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英/編譯
美國創新的人口統計學研究
蔡立英/編譯
● 美國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開展的一項突破性的調查研究表明,美國為何需要通過更好的STEM教育和移民政策,拓展和深化其潛在創新者的蓄水池。
每一項技術創新的背后是一個個人或一個團隊在負責困難的科學或工程研究工作,在他們背后,是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和所積累的一套經驗,給予了他們必要的知識、技能和機會。這些科學家和工程師通過創造創新性的新產品和新服務,驅動了技術進步,提高了社會收入,改善了每個人的生活質量。
但是這些創新者是誰?年齡多大?他們在美國還是在國外出生?他們是男性還是女性?他們的種族和民族是什么?他們接受過何種教育?確定這些在美國創造出成功而有意義的創新的個體的特征,能為美國如何通過更好的 STEM教育(即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移民以及總體的創新政策,拓展和深化其潛在創新者的蓄水池,帶來重要啟示。
這項研究調查了負責美國一些最重要創新的人們,包括因其發明獲得國家獎勵者,因其在三大技術領域(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和材料科學)的創新性想法而申請了國際三方專利者,以及為大型高新技術公司申請了三方專利者。該調查報告的研究團隊總計聯系了 6 418名創新者,其中有 923名受訪者提供了有效的反饋。這種多元化而又目標集中的抽樣方法,使得對驅動美國創新的個體進行廣泛又差異化的研究成為可能。
調查結果表明,美國創新的人口統計不僅不同于美國整體的人口統計,而且不同于受過大學教育的美國人口統計,甚至也不同于那些擁有科學或工程博士學位的美國人口統計。
移民是美國創新的一個龐大而重要的組成部分:超過三分之一(35.5%)的美國創新者在美國國外出生,盡管這部分人口只占全美居民的13.5%。另外有10%的創新者在美國出生,但是雙親中至少有一位在美國國外出生。超過17%的創新者并非美國公民,卻正在對美國創新做出無價的貢獻。平均而言,在歐洲或亞洲出生的移民在美國做出一項創新的可能性是本土出生的美國公民的5倍以上。
移民創新者平均還比美國本土出生的創新者接受過更好的教育,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擁有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博士學位。美國創新者呈現出引人注目的性別分裂:女性只代表了12%的美國創新者。美國創新者中的女性比例小于STEM領域的學士學位獲得者、博士生、科學家和工程師中的女性比例。國外出生的創新者中的女性比例比美國出生的創新者中的女性比例高5%。
美國出生的少數族裔在美國創新者中明顯不具有代表性:美國出生的少數族裔(包括亞裔、非洲裔、西班牙裔、美洲原住民和其他少數族裔)占美國出生的創新者的比例只有8%。這些少數族裔群體占所有美國出生人口的32%。非洲裔美國人盡管占到美國本土出生人口的13%,卻只占美國出生的創新者的0.5%。
美國創新者是經驗豐富的、高學歷的,而且大多數具有科學和技術領域的高級學位:五分之四的創新者擁有至少一個高級學位,55%的創新者在某個STEM領域獲得了博士學位。
半數的創新者在本科期間主修某種工程專業,超過90%的創新者在本科期間主修某個STEM領域的專業。
從私立本科學院和大學畢業的STEM領域的畢業生更有可能成為創新者,不過,創新者更可能是從公立大學而非私立大學獲得研究生學位。
麻省理工學院培養了比其他任何一所研究大學都多的創新者,而大型的公立大學,包括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緊隨麻省理工學院之后,成為培養美國創新者數量最多的幾所大學。
流行說法是美國創新者是那些從大學輟學在硅谷創立公司的精通技術的年輕企業家,其實相反,創新者的平均年齡是47歲。

除了探究創新者的人口統計分布,該研究還分析了創新本身以及產生這些創新的組織機構。有意義的創新樣本既包括完成商業化的創新,也包括還在研發中的創新。
調查樣本中超過五分之二的創新已經投放市場,四分之一的創新已經產生超過2 500萬美元的總收益。
創新者列舉了資金不足、市場因素和政府監管約束是減緩或阻礙創新商業化的壁壘。
20%的創新是由多個機構合作產生的,其中半數是私營公司和大學或政府研究實驗室之間進行的公私合作。
公立研究實驗室參與了13%的創新,大學參與了另外7%的創新,顯示出聯邦政府研究經費在支持可進行市場化的創新方面的重要性。
這項研究顛覆了大公司是抄襲者而小公司才是創新者的流行觀念,發現大公司是美國創新最重要的貢獻者:大概有60%的私營部門的創新來源于雇員大于500人的大企業,16%來源于雇員少于25人的小企業。
雇員人數少于50人的小企業都獲得過公共資源的支持,包括美國國防部、能源部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相關部門提供的經費資助,以及來自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劃的獎勵,這強化了聯邦政府在支持創新方面的關鍵作用。
全美各地都有創新涌現,不過主要集中在東北部、加州和鄰近公共研究支出的區域:加州在美國所有的州中擁有最多的創新者,創新集中在硅谷、舊金山灣區和圣迭戈。
排除人口數量的影響,大西洋沿岸中部和新英格蘭州往往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和信息技術領域產生最多的國際專利,其中尤以馬薩諸塞州、康涅狄格州、特拉華州、新澤西州和羅得島州領先。
創新獲獎在公立實驗室和卓越的研究型大學周邊聚集,比如新墨西哥州的桑迪亞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以及加州伯克利和馬薩諸塞州劍橋的大學。
這些研究結果為培養美國經濟所需的STEM領域人才提供了兩條重要的政策建議。
其一,做更多的努力使得女性和少數族裔獲得STEM領域的學位。這將需要對從幼兒園到8年級的教育付出更多努力,尤其是,正如ITIF過去已經指出的,對高中和大學教育付出更多努力。政策制定者應該考慮擴大STEM高中規模,尤其在STEM教育處于劣勢的社區,并且擴大和改進全美所有高中的計算機科學和工程教育。美國還需要對學院和大學實行更有力的激勵,激勵其更好地留住對STEM感興趣的學生,并且對博士獎學金提供更多的經費支持。
其二,鑒于國外出生的STEM科技人員對美國創新成功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制定政策加強和擴大移民渠道,讓受過良好訓練的STEM科技人員在美國進行創新,包括從美國的學院和大學畢業的外籍STEM畢業生,他們要獲得在美國的合法居留權通常很困難。
這項調查的結果表明:美國人口的不同組成部分以截然不同的速度在創新,深入的研究發現,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是創新的基石,政府在支持教育、STEM移民、研究投入和技術轉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資料來源:Science][責任編輯:遙 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