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朱勝(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中國香港)
?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探究
劉朱勝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中國香港)
〔摘要〕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的學科館員制度(Liaison Librarian System)已有30多年的歷史,初衷是為了推動圖書館服務并建立與學科部門之間的溝通渠道。多年來,該制度已經成為大學學術活動中必要的組成部分。文章描述了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學科聯系服務的目的和范圍,學科館員的角色和任務;也從參與、溝通、參考咨詢、讀者教育以及館藏發展等方面描述了浸大圖書館學科館員的具體實踐工作;最后討論了學科館員制度在轉型中遇到的挑戰。
〔關鍵詞〕學科館員學科聯系服務館藏發展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分類號〕G25
〔引用本文格式〕劉朱勝.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探究[J].圖書館,2016 (4):13-18
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ARL) 在2013年出版了一份有關學科館員角色的報告—— New Roles for New Times: Transforming Liaison Roles in Research Libraries[1]。作者Janice Jaguszewski 和Karen Williams 因為近年高校面臨到許多壓力而主張進行轉型,那些研究圖書館的學科館員也同樣需要重新評估他們在教研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目前比較突出的新模式是接觸或參與模式(Engagement model)。作者所描述的學科館員應該是一位“參與型的聯系人” (Engaged liaison)——致力于“尋求提高學術生產力,增強(Empower)學習者的能力,并全程投入教學、研究及學習的整個生命周期。”[1]
隨著現代高等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高校面臨到許多壓力而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革[2]。為適應這種改革,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方式也必須轉型,以便更好地滿足教學和科研的需要。現代高校圖書館的轉型包括許多方面,其中包括把館藏從紙本轉換成數字形式,改建藏書的空間用作學習空間,以及加強信息服務的移動化和人性化等。
在現代圖書館管理的轉型過程中,專業圖書館員的角色和職責也隨之轉變,需要重新定位自身價值。由于科技的發展和資源共享計劃的落實,許多傳統專業圖書館員的任務正在快速消減[3]。他們把那些附加價值比較低的工作交由非專業館員執行,從而把精力和時間投入到一些價值更高、經濟效益更多的業務上來。其中,最值得圖書館重視的一項任務是通過學科館員去加強圖書館與校內院系和教職員之間的溝通、聯系,針對他們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的信息需求,主動提供有效且貼切的服務,為他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資源和便利,擴大其研究成果并增加其學術生產力[1]。
Carolyn Carpan[4]在談到學科館員的功能時指出:他們是與教師建立關系,以便就圖書館服務、信息素養指導、館藏發展等工作與教師們進行溝通和聯系。她還指出,學科館員的重要性在于通過這類個人化的服務方式提升圖書館在校園中的地位,也可以使得用戶覺得圖書館的服務與他們的需求具有很高的相關程度。Jo Henry[5]在他的調查個案中觀察到學科館員的任務不再偏重傳統的館藏發展,轉而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及與教師建立伙伴關系,融入他們的課程學習和科研活動。
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的分會——參考和讀者服務協會(The 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Association, RUSA)[6]在其網站為不同類型圖書館的聯系工作提出具體指引,并將高校圖書館的聯系工作分成三大類別。這三大類別為:
(1)館藏發展政策:向教職員和讀者提供詳細的館藏發展政策,說明資源和服務的范圍,以及修訂政策的方式。
(2)用戶:辨識和確定不同服務的對象(如學生、教職員工和其他用戶),以便大家能充分理解服務對象的期望。
(3)聯系活動:盡量讓用戶參與館藏服務,以確保館藏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并讓使用者知道有哪些服務他們可以享用;組織一些正式的、經常性的活動,如用戶對資源使用的滿意程度,定期與教師見面以確定圖書館能否滿足課程的發展和新資源的需求;溝通和聯絡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和服務;建立一套讓用戶向圖書館提出建議進行采購的流程;參加一些非正式的活動,包括參加校內社團活動,監測可能影響圖書館館藏發展的校園事務;鼓勵非用戶多使用圖書館等。
