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靚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浙江杭州 310016
護理干預在急性腸炎患者中的應用
王 靚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浙江杭州 310016
目的研究護理干預在急性腸炎患者中的應用療效。方法本文通過對2015年2月ˉ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78例急性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9例,對照組采納常規護理,而實驗組則在對照組采納常規的護理基礎上外加綜合護理干預,然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療效。結果經兩組患者應用不同的護理方式,發現實驗組護理后的焦慮評分要顯著小于對照組,并且病程也要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之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護理干預應用于急性腸炎中療效顯著,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焦慮情緒,縮短病程,因此值得在醫學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護理干預;急性腸炎;療效
腸炎是源于細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蟲等所引起的小腸炎和結腸炎,此病常見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瀉[1]。一般經過積極治療后預后良好,但臨床護理也不可小視。有相關研究表明,將護理干預采納在急性腸炎中可以明顯提升其治療療效。對此,本文選取對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78例急性腸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詳細醫學報告如下所示。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78例急性腸炎患者納入此次觀察研究中,所有患者都表現出腹痛、惡心、腹瀉等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部分患者還有發熱癥狀,且所有患者都符合急性腸炎的臨床診斷標準[2]。在經過所有患者或其家屬的同意下,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9例。在所有患者中,男性有49例,女性29例,年齡為17~72歲,平均年齡為(32.6±5.5)歲;從發病到就診所花時間為3~27h,平均時長為(6.6±1.2)h。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進行此項比較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內容為遵守醫生的囑咐治療性護理。實驗組患者給應用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心理護理
急性腸炎一般病情發作都比較突然,劇烈的腹痛、外加頻繁的腹瀉及惡心、嘔吐等相關癥狀,容易引起患者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甚至還有部分嚴重患者出現脫水的情況,這很容易誘導患者對預后的擔心,而這些不良情緒及心理負擔會很容易影響病情的恢復。此時,相關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心理護理進行一定的加強,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每一次至少不能少于20分鐘,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并且向患者表達疾病的病因、治療方法乃至預后等相關情況,打破患者的顧慮,從而能夠讓患者安心地配合治療。
1.2.2 嚴格觀察病情
發病急、發病快是每一位腸炎患者的病癥特征[3],特別是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因為自身免疫力的下降,病情更容易發生變化。而相關護理人員需要緊密監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按時為患者檢測體溫、血壓及脈搏等相關生命體征,并且要嚴格掌握好靜脈的給藥量和滴速,如果有出現異常情況,則要立即采納有效的護理對策,進而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率。
1.2.3 飲食護理
在患者發病初期,護理人員要一定要叮囑患者進行流質飲食,且大量喝水,避免腹瀉造成脫水。但值得注意的是,補水不一定是指大量的飲用白開水,而可以適當地給予患者含有鹽分、水分的電解質溶液,以免患者因為體內電解質不足而引發抽筋情況。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要提醒患者不能將禁食而理解為快速清腸,避免出現脫水、打亂體內電解質平衡。
1.2.4 出院引導
在患者出院時,相關護理人員要讓患者明白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很重要。第一,禁止暴飲暴食,盡量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第二,肉類、蛋禽類食物必須要煮熟后才能吃;第三,禁止食用腐敗變質的食品,禁喝生水;第四,多參與體育運動,加強自身抵抗力,防御疾病的復發。
1.3 統計學方法
本文根據所得相關數據資料進行分析,所使用的數據處理軟件為SPSS 13.0,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值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4]。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焦慮情緒
經兩組患者進行不同的護理模式后發現,兩組患者在護理之前SAS評分差異沒有顯著差異,但經過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都有下降,但實驗組的變化更為明顯,兩組患者之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如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情況(分,±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情況(分,±s)
實驗組 39 53.5±6.1 35.4±5.1對照組 39 52.1±6.0 44.8±5.2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病程情況
實驗組的病程為(2.5±0.6)d,而對照組病程為(5.4±1.3)d,很明顯,根據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的病程顯著要比對照組短,且兩組患者之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腸炎是屬于在消化系統病癥中最為普遍見到的類型[5],通常在臨床上的治療主要囊括消滅病因、抗菌治療及對癥治療等,預后情況良好。但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部分患者對此病的臨床護理容易忽略。然而事實上,因為急性腸炎的發病特征,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焦躁等相關負面情緒,加重患者的病情。為此,對急性腸炎的護理加強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
在本次對我院接收78例急性腸炎患者的研究中,結果顯示,經兩組患者應用不同的護理方式后,發現實驗組護理后的焦慮評分(35.4±5.1)要顯著小于對照組(44.8±5.2)。另外,在病程方面,實驗組也要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之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據本次研究可得,將護理干預使用于急性腸炎治療中,可顯著降低患者的心理負擔,加速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縮短病期,因此值得在醫學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1]廖根英.劉麗華.護理干預在40例急性腸炎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1:130—132.
[2]薛美英.急性腸炎的臨床護理對策心得[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13:181—182.
[3]周秋云.健康教育對小兒急性腸炎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2,12:2181—2183.
[4]蔡梅.急性腸炎的臨床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30:147—148.
[5]徐瓊.護理干預在急性胃炎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養生,2016,2:255—256.
R473
A
1672-5018(2016)07-1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