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晨 編輯|柳佳
?
喂到2歲真的有可能
文|羅晨 編輯|柳佳
“喂到2歲”的觀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媽媽認識和接受,但仍然有很多媽媽覺得困難重重且動力不足。一個親喂到25個月零7天的媽媽故事,希望能給每一位糾結的媽媽提供堅持下去的動力。
專家支持|張征(國際泌乳顧問,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乳腺外科專家)
提到“喂到2歲”,總有老人在旁邊潑冷水,認為凡不按規定時間斷奶的,都是“以危險方式虐待兒童”,絕對是只有“變態后媽”才干得出來的事兒。我就做了一把這樣的事兒,發現不僅完全能夠做到,而且好處還不少!
省下奶粉錢將近2萬
說起母乳的好處,其實最實惠的是給媽媽省卻了很多人工喂養的花銷。比如,省掉了奶粉錢和與奶粉相關的錢,比如奶瓶、奶瓶刷、消毒鍋、溫奶器之類。當然,也需要有一些投入哦。比如,吸奶器、母乳儲存袋等。兩邊抵銷,姑且算作只省下了奶粉錢吧。2年至少2萬呢。
生病少,省藥費、省遭罪
母乳娃娃生病少,還能省下藥錢,以及上醫院的時間。我的經歷,親喂娃娃的25個月里,他生病比較少,包括10次不需要吃藥的腹瀉,2次感冒+發燒+鼻涕+輕微咳嗽,2次莫名奇妙的短時間流清涕,后來自愈了。因為生病,寶寶吃的藥總共為:3盒媽咪愛,2盒思密達,1.5mL×2次美林,3mL×2次泰諾林,還有2片退燒貼,,上醫院3次均為化驗大便,都是家長去的,娃沒有因病去過醫院。沒有打針、輸液等情況。其實,省錢是次要,關鍵是娃不遭罪,家長不受累。很多媽媽都知道,深夜排隊掛號、抱娃坐走廊打吊瓶……不是一般的身心俱疲呀。
建立睡眠規律無阻礙
普遍觀點認為,邊奶邊睡不利于寶寶建立規律的睡眠。其實,長期邊奶邊睡不影響寶寶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并且有時候還能夠有所助益呢。
從娃娃2個月開始,我們堅持每晚8點左右為他洗澡、洗漱,然后玩玩小游戲、看看書,9點以前就邊奶邊睡了。
娃娃1歲半之后,有時會因為玩得興奮不愿按時睡覺,這時只需要用咪咪一哄,娃娃立馬就范,屢試不爽。
25個月堅持下來,即使斷了奶,娃娃也基本上到了7點半之后就開始打哈欠,告訴大人:“困了,跳水(即洗澡)。”9點,他基本已經睜不開眼,不哄也要睡了。
睡眠規律就這樣輕松無障礙地建立起來,從未有過入睡訓練,也從來沒有買過陪睡玩具。現在,即便媽媽晚歸,娃跟奶奶、姥姥、爸爸入睡也是這樣。生物鐘真是強大啊!
