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偉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長江項目總監、上海中心主任
“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困境和出路
任文偉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長江項目總監、上海中心主任

地球,因其遍布生物,被稱為“生命的行星”。生物的種類繁多,難以計數。地球上生物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多樣性。這個星球上,現在到底存在多少種生物,真實的情況誰也不知道。到現在為止,能夠被附以學名而進行分門別類、編冊入案的生物種類,大概達170萬種之多,但這并不是全部。如果全部都記載的話,是1 500萬種還是1億5千萬種,誰也預測不出。但是生物多樣性給人類提供的生態服務功能的確是巨大的。1997年美國學者Costanza等人基于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對全球生態系統服務與自然資本價值進行了評估,并在《自然》雜志發表,再一次引起了人們對生物多樣性價值的關注。2012年4月,全球90多個國家的政府同意建立獨立的科學平臺,共同創建一個類似于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機構,即“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來共同評估全球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狀態及各國的政策響應。中國政府也加入該多邊交流和合作平臺,并以成員國的身份參加了2013年1月在德國波恩召開的全體大會。2016年4月20日的《自然》就IPBES發表系列文章對過去4年這一平臺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回顧和點評。從這幾篇評述論文可以看出目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個困境:
首先,全球生物多樣性日漸受到威脅,但是一直缺乏解決問題的國際合作機制。IPBES這一平臺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產生的。這個平臺建立僅僅才是開始,它未來面臨的挑戰甚至大過于IPCC。因為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就像氣候一樣是公共產品,而公共產品就必然會有“公地悲劇”的發生。各國政府還是各自忙著自己的內務,或國際間的政治角力。對于這場悄悄來臨的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風暴,很多人都還沒有深刻地意識到和感覺到。正如氣候變化一樣,科學家也呼吁了多年,但一直收效甚微。真正去推動各國政府達成基本共識的更可能是一次又一次的極端災難氣候。但是不管這樣,IPBES的成立非常重要和及時。雖然現在它的聲音還很微弱,像是一個孩子在一間著火的屋中要喚醒一群酣睡的成人。也許這群人遲早要被煙熏火烤而醒,但早點喚醒,卻可能拯救更多的生命。全球蜜蜂和其他傳粉昆蟲數量減少而導致的糧食的減產,就像是這場火災向我們襲來。
其次,成立平臺容易,要很好地運營一個平臺卻非常難。目前雖然有超過90個國家和地區加入了IPBES,但是協調和運營這個平臺的資金卻少得可憐,這也足以說明各國對此重視的程度是怎樣的。此外,平臺的公信力更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檢驗。現在IPBES招募的各類專家中主要還是自然科學家,雖然自然科學家用科學思維揭示了生態環境問題,但是這些問題的解決,則更需要經濟學家、人類學家及社會學家們的智慧來提出解決方案。這方面IPBES的專家組成結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最后,即使資金、專家問題解決了,但是離真正解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問題還很遠。生物多樣性保護需要新的治理模式,即“政府、企業、社區及國際組織”等多方參與的治理模式。目前IPBES還是一種政府間組織的運行模式,企業和社區作為兩個主要利益相關方還沒有被充分考慮,如果這兩方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即使政府間達成某種協議,落實起來也非常困難。另外,作為當今社會的一個獨立和重要的協調和監督機構,國際非政府組織的聲音也應被充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