練
1.訓練方法及其原理分析
運動員在完成成套自由體操的過程中,需要承受極大的負荷刺激,和其他體操項目相比運動持續時間最長,需要運動員具備多次數,長時間,多肌群發揮高強度工作的能力。這也是高質量完成后半程技術動作的另一個基礎。根據以上專項需要,教練員可以將不同的專項需要元素組合在一起,形成針對成套動作后半程技術穩定性保障的專門體能訓練。因此,可以將較高強度的跑、跳躍、動力性與靜力性專項力量、分解技術幾個因素融合在一起,將器械在安全的基礎上集中擺放,制定負荷強度與負荷量的同時,對運動員整組的完成時間進行嚴格要求,這種圍繞專項競技要求進行的組合訓練,效果要比單純的某一種因素的訓練效果更為明顯和直接。
2.青少年運動員專項供能訓練核心要素的調控與把握
在青少年運動員的專項供能系統組合訓練中,盡可能將技術含量高的內容安排在每組訓練的開始部分,如果安排在眾多手段的末尾,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降低技術訓練的難度,否則在疲勞程度控制不理想的狀態下,容易出現因技術變形或失誤造成的運動損傷。有兩種方法可以逐漸化解以上矛盾。其一,逐漸將技術訓練的環節向后退役。其二,技術訓練在整組綜合訓練中的位置不變,但負荷量適當增加。
3.專項供能訓練與其他訓練手段的相互支撐
通過提高專項供能系統來達到提高自由體操后半程技術穩定性的目的需要在多種訓練手段中有針對性的予以加強,體操訓練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其中每一個訓練因素都在與其他訓練因素發生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提高專項供能系統不能單純依賴某一兩種訓練方法或者手段,需要將這種因素更多的融入到其他訓練中,才能達到更為理想的訓練效果。
三、小結
(一)提高成套自由體操后半程技術質量和穩定性需要診斷問題技術出現的規律性,并以此為制定后續訓練手段方案的依據。
(二)自由體操后半程的狀態模擬訓練既可以體現分解訓練的優勢,同時有效避免了分解訓練在該訓練目的條件下的弊端。
(三)利用自由體操的不同專項需要進行多因素的高強度和密度的組合訓練,可以有效發展該項目的專項供能系統。
(四)青少年在進行供能系統組合訓練時要注意技術環節的位置及其增加負荷強度的基本規律,以避免訓練過程中的運動損傷。
參考文獻:
[1] 陳泳. 淺析男子少年體操運動員一般身體素質訓練[J].體育科技.2010,(03).
[2] 顏輝,侯柏晨. 對少年少年體操啟蒙訓練方法的探討[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