斷奶,寶寶不遭罪,媽媽不脹奶
2歲的孩子已經能夠理解“不喝媽媽奶”的意思了,我們決定斷奶時提前做鋪墊,讓寶寶更容易接受斷奶這件事,比如,講斷奶故事,媽媽斷奶的態度溫和明確,娃娃想吃奶時轉移注意力等。娃嘴饞時,我們會強調“已經不喝奶”,他從未因為不給喝奶而大哭大鬧、悲痛欲絕。而作為媽媽,此時我本來奶也少了,加上循序漸進逐步減少喂奶次數,斷奶過程中竟然完全沒有脹奶的煩惱。于是,我和寶寶溫和、平和地度過了斷奶期。
享受更多親子互動
在娃娃還很小的時候,已經親喂到2歲多的媽媽們就告訴我,給大寶寶喂奶有不一樣的樂趣。比如,寶寶會告訴你:“奶好喝。”那會兒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喂到娃能和我進行“關于奶的互動”。
大概從娃1歲半多開始,我和他之間就開始出現這樣的對話:
“媽媽的奶好喝嗎?”“好!”“甜嗎?”“甜!”“香嗎?”“香!”“是什么味道呀”“嗯!” ……
所以,如果斷奶早,聽不到娃親口對你說:“媽媽的奶真好喝”,不失為一種遺憾呢。
心理安慰效果顯著
母乳親喂對娃的安慰作用也不是吹的。以我家的娃娃為例,任何情況下,包括受傷、受委屈、無聊、莫名哭鬧等,只要有咪咪,娃娃立馬平靜。這并不是主張哄娃靠媽媽的乳房,而是關鍵時刻安慰作用確實巨大。比如,娃在剛會走路的時候曾不小心從電梯上摔下,頭皮磕破出血,去醫院包扎還打了破傷風。打破傷風之前需要做皮試,當時情形可想而知的混亂。娃一直竭力哭鬧,直到捧著咪咪,才在媽媽懷里安靜下來。對于一個腦袋破了還在出血的人,平靜地休息該有多重要,相信你懂。也許你母乳喂養堅持到2歲,寶寶還是會生病;也許你知道了,結果還是做不到……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媽媽陪伴寶寶成長的那顆心。而這,才真正是寶寶成長所需要的。
當然,很多人會說長期母乳不好,尤其是母乳寶寶,會夜奶頻繁,并且對母乳媽媽的“束縛”有很多。真的是這樣嗎?我的經驗是:未必呢。
母乳寶寶不容易斷夜奶
心得體會:夜奶難斷,需要細細分辨。其實,孩子夜醒的原因很多,有相當一部分也真的不是夜奶的錯。拿我的例子來說,我們家娃娃的夜奶次數有4次左右。到了1歲半還維持在2~3次。在一段時間里,頻繁的夜奶讓我疲憊不堪,多次動了斷奶的念頭。
他可能是渴了,想喝水。直到娃會說話了,有那么幾次夜里醒來,他含混不清地發著“shui”的音。我才發現,他醒來找奶,其實不是要喝奶,而是渴了,給他喝點溫水,他照樣倒頭就睡。發現這個秘密之后,幫他每晚成功戒掉至少一次夜奶。
他可能是冷了,想蓋被子。凌晨大概4點來鐘的樣子,娃也特別容易哼唧醒來。而這個時候通常是大人睡意最濃、醒來最困難的時候。每當此時,我都強忍著怨氣與困意把咪咪塞給他。也是偶然的機會,我發現,早上4點是娃最容易把被子蹬了“裸睡”而大人留意不到的時候,剛好也是一天中天氣最涼的時候。理所當然,娃只是冷醒了,并不是要喝奶。只要重新給他蓋上,他翻個身繼續呼呼大睡,根本不需要奶。

辣媽小檔案:羅羅
媽媽背景:媒體人。致力于健康食材與兒童食育教育的研究與推廣。
親喂時間:25個月零7天。
媽媽感言:謹以此文,紀念這段作為母親的
最難忘時光,謝謝所有的支持與質疑。永遠記得你毛茸茸的小腦袋貼著胸口、吃到滿頭汗,永遠難忘你香甜的小鼻息撲過皮膚,癢癢的溫暖。此生,若你意愿,我長久相伴。
還有很多原因讓他夜間醒來。除此之外,熱了、被子纏住肢體了,整個被子壓到身下不舒服了,有蚊子嗡嗡飛或者叮咬,大人的被子剛好蓋到頭上呼吸不暢了,七翻八拱的腦袋剛好撞到墻角了,甚至是翻身沒有摸到媽媽,或者睡懵了、做噩夢了,等等,娃娃都會醒來,并不都是因為想吃夜奶。
即使夜奶,頻次仍然可以維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即使確實有的孩子是因為惦記著這口夜奶,媽媽也可以采取平和的方法、與家人的配合讓夜奶的次數減少到可以承受的范圍。我家娃娃從1歲半到22個月左右,基本保持著1次的夜奶,偶爾2次,對我來說可以承受,也不再是負擔。

長時間母乳喂養對媽媽是束縛
