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浚中 秦廷富
2015年12月23日,北碚區童家溪鎮,重慶銀鋼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上午8點,暖陽鉆出云層,給連綿廠區披上金紗。
新能源電動滑板車車間,裝配工羅二娃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半蹲、彎腰、順時針旋緊螺母……這樣的動作,羅二娃每天會重復上千次。
羅二娃原是一名普通裝配工。
2015年初,他調入新能源電動滑板車生產車間,工資旋即由每月2500元漲到每月3500元。
“羅二娃們”上浮的收入,正是重慶銀鋼集團主動擁抱“互聯網+”戰略,讓新能源電動滑板車產生的溢出價值。
互聯網“虎口”
——傳統摩托車市場飽和,利潤節節下挫。與互聯網深度整合,從互聯網“虎口”轉向“風口”勢在必行。
2010年11月,重慶銀鋼集團副總裁辦公室。
窗外,秋風蕭瑟。辦公室里,副總裁方文也感到寒氣來襲。
他面前,一份國內摩托車行業報告攤在桌上。
彼時,隨著制造業經營成本上升,行業利潤率將降至1.5%,每輛摩托車僅盈利幾元錢。
看到這,方文一哆嗦。
那兩年,方文總是聽到這樣的“壞消息”。
“因為城市摩托車市場不振,集團有70%成品車銷往農村。而現在,不僅農村摩托車市場已基本飽和,利潤也節節下挫。”方文說。
銀鋼集團已經和整個摩托車行業一起,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
如何突圍?
當天下午,集團召開了一場董事會。
“產品要回歸城市!”方文提出。
“城里人誰還騎摩托車?”有人嘀咕。
方文旋即拋出一疊資料:2010年1月至11月,全國電動自行車總產量為5406.1萬輛,同比增長10%。企業累計實現利潤27億元,同比增長36.8%。
“依托傳統技術和市場優勢,我們可以生產新型衍生產品——新能源電動滑板車。”方文道出想法。
會場立即熱鬧起來。
“重回城市,如何打開銷路?”有董事提問。
“試試網絡銷售。”有人提議。
此言一出,反對聲群起。
“2009年,我們不是和一家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合作過?不頂用!”
“對!當時我們建立了電商平臺,將所有摩托車產品都搬上了網絡,結果一年下來賣了不到百臺,連成本都沒撈回。”
“熱衷網上消費的大都是年輕人,對摩托車這樣的‘老物件不感冒。”
“對傳統制造企業來說,互聯網就是個吸錢的‘虎口!”
…………
爭論不下之際,董事會不歡而散。
而一個問題也開始在方文心里縈繞:如何才能把握住機遇,讓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虎口”成為“風口”?
“渠道再造”
——整合互聯網思維搞研發,用大數據分析直擊消費者痛點,用眾籌檢驗市場潛力,精準定位讓產品大獲成功。
2010年12月,銀鋼集團產業園內,蘇寧易購倉庫。
倉庫內,發貨員緊張配貨,滿頭大汗。
倉庫外,卡車首尾相接,發動機轟鳴。
目睹此情此境,方文不禁陷入沉思:“電子商務熱得發燙,卻為何不能為我們傳統行業所用?”
經過調研,銀鋼管理層找到了答案。
“以前,我們用傳統‘賣場模式開展網絡營銷,產品雖進駐網店,營銷渠道卻依舊停滯在線下,導致產供銷和互聯網產業鏈脫節——這也是傳統企業‘入網失敗的主要原因。”方文說。
如此逆境,如何扭轉?
“學習新型互聯網企業線上做法,發揮傳統企業線下優勢,對營銷模式進行再造。”方文說。
對此,銀鋼集團領導層迅速取得了統一,和蘇寧易購結盟,用互聯網思維對產銷體系展開了“三步”創新。
第一步是電商市場定位。
“我們利用蘇寧大數據分析,找準了電動車戰略定位——以‘80后‘90后白領為主要目標市場,生產個性時尚的新型電動滑板車。”方文說。
第二步是定向生產產品。
2015年初,銀鋼集團為互聯網市場量身定做的首批樣車“Citycoco”下線。
第三步是線上線下互動。
2015年7月17日,“Citycoco”亮相蘇寧易購眾籌平臺,同時進駐全國42家蘇寧旗艦店,供消費者線下體驗。消費者下單后,由加盟商就近發貨,提供售后服務。
“三大步”邁出,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Citycoco”訂單量突破萬臺,眾籌額5107萬元,成為蘇寧易購眾籌之最。
“深度定制”
——切合互聯網搞定制,官方選配定制、用戶創意定制、第三方專業定制,讓產品面上有特色,點上有個性。
2015年9月10日,廣東某園區。
周凱打開包裹,一臺“Citycoco”電動滑板車出現在面前。
一體式簡潔車架、9.5英寸R角輪胎、手機APP無級變速……而最讓車主周凱樂呵的,是擋泥板上自己與女友的合照。
周凱并不知道,在這樣的小幸福背后,重慶銀鋼與互聯網展開了又一次融合。
成功“入網”后,重慶銀鋼市場總監張菲菲和同事們開始了另一場探索:如何發掘互聯網“藍海”?
