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東
近代以來,“科學”作為一種發現真理的手段,在中國取得絕對的勝利,并演化為一切真理的標準,形成話語霸權,“不科學”就等于絕對謬誤。這是對科學的盲信,科學本身并不是真理,只是尋求真理的手段。100年來關于廢除中醫、消滅中醫的爭論,其核心就在“科學”這兩個字上。說中醫不是科學,不科學就要被取締!現在,一些中醫從業者也聽不得“中醫不科學”這樣的評價,這也說明對中醫自身對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
中醫不是現代科學定義下的知識體系
關于科學定義有很多,但最核心的要素是以物質為研究對象,以實驗方法為基礎,對客觀物質進行規律性研究的系統行為,即:發現物質本源,發現物質運動規律,才是現代科學的定義。中醫不是現代科學定義下的知識體系,雖說它也是對宇宙間事物規律進行研究,但缺乏“客觀物質”這樣一個基本要素。中醫的整個知識體系是一個虛擬的功能系統。以“氣一元論”為根基的物質范疇和“天人相應”的世界觀,以人體生理功能集合進行分類的臟象理論,模擬自然現象的六淫病理,辨證論治的思想方法,“醫者意也”“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臨床思維模式……中醫知識體系的研究對象很多不是客觀物質,而是對客觀物質進行模擬后得出的規律性概念(如五臟功能系統),大部分的中醫理論也無法用實驗的方式來證實或證偽。因此,中醫學確實存在不符合現代科學本質的內容,無法納入現代科學知識體系范圍。
盡管中醫理論是“立象以盡意”的思辨結果,但是古代中醫以尖銳的目光,將客觀存在的現象進行主觀的歸納和總結,形成的理論又直接指導著方法技術的運用,對象則是真實的人,因此,其知識體系必然蘊含大量科學發現和無窮的未知真理,是現代科學研究的基因、素材。
現代人的知識結構已經完全被西方科學文化所占據,中醫理論已經成為隱性知識。直觀、還原的思維方式,無法領略靈活悟性的古代思維。例如,中醫“天人合一”理論的核心價值是人和自然的和諧,但時代限,其中也有“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這樣的無稽類比怎么認識?
中醫知識體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東西,現代人根本無法接受。所以,古代中醫理論不整理、不研究,人們就無法認識它、接受它,中醫就失去了發展根基。中醫理論很多是思辨的結果,有很多缺陷,而古代中醫唯一的證偽方式就是經驗。以現代眼光看,凡是經過經驗驗證的,往往蘊涵著真理;凡未經經驗驗證的純思辨知識,則往往是虛妄的。
怎樣運用科學技術發展中醫
今天,我們用來證偽的武器除了傳統的經驗之外,還有科學。用科學來研究中醫,是時代必然,但也導致一些問題,這是東西方文化在指導思想、認知方式、價值取向上的差異所致。如果不能解決這一基本問題,則會出現荒謬的結果,不僅對發展中醫無益,甚至有害。例如,同樣的研究指標,現有評價體系只認實驗室里的動物而不認診室里的人,推拿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同樣的檢測非要在兔子身上再做一遍,才承認這是“科研”。
現代醫學和中醫學有很多不同,包含著不同切入點:現代醫學是以科學為基礎的病因學治療,而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的中醫學是發病學治療,這兩者有不同的發展方向。科學首先要弄明白中醫知識中哪些是能夠證明的客觀事物(經驗的東西一定可以采用實驗方法的),哪些是無法實驗的認識論、方法論等社會哲學思想,怎么搭建發現中醫隱性知識和潛在真理的符碼平臺,而不是去做那些沒有意義的實驗(例如尋找三焦的本質——三焦是人為劃分人體部位的概念)。
總之,中醫文化價值給人以智慧的啟迪。首先,中醫給我們帶來不需要實驗的認知方式,這在科學尚不能完全解決人類所有問題的今天,不啻于人類認識世界的另一種方式。其次,中醫帶給我們客觀實用的價值取向,為人類健康和疾病防治提供了另一類判定標準,如帶瘤生存。再次,中醫還帶給我們全新的醫學理念,是人類醫學知識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治未病”,防治結合,治養結合。最后,中醫帶給我們無數的技術方法和藥物,這些經過千百年實踐檢驗的措施可以大大填補現代醫學的不足。
(作者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