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艷
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 222006
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對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價值
黃成艷
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 222006
目的分析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對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間我院ICU病房行呼吸機械通氣新生患兒90例為研究對象,并根據所有患者入院的編號進行平均分組,其中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實驗組,兩組各為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給予集束化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的住院時間以及機械通氣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實驗組的肺炎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行呼吸機械通氣新生患兒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能夠降低肺炎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因此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集束化護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新生兒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指在實施機械通氣48h后或者拔除氣管插管不超過48h內產生的新的肺實質炎癥[1];是機械通氣患兒的常發并發癥,同時也是導致患兒致死的主要原因。經臨床研究[2],在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的過程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能夠保證較好的呼吸治療效果,且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病率。因此筆者選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間我院ICU病房行呼吸機械通氣新生患兒90例患者為研究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間我院ICU病房行呼吸機械通氣新生患兒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臨床資料不全者、其他感染病患兒以及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皆不在入選之列;并根據所有患者入院的編號進行平均分組,其中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實驗組,兩組各為45例。對照組患者,男22例,女23例,平均日齡(3.61±2.3)d;平均體重(2.14±0.32)kg;實驗組患兒,男28例,女17例,平均日齡(3.68±2.5)d;平均體重(2.72 ±0.28)kg,且兩組患兒年齡、性別以及平均體重等方面無差異性,P>0.05,在治療上可以相互比較。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對患兒進行口腔清理護理、體位護理、分泌物護理等常規的護理干預。
實驗組:給予實驗組患兒集束化護理,分析多方面的因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防止VAP的發生,主要護理內容如下:
干預環境因素護理 ①運用純態空氣消毒機進行定時的消毒;②利用含有氯消毒液的濕抹布擦拭地面、病床以及床頭柜等設備,并且出入病區要更換衣服和鞋子;③限制其他人員進入,禁止家長陪同;④定是通風換氣,使室溫保持在22℃-24℃,濕度在55%-65%之間;⑥定期對病區的環境進行檢測,一旦發現有不合格的標本,應及時反饋,防止VAP的發生。
醫源性因素護理 ①對呼吸機管道進行嚴格的管理,每周定期更換濕化器以及呼吸機管道,一旦遇到污染應及時更換。呼吸機通氣環路中的冷凝水具有高污染物質,要將集水瓶放到呼吸環路的最低位置,并及時將瓶內的冷凝水傾倒。及時清洗呼吸機的過濾網,防止灰塵影響到呼吸機的功能;②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標準,在接觸患兒前后均進行嚴格洗手;③科學地按需吸痰,在吸痰前,對患兒的呼吸音聽診,并評估痰存在的位置,給予體位、口背等排痰;在吸痰前加大氧濃度,以免造成低氧血壓。
自身因素護理 ①加強針對性的口腔護理,評估患兒的口腔衛生以及粘膜變化,選用合適的口腔PH值的口腔護理液,并對患兒的臍部、眼部以及皮膚等進行護理;②加強體位以及鼻飼護理,根據患兒的病癥將床頭調高;鼻飼護理時采用重力喂養方式,鼻飼后30min內呈右側頭高低體位。
1.3 評價指標
1.3.1 對比兩組患兒住院時間以及機械通氣時間。
1.3.2 對比兩組患者的VAP發生率以及發生事件;新生兒VAP診斷標準,機械通氣治療通氣在48h后符合以下條件:①胸部X線檢查發現新的或進行性肺浸潤癥狀;②出現發熱癥狀;③外周血白細胞計數>20.0109/L或C一反應蛋白超過8m/L;④氣道分泌物細菌培養呈現陽性。其中胸部X線片改變為主要條件,其次加上其他3項中任何2項即符合診斷。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對SPSS20.0軟件的采用,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得出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值檢驗,并運用卡方檢驗的方式對資料進行計數,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當P<0.05時,統計的相關方法具有參考價值和意義。
經治療后,實驗組的住院時間以及機械通氣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且實驗組的呼吸相關性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數據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通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情況[(±s),%]

表1 兩組通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情況[(±s),%]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機械通氣時間(h)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實驗組4514.42±2.31 102.31±4.41 1(2.2%)對照組4522.35±3.71 134.40±3.61 12(26.7%)P值 <0.05
隨著醫學不斷發展,呼吸機技術逐漸得以發展,但也伴隨著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并發癥的發生,影響到患兒的生存質量。集束化護理是根據新生兒氣道的生理特征以及解剖特點等采取與成人具有一定差異性的護理措施[4]。該護理干預將根據每位患兒的特點,進行護理細化,確保護理措施實施到位,且是持續性地實施集束化護理中的每一項措施,正是集束化護理的精髓。總上所述,對新生兒患兒實施集束化護理,能夠減少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劉經飄,陳雄,譚芬養.集束化護理干預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4,12(04):190-192.
[2]羅少顏.集束化護理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6,13(05):31-32.
[3]宗小敏,王模奎.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效果[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22(04):266-268.
R473
A
1672-5018(2016)07-1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