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云麗
遵義市婦幼保健院 563000
羅哌卡因用于分娩鎮痛對產程和分娩方式的影響
蘭云麗
遵義市婦幼保健院 563000
目的研究羅哌卡因在臨床分娩鎮痛中對產婦的分娩時間、分娩方式等造成的影響。方法隨機抽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間,我院收錄的80例足月產婦資料,隨硬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選用0.1%羅哌卡因+芬太尼(1μg/ml)膜外阻滯,均為健康、單胎等產婦;對照組為自然分娩產婦,未使用任何麻醉方式。48d內,記錄2組產婦的產程時間、分娩方式等結果;對比羅哌卡因用于臨床分娩鎮痛的具體效果。結果首先,產程時間:觀察組第一產程(422±158)min、第二產程(53±25)min、總產程(488±165)min;對照組第一產程(361±160)min、第二產程(36±19)min、總產程(406±166)min,2組鎮痛方案對比差異明顯(P<0.05);其次,分娩方式:觀察組陰道器械助產率8例(20%),對照組2例(5%),對比差異明顯(P<0.05)。通過5min內對新生兒Apgar評分對比,觀察組36例(7-10)分,4例<7分,對照組35例(7-10)分,5例<7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羅哌卡因用于產婦分娩鎮痛中,可延長產程時間、增加引導器械助產率,但是對新生兒健康無影響,與自然分娩水平一致。
羅哌卡因;鎮痛;分娩;影響
為了避免分娩疼痛對產婦造成的不利影響,發達國家分娩鎮痛率超過90%,大部分女性選擇局部麻醉進行疼痛處理。現階段,國內分娩鎮痛使用率越來越高,選用小劑量羅哌卡因可顯著控制疼痛感,鎮痛部位及效果十分明確,且不會影響到神經阻滯狀態,維持整個分娩過程的有序進行。本次結合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間,收錄的80例足月產婦資料,探討了分娩鎮痛對產程時間、分娩方式的影響,具體如下:
1.1 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間,我院收錄的80例足月產婦資料,妊娠周期37-42周,平均周期38±0.9周。年齡范圍22-37歲,平均年齡28±2.6歲,均為足月兒。分娩之前,所有產婦均接受常規檢查,確定符合分娩標準后,根據產婦自愿使用局部麻醉方式。
1.2 方法
1.2.1 分組:隨硬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選用0.1%羅哌卡因+芬太尼(1μg/ml)膜外阻滯,均為健康、單胎等產婦;對照組為自然分娩產婦,未使用任何麻醉方式。48d內,記錄2組產婦的產程時間、分娩方式等結果;對比羅哌卡因用于臨床分娩鎮痛的具體效果。
1.2.2Apgar評分:對新生兒相關指標進行評價,包括:肌張力、脈搏、皺眉動作、外貌、呼吸等,滿分(10分)、輕度窒息(<7分)、中毒窒息(<4分),多數新生兒為7-10分。
首先,產程時間:觀察組第一產程(422±158)min、第二產程(53±25)min、總產程(488±165)min;對照組第一產程(361±160)min、第二產程(36±19)min、總產程(406±166)min,2組鎮痛方案對比差異明顯(P<0.05),如表1;其次,分娩方式:觀察組陰道器械助產率8例(20%),對照組2例(5%),對比差異明顯(P<0.05)。通過5min內對新生兒Apgar評分對比,觀察組36例(7-10)分,4例<7分,對照組35例(7-10)分,5例<7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表1:兩組患者產程時間對比(min)
3.1 羅哌卡因藥理作用
鑒于局部麻醉方式的普及應用,選用羅哌卡因在臨床分娩鎮痛中發揮作用,能夠對產婦的分娩時間、分娩方式等造成的影響。羅哌卡因是單一對映結構體(S形)長效酰胺類局麻藥,其作用機制與其它局麻藥相同,通過抑制神經細胞鈉離子通道,阻斷神經興奮與傳導。對運動神經的阻滯作用與藥物濃度有關,濃度為0.2%對感覺神經阻滯較好,但幾乎無運動神經阻滯作用;0.75%則產生較好的運動神經阻滯作用。使用相同濃度的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前者對運動神經的阻滯程度低,持續時間也短。
3.2 對產程和分娩方式的影響
3.2.1 產程影響:傳統產科分娩對局部麻醉缺乏足夠的認知,導致產婦分娩階段出現異常疼痛,影響了整個分娩過程的順利進行。羅哌卡因可能有抑制宮縮的作用,從而導致第一產程延長。第二產程中,羅哌卡因的使用使產婦失去下屏感,更因腹肌和肛提肌的松弛,使產婦下屏力減弱而影響了產婦正確用力,可能是導致第二產程延長的原因。臨床上1.0%羅哌卡因與0.75%布比卡因在起效時間和運動神經阻滯的時效沒有顯著性差異。羅哌卡因的脂溶性大于利多卡因但小于布比卡因,其蛋白結合率為94%,麻醉強度是普魯卡因的8倍,作用時效是普魯卡因的4-8倍。
3.2.2 分娩方式的影響:通過分組討論,可以研究分娩鎮痛對新生兒的影響,避免分娩失誤而影響到鎮痛效果。本結果中鎮痛組器械助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對器械助產指征進行分析,兩組均以胎兒窘迫為第一位原因,但鎮痛組以宮縮乏力為器械助產指征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能與第二產程持續用藥導致宮縮乏力、第二產程延長、產婦用力不當等因素有關。臨床使用過程中,需嚴格控制硬膜外阻滯的適應情況,尤其是宮縮強烈、劇烈疼痛等產婦,必須詳細檢查后決定是否采用此鎮痛方式。此外,要做好麻醉后觀察工作,促使新生兒盡早復蘇,以免發生意外。
3.2.3 對新生兒的影響:剖宮產與分娩鎮痛之間的關系至今尚有爭議,硬膜外阻滯分娩鎮痛可增加剖宮產率。則通過大宗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后認為,剖宮產可能與嚴重產痛有關,同時與產婦年齡和體重指數、新生兒體重、引產等因素相關,而與鎮痛藥的濃度和使用方法無關。通過5min內對新生兒Apgar評分對比,觀察組36例(7-10)分,4例<7分,對照組35例(7-10)分,5例<7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本次80例分組研究說明,羅哌卡因可起到良好的分娩鎮痛作用,且對新生兒健康狀態五異常影響。
隨著女性對分娩疼痛關注度越來越高,如何在分娩過程中進行鎮痛處理,關系著整個分娩過程的有序進行,對產程規劃與指導具有參考性價值。從新生兒角度考慮,使用小劑量羅哌卡因對新生兒健康不會造成影響,可提高分娩鎮痛效果,減小分娩疼痛造成的疼痛感。羅哌卡因用于產婦分娩鎮痛中,可延長產程時間、增加引導器械助產率,但是對新生兒健康無影響,與自然分娩水平一致。
[1]高鮮花,聶愛若.兩種分娩鎮痛方式的效果比較[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4(16)
[2]沈平絨.笑氣吸入分娩鎮痛臨床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02(04)
[3]房玉琴.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應用于分娩鎮痛中的效果[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3(03)
[4]張弛.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滯在分娩鎮痛中的應用[J].山西醫藥雜志.2016(13)
[5]周萍,趙麗君.自控靜脈瑞芬太尼在分娩鎮痛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8)
R714.3
A
1672-5018(2016)07-032-01
蘭云麗 女(1984-9)漢 本科 貴州 遵義 住院醫師 主要從事:臨床麻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