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梅娟
摘 要:“事事如意”是漢族傳統吉祥圖案之一,富有極好的口彩文化,壺身圓潤光潔,呈橢圓形,壺嘴、壺把直立向上,曲線優美。壺蓋隆起上飾以如意紋,造型美觀大方,壺鈕呈蓮子狀。
關鍵詞:事事如意壺;造型藝術;飲茶
1 前言
宜興紫砂壺的來源甚早,遠在兩千多年前的人們,就已經開始用這種古老而神秘的器皿,時至今日,紫砂壺作為了一種全新的收藏品,儼然有成為國內收藏品的全新寵兒的趨勢,同時在時代的不斷的發展中,悄然的進入了人們的眼中。紫砂壺是古時人們作為飲茶的一種器具,而廣泛的存在,因為煮茶不留茶香,又不存在熟湯的氣息,而被人們大面積的使用在了日常生活中。
2 “事事如意”壺的造型特色
明中葉以后,唐宋飲茶之風再次在宜興士大夫中興盛,于是,集壺藝、詩詞、書畫、篆刻于一體的紫砂壺文化就隨之應運而生,成為茶文化的標志。紫砂陶原料被譽為“五色土”,主要種類有:白泥、嫩泥(黃泥)、紫泥(古稱青泥)、紅泥(朱泥)、綠泥(段泥)。“五色土”質地細膩柔韌,可塑性、滲透性強,是一種品質極優的陶土。用紫砂壺泡茶,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茶湯的原汁原味;同時,紫砂壺握于手中便于暢飲和賞玩。自古愛壺者,手不離壺,壺不釋手,搓摩寶愛,一日千遍。亦有的用布擦壺,茗壺用沸水沏茶后,壺表有極細微茶汁滲出,肉眼不能見,用濕布來回在壺身擦拭,日久,壺表細膩、瑩潤、光滑、凈亮,手感舒適。明.周高起《陽羨茗壺系》:“壺經用久,滌拭日加,自發暗然之光,入手可鑒”。
“事事如意”是漢族傳統吉祥圖案之一,富有極好的口彩文化,壺身圓潤光潔,呈橢圓形,壺嘴、壺把直立向上,曲線優美。壺蓋隆起上飾以如意紋,造型美觀大方,壺鈕呈蓮子狀。
紫砂作品中,無論是“光貨”的造型設計,還是“花貨”的造型設計,都必須遵偱變化與統一的規律。這也是造型設計的藝術創作的一個普通規律。紫砂壺造型在形式上的變化與統一的規律有自己的特殊性和表現形式。在設計上它受著功用、技藝、審美的制約。紫砂壺形制各不相同,充滿著變化。但它們又統一于方、圓、塑的基本造型之中。在同一把壺上,也存在有變化與統一的關系,壺身線條的變化,壺嘴位置的變化等。在一把壺上,它們又必須是和諧與統一的。紫砂壺造型包括功能效用、材料技術、藝術處理之三方面的因素,在傳統紫砂壺造型設計中,功能效用是首要的。因為茶壺是生活實用品,可以用來泡茶飲用。這就決定著紫砂壺造型的基本形式。
紫砂壺造型的藝術處理,從空間藝術和視覺藝術諸方面入手,從壺的形制到裝飾,要求它具有形式美。紫砂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已客觀的成為了人們的審美對象。紫砂壺藝術與其它的藝術形式一樣,同樣具有社會的、時代的、思想的印記。宜興紫陶是中國工藝美術園地中的一株奇葩。紫砂陶藝術以紫砂壺藝為代表。從紫砂壺興盛至今的數百年間,其造型變化千姿百態。紫砂壺造型,即從形態設計到制作,又極具個人風格。所謂“圓非一式,方不一相”,但萬變不離其宗。作為造型藝術之一的紫砂壺藝,同樣有其規律可尋。
3 結語
紫砂茶具泥質天成,用深藏在山腹之中特有的紫、紅等彩泥加工成型,再放到1100~1200 ℃的高溫窯爐中燒成陶。由于泥料中含有氧化硅、鈉、鉀、錳、鎂等多種化學成份,燒后的成品赤如紅、紫如葡萄、赭如墨菊、黃如柑橙,絢麗多彩,變幻莫測。紫砂茶具造型數以千計,“方非一式,圓無一相”,有仿幾何形體造型,工藝精湛,色澤純樸。它具有耐熱性能,冷熱“急變”性佳,寒冬臘月即使注入沸水,也不易因溫度驟變而脹裂。紫砂砂質傳熱緩慢,不易燙手,且性耐烹燒,可放在溫火上燉煮。此外,也正因為傳熱慢,所以紫砂保溫亦較持久,對于半發酵茶而言,更是一項難得的特點。一把泡養出來的紫砂壺溫潤如玉,把玩適手,人見人愛。但是泡養出一把紫砂壺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在整個過程中,不僅泡養紫砂壺需要內外兼修,對養壺者本人也是一個內外兼修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