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樹
說話是一項藝術、一門學問和一種能力。《論語》里曾講,“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
學會說精練的話。領導干部要有把自己的工作歸納提煉成幾句話、幾個詞、幾個字的本領。列寧提倡講短話,他主張講話“愈簡短愈好,愈有力愈好”。毛澤東喜歡講短話,他自己以身作則,帶頭垂范,《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名篇,雖短小,讀起來卻擲地有聲,讓人印象深刻。
學會說真實的話。群眾喜歡聽真心話、實在話,領導干部在和群眾說話時,要誠心誠意地向群眾敞開心扉,說掏心窩子的話;說能夠引起群眾感情共鳴的話;說能夠付諸實踐、解決問題的話,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學會說新鮮的話。再好的講話,再優美的語言,說得多了也沒有人愿意聽。領導干部和群眾說話必須有新意,要力求思想深刻,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要少說“普通話”、多講“地方話”,少說“書”話、多說“人”話。
學會說準確的話。領導干部和群眾說話要準確,不能含含糊糊,模棱兩可,更不能信口開河,亂講一通。講話的準確性、可信程度如何,直接關系到講話的質量和效果。正確、精準的表達,有助于直接表明領導干部的思想意圖,更加有效地號召人、鼓舞人。
學會說貼心的話。“言談貴在情真,功在情深。”有的領導干部在群眾中特別有親和力和感召力,因為他們在和群眾交流時噓寒問暖,講老百姓關心的事,即使講大道理也和群眾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說到群眾的心坎上,非常有利于解決矛盾和問題。只有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才能迅速拉近與群眾的距離。
學會說通俗的話。領導干部和群眾說話應該簡單、通俗,說人人皆懂、群眾喜聞樂聽的群眾語言。通俗易懂的語言能增強領導干部的親和力,提高人民群眾對領導干部的認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