香港浸會大學(見http://buwww.hkbu.edu.hk/sch/abo ut_hkbu/about_intro.jsp,下文簡稱“浸大”)創校于1956年。成立時初名香港浸會書院,是一所具有基督教背景的私立高校。自創校以來,浸大一直秉承“全人教育”的辦學理念,奉行基督精神,為年輕一代提供優質的高等教育。1972年改稱香港浸會學院。1983年,獲香港政府全面資助其經費,并在1994年更名為香港浸會大學至今。
浸大目前的學生人數約11,500人,全職教學人數約900人。大學共分為7個學院,30個學系,1 個繼續教育學院以及多個研究中心,包括饒宗頤國學院。圖書館的館舍設施含1個總館和3個分館:中醫藥分館、繼續教育學院分館、歐洲文獻中心。總面積約8,600平米。其中浸大中醫藥分館是全香港唯一的一所專門為支援中國醫藥教學和研究而設的專業圖書館。
浸大圖書館目前的館藏量(截至2015年6月)包括約123萬冊印刷書籍、近2,800種紙本期刊(現刊)、約14.8萬件多媒體材料。電子資源方面則有超過128萬種電子書、約51,000種電子期刊和272個電子數據庫。圖書館的全職工作人員(Full Time Equivalent, FTE)為91人,含專業館員和助理人員,而其中17人具有圖書館學碩士學位的全職專業館員。
浸圖學科館員制度設立于20世紀80年代,以推動和加強個性化圖書館服務,為大學圖書館與學科部門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而努力。多年來,該制度不斷促進并提高圖書館為校內各科系服務的質量,為大學教學及科研活動提供了更好的支援作用。
浸圖學科館員制度服務的范圍廣泛,主要是促進圖書館與科系之間的溝通和聯系,提高館藏的質量,加強圖書館員和教職員的合作。近期則在學科服務方面進一步深入發展,并把信息素養更廣泛、更直接地嵌入(Embedded)到專業課程中,并作為一種常設機制。
展望未來,浸圖將根據師生的實際需要和參照國外的成功經驗及時調整服務方向,繼續加大力度支持大學的使命和執行圖書館的戰略計劃。為實現這些目標,有必要對學科館員制度作必要的調整,投入更多的資源,務求在新計劃的推動下,實現制度繼續轉型,館員能更廣泛地參與并逐步融入到大學的各項學術活動中,擴展圖書館服務的范疇,展示圖書館存在的價值。
浸圖的學科館員任務由17位專業館員承擔,采用混合(Hybrid) 模式,17人來自不同部門,各有其核心職責,如信息服務、采購、編目及系統管理等。所以,學科館員是他們兼任的職務之一。每人分擔的服務系所或師生人數有多有少,工作負擔也看個人能力而定。如浸大中醫藥學院的日常學科聯系工作基本上由中醫藥圖書館的專業館員一人承擔,商學院則由兩個專業館員分攤。浸圖學科館員的組織圖如下:

在香港,高校圖書館的專業館員多數都具有至少一種學科背景以及圖書館學碩士學位。浸圖的17位學科館員的學科背景除了圖書館學專業外,還包括:經濟、音樂、心理、教育、法律、信息系統、工商管理、生物、中醫、化學、數學等學位。圖書館會根據專業館員的學科背景指定他們擔任相關學科領域的學科館員。如負責教育系的學科館員具有教育碩士學位,而負責中醫藥的學科館員則具有中醫學位。
學科館員是教職員在需要圖書館協助時的第一線聯系人(First Contact Person)。目前浸圖所有的17位專業館員都同時承擔學科館員或學科聯系人的角色。學科館員的職責除了協助部門間的溝通聯系外,還扮演著很多角色,例如館藏發展協調員、學科研究咨詢顧問、信息服務推廣員、學科編目員、版權顧問、數據管理人等。浸大學科館員已成為大學中許多學術團體的成員。
浸大的每所學院和學系都會安排一位教員作為代表其學院或學系的圖書館協調人(Library Coordinator)。圖書館協調人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其院系與圖書館的聯絡工作和統籌院系內的圖書資料選購、采購經費管理、課程認證導覽及信息素養教育等活動。 通常當圖書館需要與學院或學系溝通時,學科館員常常先與圖書館協調人溝通商議達成共識,圖書館協調人也會為學科館員提供初步信息和建議或跟進。通過雙方的協力配合,有效幫助兩個部門相互溝通,滿足各自需求。
同時,每個學院和個別學系都設有自己的圖書館委員會,成員通常是由學院內各學系的代表組成。這些代表多是學系圖書館協調人。委員會每學期開會一至兩次,聽取相關學科館員的業務報告,安排分配給學系的館藏采購預算、討論學系的選書工作和決定期刊訂購的增減等。
總的來說,浸圖學科館員的首要任務是積極參與圖書館和學術部門之間的雙向溝通。圖書館希望每位學科館員能實現以下幾個目標:對指定的學科領域及其教研活動有一定的知識;掌握指定學科的重要發展趨勢;了解負責的學系的信息需求;將院系的信息需求通過適當渠道向圖書館內部溝通;熟悉圖書館的服務、館藏、規則和操作,并向相關學科成員解釋及推廣;與教職員及圖書館協調人合作確保信息素養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發揮積極主動作用,加強與院系的互動和合作關系。
按照浸圖學科館員項目的規劃,學科館員的實踐主要有三個構成部分,按其重要性依次為溝通與接觸、參考咨詢與讀者教育以及館藏發展。
6.1溝通與接觸
推行一項有效的學科館員制度的最重要條件是溝通[7]。浸圖經常參與大學的各類活動,與教研人員保持長期溝通和接觸是學科館員項目的基礎。每個學科館員必須要主動去接觸、認識和了解其服務科系的教職員是整個項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只有通過長期和不斷地接觸和溝通,學科館員才能與其服務的學系建立穩固的業務關系,進一步了解相關的學科內容和實際需要。
