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柯
美國創新者群像
思柯

創新神話中屢屢被提及的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在人們心中形成了這樣一種流行觀念:美國的創新者是具有雄才偉略的早慧的大學輟學生。車庫創業、年輕的孤狼式發明和苦苦奮斗的初創公司常常榮登各大媒體榜首,成為創新的標志性事件。然而,一項由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開展的“美國創新的人口統計學研究”,卻有力地挑戰了被大眾媒體固化的刻板印象。
該研究調查了包括國家發明獎獲得者和三方專利申請者在內的美國6 418名最具代表性的創新者,抽樣多元化而又目標集中,得出了美國創新者詳實的分析數據。調查結果表明:移民是美國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者經驗豐富、學歷高,大多數具有科學和技術領域的高級學位;創新者的平均年齡高達47歲;大公司才是美國創新最重要的貢獻者;創新之地分布在美國東北部、加州和鄰近公共研究的區域,硅谷、舊金山灣和圣迭戈形成創新集聚;麻省理工學院是美國培養創新者數量最多的大學。遺憾的是,女性和少數族裔在創新群體中不具代表性。
美國人口的不同組成部分以截然不同的速度在創新,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是創新的基石,政府在支持教育、STEM移民、研究投入和技術轉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創新個體的特征,描繪美國創新者群像,旨在為美國的創新政策提供依據。這項調查所能提供的政策建議非常清晰:一是注重提高女性和少數族裔獲得STEM學位的能力;二是擴大移民渠道,讓受過良好訓練的STEM科技人員在美國安心創業。
創新無疑和創造力有關,Crew網站博主喬利·麥凱伊在“孤獨是創造力的關鍵因素嗎?”一文中,對孤獨進行了論述并提出了培育創新思維的幾種方式。在精神醫學的傳統中,孤獨更像是一種病態,建立親密關系才是人生的幸福和意義所在。但是,對于具有創造天賦的人來說,孤獨往往是決定性的源泉。像狄更斯孤獨的行走為他非凡的作品提供了靈感一樣,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作家、藝術家,一流的建筑師、科學家、企業家、數學家和最富創造力的思想家都擁有孤獨的特質,濟慈把生活的孤獨描繪成他的“妻子和孩子”,而梭羅歡呼道:我從未找到像孤獨這樣值得陪伴的伴侶。
當下,創新早已成為各國政策的核心要點,產業轉型、未來新能源、緩解氣候變化、消除貧困、改善醫療甚至國家安全都需要創新的支撐。對此,愛荷華大學教授安德烈·庫西雅克建議:政府和科學家應該少去討論創新的各種形式,更多關注如何創新。他指出,要認真研究創新科學,充分理解創新,為創新過程確定概念并建立模型,以改善商業領域中99%的創新失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