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司法規律 推進司法改革”系列之何為司法規律

樊崇義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京師首席專家”、刑事法律科學院特聘教授
規律的概念是人對于世界過程的統一和聯系、相互依賴和整體性的認識的一個階段。它是客觀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相統一的基本形式,即由一系列環節所構成的普遍趨勢和線索。從定義上界定,規律是指事物與事物之間內在的本質聯系和發展的必然趨勢, 揭示的是事物運動發展中的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和客觀的聯系。換言之,規律是就事物的發展過程而言的,是指同一類現象之間的本質關系和穩定聯系,是對千變萬化的現象世界進行提煉、概括和抽象出來的具有一般性的、客觀存在的、無間斷的重復性、可預見的聯系。這個概念意味著以下四層含義:第一,規律是本質的聯系。規律同本質是同等程度的范疇,體現了事物及其過程所固有的內在的根本聯系。第二,規律是必然的聯系。規律性與必然性也是同等程度的范疇,事物發展的規律性也就是事物發展的必然性,代表著事物必定如此、確定不移的趨勢。第三,規律是穩定的聯系。規律是變動不居的現象中相對穩定的、鞏固的聯系。規律的穩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復性。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某種合乎規律的現象就會重復出現。規律性聯系的穩定性、重復性表明了它的決定論的普遍性。第四,規律是客觀的聯系。規律的客觀性是指規律的存在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相反,人的意識活動本身則要受規律的支配。不管人們認識它還是沒有認識它,喜歡它還是不喜歡它,它都存在著,都在起作用。人們不可能任意創造或者消滅規律。人們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一定要遵循客觀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如果違反了客觀規律,不按客觀規律辦事,那么,必將一事無成,并且必然要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
綜上所述,司法規律是指司法訴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能在根本上決定司法訴訟未來發展方向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規定性,是審判權、檢察權和其他相關權力有機結合的基本法則,是司法權本質特征和價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它具有如下特點:第一,客觀實在性。司法規律是一種客觀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不因外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不受情感情緒和喜好所影響。第二,穩定性和必然性。司法規律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發揮作用的,人們能夠通過對司法規律的認識、發現和利用,預見未來的司法走向和趨勢。第三,普遍性。司法規律是人類司法活動中普遍具有的規律,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生命力,而不是某一國家或某一階段的司法所特有的屬性。
在司法規律的外延上,有學者認為,“司法規律”既可以用來說明司法活動的運行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司法職權的配置規律、司法制度的演變規律,甚或可以理解為司法人員的管理規律、司法保障規律等。還有學者認為,司法規律可解構為司法自身規律、司法規律與經濟社會規律的聯系兩部分。司法自身規律包括司法權力配置規律、運行規律、監督規律及司法權的性質、特征等,司法規律與經濟社會規律的聯系包括相互關系著的司法與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系統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影響。也有學者認為,司法規律可以從兩個層面上理解:一是將司法規律作司法工作規律或辦案規律的理解;二是將司法規律作司法制度的發展規律的理解。由于司法活動本質上體現為一種訴訟活動的表現形式,所以,司法規律的外延應該包括司法訴訟的主體制度、參與人制度、訴訟權利制度、司法組織制度、司法職權配置制度、證據制度、司法運行制度以及司法文化在內的多方面規律。其中,司法文化為內在核心驅動,司法運行制度為外顯變量,其他要素為司法規律的平臺條件。在司法實踐中,司法規律往往通過司法運行活動得以彰顯和外露,因此司法規律中的司法訴訟運行規律,也可以視作司法規律的狹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