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 蓉
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木瀆人民醫院 215101
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的護理干預方式及價值評析
榮 蓉
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木瀆人民醫院 215101
目的探討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的護理干預方式及價值。方法本次試驗對象為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就診的75例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常規組和整體組。常規組行常規護理;整體組給予整體化護理。評價:(1)護理滿意度;(2)肢體腫脹消退時間、疼痛評分、住院時間。結果(1)整體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比常規組高,P<0.05;(2)整體組肢體腫脹消退時間較短,疼痛評分較低,住院時間顯著比常規組短,P<0.05。結論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給予整體化護理效果滿意,可促進肢體腫脹消退,緩解患者疼痛,縮短住院時間,值得推廣。
四肢骨折;肢體腫脹患者;護理干預方式;價值
四肢骨折手術后患者可發生不同程度肢體腫脹,影響其靜脈回流和動脈供血,可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增加患者痛苦,影響術后愈合,因此,需及早進行干預,以加速患者康復[1]。本研究就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的護理干預方式及價值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對象為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就診的75例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常規組和整體組。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除外心血管疾病、腫瘤、嚴重臟器損傷患者。
其中常規組共37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15例,年齡23-79歲,年齡平均值(54.73±8.28)歲。體重最低45kg,最高80kg,體重平均值(56.17±1.18)kg。
整體組共38例,男患者23例,女患者15例,年齡23-78歲,年齡平均值(54.73±8.28)歲。體重最低46kg,最高80kg,體重平均值(56.24±1.53)kg。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差異不顯著。
1.2 方法
常規組行常規護理;整體組給予整體化護理。(1)健康教育。說明患肢腫脹發生原因,康復注意事項,消除患者恐懼感,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腫脹,接受治療。(2)傷口護理。手術后加強對患者傷口的護理,觀察有無滲液和滲血現象,若發生異常,需及時匯報醫生,并給予加壓包扎。(3)疼痛護理。術后對疼痛患者播放舒緩輕音樂,跟患者交談,給予必要的心理安慰和疏導,以轉移患者注意力,減輕其疼痛,必要時給予鎮痛劑。(4)紅外線護理。給予紅外線照射患肢,以促進血液循環,每次照射30min左右,每天3次。(5)肢體功能訓練。術后根據患者恢復情況給予功能鍛煉指導,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早期可進行床上肌肉收縮訓練,病情穩定后可鼓勵患者下床活動,以改善患肢腫脹情況,適當屈曲關節,預防肌肉萎縮[2]。
1.3 觀察指標、評價標準
(1)護理滿意度(分滿意、一般和不滿意);(2)肢體腫脹消退時間、疼痛評分、住院時間。
1.4 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軟件采用SPSS21.0軟件,護理滿意度、護理缺陷發生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糾紛發生率采取χ2檢驗(均以百分比%表示),肢體腫脹消退時間、疼痛評分、住院時間采取t檢驗(均以均數加減標準差±s表示)。統計學意義判定標準:P值低于0.05。
2.1 護理滿意度比較
整體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比常規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數(%)]

常規組20(54.05)10(27.03) 7(18.92) 30(81.08)整體組23(60.53)15(39.47) 0(0.00) 38(100.00)X2 8.658 P 0.000
2.2 肢體腫脹消退時間、疼痛評分、住院時間比較
整體組肢體腫脹消退時間、疼痛評分、住院時間顯著比常規組好,P<0.05。見表2.
表2 肢體腫脹消退時間、疼痛評分、住院時間比較(±s)

表2 肢體腫脹消退時間、疼痛評分、住院時間比較(±s)
整體組4.23±1.34 2.53±0.44 6.73±1.13常規組7.72±2.95 4.46±1.25 9.67±1.82 t 8.143 9.053 10.135 P 0.001 0.000 0.000
四肢骨折患者術后肢體腫脹發生原因在于創傷性炎癥、滲出性炎癥導致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血管內液體和細胞成分可經血管壁進入到組織間質,從而導致肢體腫脹。患肢腫脹情況下,靜脈血和淋巴液回流進一步受阻,嚴重者甚至出現皮膚張力性水泡,導致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3-4]。通過整體化護理干預,可進行充分健康教育,加強患者對患肢腫脹的認識,消除不必要的焦慮感,積極配合治療;術后經抬高患肢,可促進血液回流;紅外線治療有助于促進傷口干燥,減少滲出和感染,促進消腫;功能鍛煉則可改善骨折微循環,加速靜脈回流;疼痛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5-6]。
本研究中,常規組行常規護理;整體組給予整體化護理。結果顯示,整體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比常規組高,肢體腫脹消退時間較短,疼痛評分較低,住院時間顯著比常規組短,說明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給予整體化護理效果滿意,可促進肢體腫脹消退,緩解患者疼痛,縮短住院時間,值得推廣。
[1]鄧之平.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1,08(32):109-110.
[2]黃智敏,張麗.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0,9(3):25-26.
[3]高磊.護理干預在四肢骨折患者術后肢體腫脹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5):24-25.
[4]何君華.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4,13(1):66-66,67.
[5]錢立蓮,劉春暉,張娟等.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21(26):4027-4028,4029.
[6]李群.護理干預對50例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15(12):101-101,103.
R473
A
1672-5018(2016)07-1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