“互聯網市場崇尚個性,經過精確細分的產品才能贏得消費者。”張菲菲說。
如何精確細分?
“我們推出了三種個性化定制模式。”張菲菲說。
第一種是官方選配定制,即用大數據對消費者傾向進行分析,將用戶改裝需求分為“普通”和“極客”兩大類。
“針對普通消費者,公司提供加裝座椅、腳蹬、貨架、貨框等個性產品。”張菲菲說,“針對極客消費者,公司提供碟剎盤、太陽能尾燈、真空輪胎甚至T恤、水杯等周邊產品。”
第二種是用戶創意定制。
銀鋼總結出一套獨特的解決方案。
依托網店,銀鋼開設了興趣部落、貼吧、QQ群等渠道平臺,鼓勵用戶交流定制經驗。
“用戶買車后自動成為粉絲,終身享受服務。”張菲菲說。
漸漸地,銀鋼發現:用戶群里有一批自己動手生產改裝配件的“DIY”高手。
“我們就想,能不能讓他們為銀鋼所用。”張菲菲說。
于是,重慶銀鋼積極牽線搭橋,讓“DIY”高手和有個性化改裝需求的用戶在網絡平臺自由組合,進行有償正規改裝交易。
第三種是第三方專業定制。
“為保證高端定制質量,我們又圍繞微商城、官網和蘇寧易購等網絡平臺,引入了專業的第三方定制公司。”張菲菲說。
通過量身定制,重慶銀鋼開始暢游市場“藍海”。
“雙線”保障
——注重保護產品研發專利,開辟線上線下專業危機公關團隊,兩條腿走路,應對“互聯網+”新挑戰。
“叮鈴鈴鈴——”
2015年11月的一天,重慶銀鋼集團副總裁辦公室,響起一陣急促電話鈴。
方文拿起電話。
話筒那頭,有員工大呼:“我們的產品被盜版了!”
原來,有廠家以“Citycoco”二代車名義進行網絡眾籌。
“李鬼”的外觀與正品完全一樣,就連宣傳照片也相同。
“互聯網傳播既快又廣,加之網際企業維權難度較大,因此‘入網以后,新產品往往被競爭對手迅速仿冒。”方文說。
針對這個問題,重慶銀鋼也琢磨了對策。
對著電話,方文從容對答:“立刻發律師函,準備起訴。”
從容,源自銀鋼集團建設的“電商保障”體系。
“入網”后,面對可能隨時遭遇的知識產權糾紛,重慶銀鋼圍繞自身“入網”產品序列,提出了打造知識產權差異化發展體系的策略。
2012年至2014年,重慶銀鋼相繼對“Citycoco”滑板車十多項設計研發專利進行了注冊,通過專利獲得了收益4800萬元。
2015年,銀鋼集團申請60項專利,成為重慶市第一批市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保障知識產權的同時,“雙線保障”還開辟了第二戰線——“危機公關”體系。
“互聯網經濟也是粉絲經濟,因此在線上營銷的同時,還要對可能影響產品聲譽的‘網絡危機開展線上線下公關。對服務進行全程保障。”方文說。
如何“全程保障”?
2015年10月,蘇寧易購,“Citycoco”眾籌買家陸續收貨。
此時,一條“‘Citycoco產品質量差”的網絡帖子迅速蔓延。
“對電子商務來說,‘粉轉黑是致命打擊!”張菲菲說。
重慶銀鋼旋即啟動了網絡品牌保障程序——線下聯系買家拜訪解釋,線上及時發布企業聲明……重慶銀鋼營銷團隊打出了“保衛品牌”的組合拳。
問題很快解決,重慶銀鋼處理問題的積極態度大受好評。
一時間,粉絲粘連度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