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冰玲
龍巖人民醫院骨科 福建省龍巖 364000
物理療法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效果研究
楊冰玲
龍巖人民醫院骨科 福建省龍巖 364000
目的探究物理療法在膝關節骨質增生中的應用效果并總結相關護理體會。方法擇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間由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0例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以患者選擇的不同治療護理方法為依據進行分組:實行物理療法+綜合護理的30例患者歸入研究組,實行物理療法+常規護理的30例患者歸入對照組。組間對比護理效果。結果就總有效率而言,研究組為90%,對照組為60%,研究組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統計學有差異(P<0.05)。結論物理療法對膝關節骨質增生有顯著療效,加行綜合護理可促進患者的進一步恢復。
膝關節;骨質增生;物理療法;綜合護理;臨床效果
民間俗稱的“老寒腿”其學名為膝關節骨質增生,這是一種慢性骨病,高發群體為中老年人,以痛感明顯、治療周期漫長為主要臨床特點。罹患此病的患者膝關節疼痛腫脹,部分患者膝關節活動能力受限,較為嚴重的患者其膝關節可能被突然“鎖定”于某一位置,若強行屈伸,解鎖時將會出現一聲或多聲彈響。目前,治療此病的方法有服藥、手術、物理療法,等等。本文試為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間收治的60例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給予物理療法治療,并為其實施臨床護理,以下即為護理效果觀察報告: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間由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0例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均經過X線與病理檢查確診,且患者臨床表現符合《外科學》中的相關診斷標準[1]。以患者選擇的不同治療護理方法為依據進行分組:實行物理療法+綜合護理的30例患者歸入研究組,實行物理療法+常規護理的30例患者歸入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①研究組: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12例;年齡最小者42歲,最大者72歲,平均(57.65 ±10.81)歲;病程最短3年,最長9年,平均(6.26±1.58)年。②對照組: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11例;年齡最小者41歲,最大者71歲,平均(57.29±10.57)歲;病程最短4年,最長9年,平均(6.55±1.77)年。兩組患者就病程長短、年齡分布、性別構成等資料而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行統計學對比。
1.2 方法
1.2.1 治療
兩組患者均接受超短波物理治療,醫護人員為患者取舒適體位,如仰臥位,選擇適宜的電極,將其對準增生部位,按照病變的輕重程度為患者墊上適當厚度的墊物,保持電極和皮膚之間的適當距離,為患者輸出超短波進行治療,每次20分鐘左右,每日2次,一周一個療程,各療程之間應相隔1~2日。若患者病變位置較淺,則應為患者保持較小的間隙;若患者病變位置較深,則應為患者保持較大的間隙。同理,在選擇間隙大小時應考慮治療機功率的大小、病變的范圍以及電極的大小。一般情況下,對于范圍較小的病灶,應使用小功率、小電極進行治療,間隙一般在5~10mm之間。氖燈亮度則一般選擇3或4級量,每次約15~20分鐘左右,若患者增生狀況不是非常嚴重,則盡量不用4級量。
1.2.2 護理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治療期間加強對各項指征的監測;研究組接受綜合護理,具體包括:①心理護理:治療周期漫長會加重患者的焦慮程度,護理人員應為患者進行心理引導,選擇患者有興趣的話題進行溝通,日常應以和藹的態度、懇切的言辭與患者交流,消除其不良情緒。②健康教育:應在患者入院后及時為其進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對自身病情和未來治療方案有全面的了解,從而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③其他輔助性護理:為提高患者治療效果,臨床可為患者針灸足三里、昆侖、外膝眼等穴位,留針15分鐘以后撤針,也可使用電針進行治療。針灸期間應觀察是否出現局部紅腫等問題,還應清點針的數量,以免發生漏針問題。此外,還可以為患者進行中藥熏蒸,如此可以緩解患者的疼痛,抑制炎癥的繼續發展,熏蒸期間應注意溫度和時間,以免燙傷。
1.3 觀察指標
按照患者臨床表現及X線片檢查結果進行療效判定:
(1)顯效:患者關節疼痛腫脹顯著緩解,活動能力不受限,X線片無異常;
(2)有效:患者關節疼痛腫脹稍有緩解,骨質增生狀態得到糾正,X線片中可見游離體明顯減少;
(3)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X線片中無好轉表現,甚至有所惡化[2]。
※總有效率即有效率、顯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見表1,研究組總有效率90%,對照組總有效率60%,研究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統計學有差異(X2=7.200,P=0.007<0.05)。

表1 療效的組間對比(n,%)
骨質增生是一種常見的障礙性疾病,主要發生于中老年人的關節部位,如膝關節,患者關節部位一旦發生骨質增生,便會關節腫脹疼痛,活動能力受限。本文嘗試以超短波物理療法為患者治療,此方法可改善其膝關節的神經功能狀態,減輕患者的局部疼痛,擴張局部的組織血管,增強淋巴循環型與血管壁通透性,改善骨質增生部位的供養[3]。在此基礎上,為患者給予綜合護理,通過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來提高患者依從性,通過針灸和熏蒸護理加強對神經的刺激,將會使療效得到進一步提升。見表1,研究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90%>60%)便是最直接的體現。
物理療法可以顯著改善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關節腫痛、活動受限的臨床癥狀,為其實行綜合護理可以進一步提高其療效,臨床應將物理療法與綜合護理相結合,以確保病情得到最有效的治療。
[1]劉曉梅,楊旭華.物理療法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分析[J].河北醫學,2012,18(06):851-853.
[2]鮑紅柳.綜合療法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護理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7):292.
R473
A
1672-5018(2016)07-1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