接觸的方法可以是多樣的,渠道也是多元化的。教員一般多專注于教研工作或學生事務,圖書館的事務不屬于他們優先處理的事情[8]。因此學科館員要根據本身和每個對象不同的性格、習慣以及工作量等因素,自行探索出適合自己與教職員聯系的最佳的方式和渠道。接觸的方法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定期或非定期的。目標是通過接觸,促進彼此溝通,了解教研人員的信息需求,并尋求解決之道。下文是浸圖學科館員通常使用的接觸形式和聯系渠道:通過電子郵件、電話或其他通信技術發放圖書館服務和館藏發展的信息;主動提出安排去教員辦公室拜訪他們,了解他們教研的需要;主動邀請教員在彼此方便的時間一起吃午餐或到咖啡館喝下午茶;參加院系的教員會議,簡介圖書館業務;參加院系與圖書館咨詢會議 (Consultation meeting);出席院系的圖書館委員會會議,列席報告;為圖書館委員會準備相關的統計數字和報告;參加每學年大學組織的新教職員迎新會,邀請他們參觀圖書館,并介紹相關資源和服務;參與圖書館組織的新圖書館協調人和學科館員午餐簡報會;參與圖書館組織的年度全體教研人員和學科館員午餐聯誼會;協助院系課程的認證評估工作,為新課程的開設準備圖書館報告,提供相關館藏分析信息,并為評估小組成員提供圖書館設施導覽;參加院系的學術座談會或研討會;參加學校舉辦的活動和其他非正式的聚會,如學校的圣誕晚會、體育活動、文化和藝術活動、戶外郊游、每月的全校教職員集會、午間崇拜、教職員工聯誼會、校友聯誼會和工余的私人聚會等;參加圖書館舉辦的文化和學術推廣活動。
6.2參考咨詢及讀者教育
學科館員任務的轉變重點之一是加強提供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和把圖書館服務與學習過程結合起來[5]。浸圖學科館員的參考咨詢及讀者教育服務工作是在圖書館信息服務(Information Services)部門的全職館員的帶領和引導下進行的。隨著高等教育大趨勢的改變,高校圖書館也更以讀者為中心(User-centered)作為服務導向。在這個主導思想的指導下,圖書館從大學的教師、研究員、職員、學生、校友等不同讀者群的需求角度,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人性化的全方位立體服務。按照浸圖的策略大綱,圖書館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幫助其使用者“無縫”(Seamless)、容易、快速和方便搜尋到他們需要的信息。這是一項挑戰,但也是學科館員不斷努力的目標,以便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浸圖學科館員的讀者服務可以分為兩大方向:比較傳統的參考及研究咨詢和加強信息素養教育及圖書館使用指導的培訓。參考及研究咨詢服務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活動:提供傳統的參考咨詢服務臺,為讀者提供即時面對面的答詢服務;通過網絡提供網上參考咨詢(Chat)服務,實時在線回答讀者的查詢;提供熱線電話咨詢服務,及時解答咨詢問題;通過圖書館網頁的表格,回答文獻咨詢;提供個人化的研究咨詢,針對那些比較復雜、需時至少半小時以上以及需面對面會談的問題,可以另外安排時間在圖書館的咨詢間進行會談或展示。必要時館員還提供上門服務,到教師和科研人員辦公室講解圖書館提供的各類服務;遇到更復雜和困難的咨詢,服務臺的人員可將問題轉介給相關領域的學科館員提供咨詢,共同解決讀者的需要,教職員也可直接聯絡其學系的學科館員,提出研究咨詢的要求;在咨詢過程中,學科館員會針對使用者的實際需要,主動推介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如新書通知和文獻檢索服務等;撰寫圖書館資源利用指南(LibGuides),針對不同學科或科目的內容個別編排設計。
在信息素養教育及圖書館使用指導的培訓方面,浸圖為支持大學實現目標,不斷調動資源,采納新方法,調整培訓策略,培訓讀者有效使用各種檢索方法和工具獲取、利用資源,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塑造他們終身學習能力和技巧。學科館員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或協調其他單位開設的信息素養培訓課程有:為新生提供入館教育;按需要為不同班級或學科開設各類圖書館資源利用的公開培訓講座;由于浸大對信息素養教育不采用學分制,學科館員通過與教師合作開展嵌入專業課程的方式,利用部分專業課程的授課時間,將信息素養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為學生介紹與課程相關的文獻資源的使用和檢索技巧;為畢業班的本科生和博、碩士研究生分別開設如何檢索畢業論文相關課題和文獻的講座,尤其注重講解如何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宣傳尊重作者的版權規定,介紹避免剽竊行為的方法和工具等;在每年新入職的教職員培訓期間,向大家介紹圖書館可以為教職員提供的服務和資源,并由相關的學科館員分組引導,重點解答提問;邀請教職員參加一對一或小組形式的有關圖書館重點資源介紹的學習小組;邀請數據庫商或出版社為教研人員做針對某數據庫或出版流程的講座;為個別研究項目做針對其研究課題的文獻檢索講座,介紹相關數據庫的使用和檢索技巧;與教研人員合作建立與他們研究專業課題的數據庫,為他們搜集和整理數據,并免費對外開放使用,方便學生和其他研究人員使用,既起到了教和學的作用,也提升了浸大的學術研究地位。
