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超 徐冬梅 解 偉
寧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室 753200
循證護理在急診科搶救室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
丁金超 徐冬梅 解 偉
寧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室 753200
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急診科搶救室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急診科收治的84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3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循證護理,比較兩組護理事故及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事故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應用循證護理可提高急診科搶救室護理質量和滿意度,可作為門診科室實行優質護理服務的護理模式。
循證護理;急診科搶救室;優質護理服務;應用
急診科作為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危重患者進行搶救治療的重要陣地,也是醫院面向社會的重要窗口。優質護理服務則是指以患者為中心,加強基礎護理管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整體提升護理服務水平。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收治的846例急診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3例。觀察組男257例、女166例,年齡4個月-86歲,平均(49.58±11.37)歲;成人379例,兒童44例;腦出血、腦梗死等腦血管病變139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變151例,急性肺氣腫67例,急性消化道出血48例,急性重癥胰腺炎18例。對照組男243例、女180例;年齡3個月-84歲,平均(48.29±10.53)歲;成人388例,兒童35例;腦出血、腦梗死等腦血管病變128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變160例,急性肺氣腫72例,急性消化道出血52例,急性重癥胰腺炎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強化服務意識
對于急診搶救患者,情感上的體貼與關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時應該認真感受患者的心理,在工作中不僅要關心搶救的速度和質量,更要多考慮患者的心理狀態,培養真誠、溫暖的服務態度。
1.2.2 優化急診搶救室護理操作
制定患者優先檢查、治療、住院后交費的制度,讓患者盡快得到有效搶救。急診大廳建立救護車專用接應區,區域內備有多輛專用的運送車及輪椅;建立鮮明的識別系統,有文字標志、顏色標志和燈光標志,以便突出“急”字。
1.2.3 根據循證證據采取優質護理服務
優質化接診護理。安排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護師承擔急診分診工作,分診護士接到信息后首先做好接診準備,為患者提供快速的分診服務,盡可能在5min內完成分診,危急重癥患者盡量在0.5min內完成分診,從而讓患者更快地接受搶救。要求護理人員了解每例就診患者情況,在等候就診階段與其交流,觀察并詢問患者情況,必要時調整就診順序,讓急癥患者優先獲得治療:安排搶救床、轉運滑板、氧氣及專職護送工人推車快速出迎,護士盡快收集患者的主觀和客觀資料,Ⅰ、Ⅱ類患者立即安排進入搶救室實施搶救。護理人員協助重癥或無陪護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和辦理各類手續,為患者做好各項記錄。
1.2.4 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
運用信息化手段,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我院現采用RFID急診輸液系統,實現對輸液患者藥物信息的提取、身份的鑒別及藥物配伍準確性的判斷,從而排除輸液過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安全隱患。患者搶救成功后,護理人員應及時為患者佩戴腕帶,腕帶中存有患者的個人及用藥信息,避免用藥差錯。
1.2.5 對護理績效管理進行細化
對護理工作實施積分考核。并建立良好的獎懲機制,從而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以最佳的水平和最好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提高護理質量,改善護理效果。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事故如護理差錯、潛在護理隱患、護患糾紛以及患者及家屬滿意率。采用滿意率調查問卷,根據接診、分診、搶救室護理等護理工作制定問卷,共20題,由患者或家屬負責填寫。采用Likert5級進行評分,5分為非常滿意,4分為滿意,3分為基本滿意,2分為不滿意,1分為非常不滿意。其中非常滿意91-100分,滿意81-90分,基本滿意71-80分,不滿意61-70分,非常不滿意60分及以下。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護理事故發生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事故發生率比較表1兩組護理事故發生率比較
2.2 兩組滿意率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滿意率比較(例)
急診搶救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所,不管是醫生還是護士都肩負著非常重要的使命。醫護人員在對急診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處處為患者著想,一切活動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并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責任意識,切忌粗心大意,避免給搶救工作帶來阻礙和損害。
急診搶救室的患者通常都有發病急、病情重及治療復雜等特點,患者大多存在嚴重的身心壓力,會給治療和預后產生不良影響。通過對急診搶救室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穩定患者的情緒,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滿足患者對護理的要求,從而盡可能避免患者產生憂郁情緒。
循證護理是護理人員在計劃護理活動過程中,審慎地、明確地將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患者愿望相結合,獲取證據,作為臨床護理決策依據的過程,其特點在于護理工作的開展依據循證醫學證據。循證護理為強調患者差異,護理操作并非固定不變。如護理方法根據患者個人需求不同,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優化對策,且根據患者情況不斷調整護理方法。本研究利用循證護理的證據及差異性靈活性特點,有效改善急診護理中的問題,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風險的預見性,改善護理操作,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理差錯,從而有效避免護患糾紛,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發生護理隱患、護理差錯、護患糾紛少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急診搶救室患者實行優質護理服務能夠使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升高,且護理差錯的發生率明顯降低,患者的心理狀態也得到明顯改善,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使用。
[1]陳英.全程護理在危重患者急診搶救中的應用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20):71-73.
[2]李軼.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對急診患者搶救效率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2):38-40.
[3]鄭秀梅.護理安全管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21):138-140.
R473
A
1672-5018(2016)07-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