心得體會:是束縛還是陪伴,關鍵在于媽媽自己怎么看。而面對并處理這些消極信息,也是我母乳喂養的意外收獲。
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我認為,用被“束縛”的兩年換取孩子生命初期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安全感,當然值得。當然,這里沒有評判標準,全看個人理解。
另外,長期母乳確實是對媽媽心理能力和毅力的考驗。因為你可能會遭受很多的質疑,讓你無數次地抱怨,甚至懷疑自己。
我就曾深深地懷疑“喂到2歲”會不會讓我兒子變成一個“戀奶癖”“戀媽癖”?但當一切過去,回想起來,學會處理這些消極信息,并堅持自我,也算是一筆額外的人生財富。
其實,對“喂到2歲”理念的堅持和傳播,我也經歷一系列的變化:從一開始“不分敵我”地“見人就說”,到被質疑時的憤怒、解釋、反諷刺,到沉默、對不同意見嗤之以鼻、懶得多言,再到平和地接受不同意見、選擇性與人分享……這樣的經歷讓我遇事不再急于靠反駁別人來證明自己,不同意見我聽取并試著去理解,用行動而不是爭辯來證明“你的也許對,但我也沒錯”。對于理解不了的角色,我保持尊重,實在不喜歡,默默“拉黑”。這樣的我,漸漸不再隨時吐槽、充滿抱怨、隨意評判,而是更堅定地有了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而我的兒子,他沒有變成娘娘腔。他很愛運動,雖然也會耍賴求抱,但跑起來蹬蹬有力,又快又遠,爺爺和外公都說追著費勁。他很勇敢,摔倒了基本不哭,爬起來拍拍土,該干嘛干嘛。他很結實,小腿大腿使起勁來比爸爸的都硬實。他的愛好也很男孩兒——汽車,皮球,拼插類玩具。他還很紳士,小朋友想玩他最心愛的小火車,他說:“你玩吧,我玩別的去。”……
這就是我的故事,很期待你也能譜寫屬于自己的母乳故事。
母乳喂養到2歲,加油!
WHO推薦母乳喂養最好能夠達到兩年。在中國,我們也提倡純母乳喂養至少到寶寶6個月,最好能夠達到1歲。故事中的媽媽能夠堅持母乳喂養到寶寶兩歲是很好的。
關于堅持母乳喂養到兩歲,有兩個媽媽常見的困惑。首先,很多人擔心,長時間母乳喂養會讓寶寶對媽媽產生過度依賴。這些擔心是沒有根據的,這位媽媽的故事也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其次,還有很多人會擔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大,母親的乳汁已經沒營養了。寶寶2歲時,母乳在脂肪和蛋白質含量上跟之前的乳汁確實沒法相比,但母乳中的免疫因子仍然存在,這些都是寶寶需要的,是配方粉不能取代的。
我最想說的是,母乳喂養不僅是給寶寶提供營養支持,同時還是一個增進母子感情的好方式。對于孩子而言,與媽媽能夠增進安全感,對于寶寶將來的獨立和自信都是有幫助的。不僅如此,母乳喂養還有益于媽媽的身體健康。母乳時間越長,媽媽患乳腺癌、卵巢癌的風險就越低。母乳喂養到2歲,何樂而不為?
這位媽媽的故事只是一個母乳喂養中的真實個案,但也僅僅只是一個個案。也許你母乳喂養堅持到2歲,寶寶還是會生病;也許你母乳喂養堅持到2歲,寶寶還是會夜里醒來好幾次;也許你知道了,結果還是做不到……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媽媽陪伴寶寶成長的那顆心。有了這樣細膩、柔軟、溫暖的陪伴,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能與寶寶一起度過,一起經歷,一起成長。而這些才真正是寶寶成長所需要的。說到底,母乳喂養是媽媽選擇的陪伴方式之一,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你的。相信你一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和寶寶的陪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