除了面對面和定點的讀者教育外,圖書館同時也通過網絡和社交媒體方式提供在線自助式教育,如5-10分鐘左右的短片視頻等網上服務,讓讀者隨時隨地,可按照自己的需要和進度學習。這種形式方便易行,比較容易被年輕的師生接受。學科館員按他們個人對負責學科的了解和經驗,與信息服務部和系統服務部等同事,制作和不斷更新網上學科資源服務指南和宣傳資料;針對讀者常用的服務,開發和制作多套簡短的網上模擬視頻教學模塊,方便教職員和學生使用。此類視頻包括如何使用圖書館賬戶、館際互借、電子資源的使用、“港書網”(HKALL)的使用、文獻管理軟件的使用、檢索文獻的技巧及版權法指引等。
盡管咨詢的途徑多種多樣,但目的是幫助讀者提高信息素養的能力。主要針對的讀者包括所有教職員、博碩士研究生及本科畢業班學生,這種服務深受歡迎。
6.3館藏發展
館藏是一個圖書館的核心部分,館藏發展是圖書館的主要任務之一。浸圖的所有學科館員都參與相關學科的館藏發展。雖然館藏建設不再是學科館員的首要任務,但館藏的質量對大學的教學和研究仍非常重要,建設高質量的館藏須依賴館員和教研人員充分的合作[9]。
浸圖的館藏建設和發展是由負責館藏服務的副館長與館藏管理和發展部(Collection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主導,配合學科館員、學系協調人,和其他師生一起參與建設館藏。浸圖的學科館員較常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活動提高館藏質量:參與制定和修訂所負責的學科的館藏發展政策;參與圖書館的館藏顧問組(Collection Advisory Group),協助負責館藏的副館長制定年度跨學科的館藏策略,并為館藏管理和發展部提供執行的意見;協助館藏管理和發展部針對某個學科館藏,尤其期刊分析評估,供館藏管理和發展部和教員參考;每年購書預算出臺時,主動聯系學科協調人幫助了解去年經費的運用和今年的安排;協助所負責的系所監測其科系館藏經費的支出情況,并及時與學科協調人聯系溝通經費運用的情況;每月定期從書商提交的電子目錄或書單中挑選適合所屬課程的圖書材料;鼓勵和協助教職員選書和測試及評估電子資源;代表學科協調人與館藏管理和發展部協商大套書或高價格的采購;及時通告其服務的科系師生新增的圖書館資源和服務;協助安排捐贈和篩選捐贈圖書;為館藏資料的淘汰和保存提出意見或參與篩選工作;參與為新開設課程采購的圖書資源作推薦和評估;為現有課程的圖書資源作分析和建議;加強本校學術文獻管理,協助完善浸大典藏資料庫(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的推展和收集工作;參加由采購部門安排的出版商拜訪會議,聽取新產品的介紹;不定期參加圖書拍賣會(網拍或現場)。
6.4其他
為教研人員舉辦新書發表會或作品展示會;參與學系安排的學科評估委員會(Academic Consultation Panel)圖書館導覽,并解答與圖書館使用和館藏發展相關的提問;參與學系的新課程開設申請和認證籌備工作,為學系提供書面材料,介紹圖書館的服務項目、館藏特色及相關統計數據;與教職員合作申請研究基金項目;為教師解答與圖書館、IR、或數字人文相關的版權咨詢;支援學術傳播的推廣和介紹工作;協助信息服務部,鼓勵教師設立ORCID(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賬戶,收集教職員的學術成果,推廣他們的科研成果,提升大學的公共形象,增加曝光率。
浸圖學科館員的管理由三位圖書館的高級管理人員——即館長和兩位副館長組成的團隊集體負責。團隊負責為學科館員項目提供指導、發展、咨詢、支援和評估。 其職責包括:建議和調整學科館員的任務; 幫助他們尋求與教學部門合作的新機會;與學科館員一起參加院系的圖書館會議;出席由學科館員主辦的活動; 評估他們的表現以及學科館員項目的有效性。
浸圖學科館員項目的日常運作由負責技術及館藏服務的副館長執行協調和推動工作,并定期向管理團隊匯報重要活動和成果。學科館員的具體工作量和時間分配按個人的專長和院系的要求而定。學科館員每年定期舉行兩次全體工作會議,一次在開學初舉行,另一次在年度財政結束前舉行。兩次會議之間也會舉行一些不定期的、非正式的培訓或經驗分享會。工作會議的目地包括:討論一些共同感興趣的議題或面臨的問題;計劃新年度的活動;檢討和討論項目的政策、程序以及具體操作方式;分享圖書館聯絡服務活動的最新進展;準備年度圖書館與教師的聯誼日(Library-Faculty Connect Day)的活動;討論需要上載到內聯網平臺的信息。
了解到學科館員由于受能力所限,對以上任務和活動并非都可以力所能及。圖書館對學科館員的基本期望是對外發揮積極作用,主動參加學系會議和活動,不斷學習,盡量創造與師生接觸溝通的機會,提高個人的能見度 (Visibility)和增加個人的可達性 (Accessibility)。對內則與同事分享過往的經驗,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議,提升溝通技巧,共同鞏固和強化圖書館與校內科系的關系。
如前所述,浸圖的學科館員制度采用混合模式,不是采用全職專業模式。兩種模式,各有其優缺點[10]。學科館員制度在混合模式下,人員的配置比較分散,并受到主要崗位的職責限制,不能全時投入。要求所有專業館員分擔學科服務的任務固然比較平等,也可以發揮一些館員的專業知識優勢,但在分配工作時卻很難完全按照個人的意愿、教育或專業背景、學科的需求、本人處事作風和崗位的工作量等條件作公平和合理的編排。制度不能充分發揮效用的原因還包括有些館員不同意兼任這份職務,故經常采取消極對抗或敷衍了事的態度,也會影響圖書館整體的服務形象。為求平等對待所有雇員,在“一刀切”的情況下,甚至有些明顯不勝任的也被分配了任務,其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雖然全職學科館員模式可以更好地解決學科分配不均的情況,也能調動服務的積極性,并能更有效地管理及評估績效。可是在現有條件下,受到人事編制和經費限制,職位既不能增加,也很難調動,重新推動新制度存在許多實務操作上的困難。所以,目前可行的改善之策包括:持續強調學科服務是圖書館的核心工作之一,加強相關的技巧培訓,并在績效評估方面,把學科服務清楚列入個人年度工作計劃,進行考核和評價,以此作為人員升降、調轉、培訓、獎懲依據之一[6,11]。全職或兼職學科館員制各有優缺點,其成效視圖書館的管理和運作而定,按照本身的條件,尋求一種最為合適和有效的模式。
