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楊雄
社會學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同時兼任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等。
孩子的成長有自然的規律,就像大自然的四季變化。因此,養育孩子也應該像培育有機植物一樣,是一個緩慢但需要投入精力的過程。
楊雄博士的“有機教育”理念和父母必讀育兒傳媒正在倡導的自然養育理念如此的一致,都是在先充分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基礎上,再談教育。
葉圣陶先生關于教育的這句經典語句,應該是啟發楊雄博士提倡“有機教育”理念的根基。確實,我們現在越來越接受“有機蔬菜”“有機水果”,就是因為它們是自然的、循序漸進生長的,所以才健康、美好。楊雄博士就是想通過這樣的類比告訴父母:符合孩子成長天性的教育,才應該是對孩子身心發展最有利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就是要在了解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知道并接受“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極其緩慢的過程”這個事實,不能太急,不能催熟、反季節,使兒童過早失去童真與快樂。
家,還深知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也非常了解兒童發展的差異化,他強調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存在先后,包括男孩、女孩的發展也有差別,這種差異本身就是一種發展規律。因此他提醒父母,不能著急讓所有的孩子在同一時間到達我們預期的狀態,也不要盲目跟風,也許你的孩子就需要一個耐心等待的過程。當然,這種等待有時候確實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在我們的采訪中,楊雄博士坦誠地告訴我們,他的兒子在上學階段,也曾是所謂的差生。雖然他承受的壓力很大,但還是選擇相信孩子,耐心等待,而現在,他的兒子確實也很出色,研究生都畢業了。我們總是說要尊重孩子,但尊重孩子確實不僅是蹲下和孩子說話的一種姿態,更應該是了解他,信任他,愿意跟著他的節奏來。
作為社會學家,楊雄博士有著能跳脫出家庭教育行業本身去觀察的視角,更加具有社會思考力。他非常強調在家庭教育中,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楊雄博士說中國父母是世界上最重視教育、投入最多的父母,但往往也出錯最多,其原因就是方向搞錯了。比如對知識的記背和對知識的整合、遷移能力,父母往往就更重視記憶能力的培養,但實際上,在現在這個聯網時代,找到知識點非常容易,但如何選擇并整合其為己所用,才是重要的能力。所以,在整個家庭教育中,如何看待兒童,如何認識父母的角色,如何理解教育,遠遠比學到幾個育兒高招更為關鍵。
相關連接
本組專訪為2015年家庭教育國際論壇特稿。該論壇在廣東中山舉辦,由中國教育學會主辦,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承辦、新教育研究院協辦、廣東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