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中國林業建設與科學技術相結合,形成了現代林業科學技術,從而促進了我國林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有利于生態環境的優化。但是當前林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本文針對當代林業科技發展的狀況與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希望為今后林業的發展提供一點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當代;林業科技;問題;發展態勢
1、當前林業科學技術發展現狀
1.1培育技術集約化。與過去無計劃性、無選擇性、大規模的粗放型林木培育模式不同,通過與科學技術的結合,經過基因的遺傳和改良培育出良性的林木,已經成了人工林的重要種植類型。
1.2培育方式一體化。借助科技手段,由過去分散孤立的培育方式轉變為集清理林地、立地分類、修整地形、樹苗培植、土壤改良、病蟲防治、林地維護、幼林培育及林地管理、林木砍伐為一體的流水線培育方式,大大節約了人力消耗和資源消耗。
1.3發展方式可持續化。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與世界森林資源的銳減,作為支撐生態平衡的重要資源,林業資源的發展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在促進林業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顧及生態平衡,對生態林進行加以培植,從而促進環境的好轉。而我國森林覆蓋率逐年增加,大大改善了生態環境。
1.4產業形式工業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滲透,對樹木的加工形式已經逐漸由原木的基本加工轉變成了科技化水平更高的人造板、復合型木板的制造等。并逐漸形成產業,推動了林業產業機構的優化和升級,對木材剩余價值的進行了更有效的利用,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2、當前看林業科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科技含量不高。當前對林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僅限于林木基因的改良和優化上,并沒有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像轉基因林木的培育、林木基因的融合等技術都有待開發。
2.2林業科學技術發展資金得不到保障。資金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要保障,由于政府部門相關政策法規不夠完善,導致支持我國林業科技發展的資金明顯不足,科研經費的缺乏阻礙了科研的順利進行,從而不能為科技進步提供足夠的理論支撐。除此之外,由于我國林地資源比較分散,由于地域差距,使得科技資源的分布不夠均衡,在西南林業較集中的地區科技力量略顯薄弱。
2.3林業科學技術創新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創新是林業科學技術發展的源泉,但是在當前,許多林業經營者的經營思維依舊停留在傳統模式上,沒有得到轉變,在他們看來林業就是“靠天吃飯”。因此只是順其自然,而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加以改變和創新,在林木品種的引進和培育上顯得十分保守。使得所培育出的林木品種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導致林業得不到發展,技術創新相對落后。
2.4林業科學技術研究人員缺乏。比起世界上其他的發達國家,中國林業起步晚、科技化程度相對較低。而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科研人員的不足,使得林業科技成果研發率與理論水平跟不上時代的需要,科技成果轉化率也比較低,制約了林業科學技術的發展。
2.5林業科技體制發展滯緩。林業研究一般是以高等院校和國家科學研究機構為住主,而企業是以盈利為主,因此科研機構所提供的科研成果常常與企業的具體需求存在著差異。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使得企業生產的產品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阻礙了林業工業化進程。
3、對林業科學技術發展的相關建議
3.1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法規。政府應當加強對林業科學技術發展的資金和人力資源的投入,促進林業科研的不斷推進,從而為林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政府鼓勵創新,建立新的創新機制,通過資金獎勵等措施對創新成果加以褒獎,從而調動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創新研發。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林業部門也可以采取貸款、眾籌等方式,從多角度出發,解決暫時的自己短缺問題,從而推動林業科徐技術的發展。
3.2大力培養林業科研人才。林業科技發展離不開高素質、高水平人才的支持,人才資源是林業科技創新的基礎,因此在教育階段要堅持素質教育,鼓勵創新精神,并在普通高等學校設立和完善林業科技相關的專業課程,通過對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和研究,為林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與輸出奠定良好的基礎。
3.3轉變發展理念,加強推廣林業科學技術。要求相關部部門的工作人員和企業經營者轉變理念,改變傳統的思考模式,堅持發展創新。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對現有經營模式進行改善,可以利用網店等新形式改善經營,從而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為林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注入活力。
3.4深化林業科學技術體制改革。要把科技研究、生產、人民群眾、科研人員和市場等要素有效的結合起來。依據市場的供求關系,推行科技的開發、科研成果的轉讓、科技服務等新形式,將林業科學技術、科研成果的應用和技術的應用等聯系起來,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效益的真正轉化。
3.5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林業作為重要的可再生生態資源,是改善全球大氣狀況的重要的媒介。因此在經濟林業發展的同時還應該加大生態林業的研究和推廣,通過培植新品種的生態林木,以保證生物多樣性、改善生態環境,從而促進林業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3.6強化對林木培育者的技術培訓。林木培育與林種科研是不同的環節,在培育中對培育者的要求相對沒有科研人員那么高,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導致部分培育人員科技水平不符合林木培育的要求,從而使得林木的培育不合標準。因此需要對培育人員的專業素質與道德素質的培養,注重對高新技術的推廣,并鼓勵培植技術的創新。
加強硬件裝備技術的研發。裝備技術的研發是推進林業科學技術進步的外在條件之一,要求增強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率,加強創新資源的整合,建立開放的、良性的創新機制,加強科技裝備的更新速度與效率。除此之外,要以創造知識產權作為核心,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研發科技成果,創造完善的技術系統。
結束語:
林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發展與創新,也離不開政府的資金、人力支持,離不開科研人員和培育人員的成果創新。當前我國林業發展速度比起發達國家相對滯緩,因此要促進林業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需要各方面協力,在保證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推動林業科研機制的改革、推動林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參考文獻:
[1]付萬江.林業科技發展問題初探[J].北京農業,2016,04:101-102.
[2]楊長明.林業技術創新與現代林業發展的思考[J].遼寧林業科技,2016,04:66-67.
作者簡介:張麗娟(1977-12),女 ,漢族、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人, 大專、工程師,從事林業科學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