高校圖書館的轉型是高等教育變革中的一項普遍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學科館員的角色和任務也需同時調整,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Janice Jaguszewski 和Karen Williams 在她們的報告中指出學科館員轉型過程中的6項趨勢,供圖書館的管理層參考,為學科館員擔當其新角色——倡議人(Advocate) 和顧問 (Consultant)做準備[1]。
借鑒于美國圖書館協會和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ACRL [2012-2014])[12-14]電年度趨勢調查,參照浸大的發展路向和浸大圖書館的策略綱領,學科館員制度也必須要因應情勢,適時轉變思路。浸圖必須建設一支知識淵博的、勝任的、自信的、主動的、積極的及具有政治手腕的學科館員團隊。如此,我們才能為大學的教研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援,成為教職員和學生在教研和學習過程中的合作伙伴;并提升圖書館在校園中的價值和地位,使之成為大學的一份寶貴資產。
注:原文于2014年全國中醫藥圖書信息學術會暨第十一屆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館長會議中發表,并被收入《全國中醫藥圖書信息學術會議暨第十一屆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館長會議論文集》,為作者與宋麗女士合著。文章是在此會議的基礎上加以擴充和更新的。
(來稿時間:2015年10月)
1. JAGUSZEWSKI J, WILLIAMS K. New roles for new times: transforming liaison roles in research libraries [EB/OL]. [2015-08-08]. http://www.arl.org/publications-resources/2893-new-rolesfor-new-times-transforming-liaison-roles-in-research-libraries
2. HOLMGREN R, SPENCER G. Changing landscap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what presidents, provosts, and finance officers need to know [EB/OL]. [2015-08-10]. http://www. clir.org/pubs/reports/pub162/pub162.pdf
3. Advisory Board Company, Education Advisory Board, University Leadership Council. Redefining the academic library: managing the migration to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s [EB/OL]. [2015-08-10]. https://www.eab.com/research-and-insights/ academic-affairs-forum/studies/2011/redefining-the-academiclibrary
4. CARPAN C. The Importance of library liaison programs [J]. College & Undergraduate Libraries, 2011, 18(1): 104-110
5. HENRY J. Academic library liaison programs: four case studies [J]. Library Review, 2012, 61(7): 485-496
6. 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Association (RUSA). Guidelines for Liaison Work in Managing Collections and Services [EB/OL]. [2015-08-12]. http://www.ala.org/rusa/sites/ala.org.rusa/ files/content/resources/guidelines/liaison-guidelines-3.pdf
7. MOZENTER F, SANDERS B T, WELCH J M. Restructuring a liaison program in an academic library [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00, 61(5): 432-440
8. MONIZ R, HENRY J, ESHLEMAN J. Fundamentals for the academic liaison [M]. Chicago: Neal-Schuman, 2014
