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為民服務的好干部選出來,給好評。”
“對頭,那些不認真為民辦事的干部就應該給差評,讓他們受點批評教育。”
年關將至,梁平縣一鄉鎮文化服務中心會議室內,一場特殊的“年度大考”正在舉行。
30余名鄉鎮干部正襟危坐,200多名村民代表當起了“考官”,仔細打量著“考生”。
為貫徹落實八項規定,梁平在全縣開展“萬人作風民主大評議”活動,讓民眾參與到干部的考核中來。
制度雖然是剛性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干部的思想認識卻逐漸發生了變化。
“以前,我在工作中沒認真考慮群眾需求,心里老是想著領導認不認可,沒把群眾利益放首位。”干部老常說。
“萬人作風民主大評議”的開展,讓他的觀念發生了改變。
剛開始為了應付民主評議,老常三天兩頭往村里跑,了解和滿足群眾的合理需求。
沒想到一段時間下來,不少問題得到解決,干群關系逐漸好轉,老常壓力小了,領導也更高興了。
“后來我才慢慢認識到,群眾需求才應該是我的工作導向,群眾開心了,我才能輕松。”老常說。
【點評】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唯上是從”和“唯官是尊”的工作態度割裂了干群關系,只有把群眾需求作為工作導向,才能鍛造出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好干部。
改變了“特權”思想
八項規定出臺后,合川區干部唐某要出差,到辦公室申請公車。
不料,這個曾經很普通的要求卻被拒絕了。
“為什么不派車了?”唐某吃了“閉門羹”,有些不悅。
“按照相關規定,出差請自行選擇公共交通工具,留好發票報賬。”
“路這么遠,單位不是有車嗎,何必費那事。”
“我們得按規定辦事。”
…………
以前,唐某到外面出差都有公車全程接送。
八項規定和公車改革制度出臺后,不再有公車搭乘的唐某還有些“不適應”。
“辦公事,搭公車,不也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嗎?”唐某心想。
抱怨拗不過現實,沒了公車,唐某只好自己買票去坐公共汽車。以前,梳理講話稿、熟悉會議流程這些都是在公車上做的,現在唐某得多騰出些時間做會議準備。
可是會議當天,唐某順利地參加了交流會——因為準備充分、論證詳實,他的發言得到了好評。
他的看法也因此發生了改變。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雖然不像公車一樣方便,但絲毫沒有影響到唐某的辦公效率。同時,由于坐公共汽車出差不能像坐公車那樣揮之即來,很多事情都要提前準備,反而倒逼唐某更早更好地熟悉工作。
“公事辦完后,還得準時往回趕,可以說是沒了特權卻提高了效率。”唐某說。
【點評】
“在其位,享其權”一直被不少機關干部奉為圭臬。可是當權力超出職責范圍時,就變成了享受,特權成了惰政的根源。八項規定從思想根源上改變了特權觀念,提高了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
改變了“看客”心態
以前,陳星最怕安排任務。
作為一名鄉鎮科室領導,他手下只有一個“兵”,還是50歲的老前輩。
“每次我安排工作,都得跟他解釋半天,在工作推進過程中還要不停提醒,然而,工作依然推進緩慢。”陳星抱怨。
就說上次村級產業調研吧——上級部門為了更好地統籌農村經濟發展,進行了一次村級產業調研,希望各鄉鎮組織人手協調參與。
接到任務后,陳星當即作出安排,讓這位下屬參與調研工作。
截止日期到了,陳星一翻他的調研材料:內容空洞,論證單薄,結論偏頗。
一問才知道,這位下屬覺得經濟工作不是“主業”,于是就到一個村草草問了三五句。
“在基層,總有些干部喜歡把自己當成旁觀者、局外人,思想上不以為然,態度上等待觀望。”對這樣的干部,陳星形容:“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領導問起,才跳一米;領導不問,傻站原地。”
他原本以為,這位下屬永遠就那樣了。
八項規定的出臺,卻如一針強心劑,讓這位老干部就像換了一個人,一下子勤快起來。
原來,圍繞八項規定和市委實施意見,縣委組織部和紀委也進行了考核和監督制度配套。
在考核“指揮棒”的倒逼下,這位干部再也不敢將自己當“看客”了。
現在,陳星看到他開始經常加班了。
“現在怎么這么勤快?”陳星問。
“以前,我就想坐等退休,覺得什么事都與自己無關;現在,我覺得在崗位上干一天,就要擔一天責任。”這位下屬回答。
【點評】
“看客”心態由來已久,魯迅名篇《藥》就對這種心態進行了辛辣批判。在貫徹落實八項規定中,重慶不少黨員干部自查自省,立行立改,摒棄了“看客”心態,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和率先垂范作用。
改變了“規則”觀念
工作20年來,譚華祥腦中形成了一種觀念——“有熟人才好辦事”。
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每當碰到要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或協調平級兄弟部門處理的問題,他腦中就會跳出一個念頭:“不知道那里有沒有熟人?”
如果有,他一定會直接聯絡;如果沒有,他就會問一問其他同事,名曰“拓展人脈”。
和譚華祥一樣,在全市不少干部和群眾心中,“有熟人才好辦事”曾經是一條公認的“潛規則”。
然而,盡管自己也遵守這樣的“規則”,譚華祥心里卻也有些芥蒂。
“事情沒辦成,熟人面子擱不住,下回不好繼續聯絡;事情辦成了,又欠了人家一個人情,遲早都會還回去。”他說。
八項規定出臺以后,譚華祥心里的芥蒂消除了。
配合八項規定,各級各部門對辦事程序系統進行了大力規范,讓其更加標準化和公開化。
“現在,要找其他部門協調辦事只需要‘標準動作——按照規定直接通過公函文件或上門聯系就可以了,不用再找熟人了。”譚華祥說。
【點評】
“熟人好辦事”等“潛規則”意識侵蝕了干部群體,不少干部在嘗到“潛規則”帶來的便利時,也慢慢陷入了“潛規則”的泥淖。八項規定的一大作用,就是讓“明規則”真正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