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摘 要:“天倫和香壺”質感潤澤,雍容華貴,大氣沉穩,壺體乳脂似玉,曲線優雅,腹部飽滿豐潤。短嘴的出水相當流暢自然,圓型圈把,端握方便,握感舒適,壺身筋紋對稱極美,巧妙利用陰陽線條,將筋囊器的細膩精致表現得更為大氣,古趣盎然,淳樸天成。
關鍵詞:天倫和香;紫砂礦土;泡茶
1 前言
紫砂壺原本只是一件喝茶用具,卻因文人和藝人的合作,演變為融陶文化、茶文化以及詩文、書畫、篆刻等諸多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為一體的高雅之品。紫砂壺藝是集實用、欣賞、把玩三種功能于一體的藝術品,又是能包容吸收陶文化、茶文化及書法、繪畫等多種傳統文化于一體的藝術載體。
2 “天倫和香壺”的造型內蘊
紫砂礦土,是一種自然特殊的礦土,即含鐵質粘土質粉砂巖,除紫泥外還有綠泥、紅泥,這三種泥統稱紫砂泥。由三種基泥單獨造制外,或以不同成份配比,不同溫度氣氛燒成,呈現出紫而不姹、紅而不嫣、黑而不墨,如鐵如石,胡金胡玉,備正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遠而望之,黑幼若君鐘鼎陳明庭;追而察之,燦若琬琰浮精英。這就是紫砂泥色淋漓盡致的體現,如在泥中和以粗粒生、熟泥砂,或調、鋪缸砂則谷皺周身,珠粒隱現,更自奪目。紫砂壺是悠久中華文明孕育出來的獨特產物。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壺藝家將自己匠心獨具的審美情趣注入其中,使紫砂壺從煮水沖茶的普通器具,變身為文人雅賞、世人珍藏的藝術珍品,廣受人們的喜愛。
“天倫和香壺” 質感潤澤,雍容華貴,大氣沉穩,壺體乳脂似玉,曲線優雅,腹部飽滿豐潤。短嘴的出水相當流暢自然,圓型圈把,端握方便,握感舒適,壺身筋紋對稱極美,巧妙利用陰陽線條,將筋囊器的細膩精致表現得更為大氣,古趣盎然,淳樸天成。
紫砂壺的產生和發展,是歷代陶人和民間藝人以及各路文人參與,不斷創新的結果。經歷朝歷代相繼相承,完成了紫砂壺傳統造型的各大系列?;仡^看時大彬、陳鳴遠、朱可心等各個時代的大師作品,不難發現,他們在紫砂壺的設計、創意與最終完成并定型流傳,往往都借助大自然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的基本造型,又加以藝術概括與整合,將壺的各大要素——把、流、蓋、的子、壺身、壺支腳有機完美結合,最終制成高品位的紫砂壺。
與外觀神采靚麗的瓷器相比,不失泥土本色的紫砂陶器是內斂的,其材質遴選于天下獨絕的宜興紫砂,這是一種比景德鎮等地燒制瓷器的高嶺土美麗得多的“五色土”,但制成陶器的紫砂壺僅僅保留了底色質感,外表雖光潤細膩,卻不以色彩絢爛奪人眼目,棣棣兮端穆,氣定而神凝;瑩瑩兮如玉,潤澤而溫香。宜興紫砂壺,乾坤為象,移天縮地,師大千世界,成天工造化,“方非一式,圓不一相”,其幾何、自然、筋紋三大形體,或珠圓玉潤,或器宇軒昂,或閑雅神逸,千姿曼妙,萬般琳瑯。于是乎,小小一把宜興紫砂壺,不著釉彩,樸拙自然,秉天地之靈氣,蓄日月之精華,于外表平淡之中彰顯內涵的精微、深厚與博大,其形象與精神,甚合于中國人的特征本性、精神訴求。
紫砂壺除了材質上的宜茶功能之外,還在于它是一種與人的手接觸最多最頻繁的特殊工藝品。我們端拿著它,先是泡茶、倒茶、喝茶,很快便會被它的形態、色彩以及裝飾工藝所吸引,情不自禁地生發出一種撫摸把玩的快感。當一把壺使用上幾個月以后,我們發現它的通體由于茶水滋養加人手把玩導致它產生了一種含蓄烏亮的光芒,這就是所謂“包漿光”,古董學上有一個很怪的詞兒叫“亞光內斂”。 紫砂壺之所以有良好的保“香”保“味”功能,是因為其制作材料的獨特性。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他原料就能單獨成瓷,成品紫砂壺有雙重氣孔:一為閉口氣孔,是團聚體內部的氣孔;一為開口氣孔,是包括在團聚體周圍的氣孔群。這就使紫砂壺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而且具有較強的吸附力。
3 結語
以紫砂壺來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與水溫,當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渙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質茶壺,其茶味愈發醇郁芳香。紫砂陶是一種介于陶和瓷之間,屬于半燒結的精細炻器,具有持殊的雙氣孔結構,透氣性極佳且不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