9. JENKINS P. Faculty-librarian relationships [M]. Oxford: Chandos Publishing, 2005
10. CRAMER S M, BERNHARDT B R, CRUMPTON M A, et al. Great expectations: new organizational models for overworked liaisons based on the UNCG libraries liaison collections responsibilities task force [C/OL]. [2015-08-15]. http://docs.lib.purdue.edu/ charleston/2012/Management/3/
11. MILLER, J.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library liaison activities in small academic libraries [J/OL]. [2015-08-12]. http:// scholarship.rollins.edu/as_facpub/72
12. 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 Top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 a review of the trends and issues affecting academic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 [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 2014, 75(6):294-302
13. 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 Environmental scan 2015 [EB/OL]. [2015-08-10]. http://www.ala. org/acrl/sites/ala.org.acrl/files/ content/publications/whitepapers/ EnvironmentalScan15.pdf
14.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The state of America’s libraries 2015: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EB/OL]. [2015-08-10]. http://www.ala.org/news/state-americaslibraries-report-2015
Liaison Librarian System of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Liu Zhusheng
( Deputy Director of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
〔Abstract〕Liaison librarian system of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has been on the history for over thirty years that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library service and establish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ubjects .Over the years, this system h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center of universit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purpose and scope of subject liaison service of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the role and tasks of liaison librarian .From participation, communication, reference consultation, reader education and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so on, the author also discusses how to practice and the challenge of liaison librarian system in the transformation.
〔Keywords〕Liaison librarianSubject liaison serviceCollection development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作者簡介〕劉朱勝,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副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