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雪山 潘貴春 盧勇花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救治區,廣東 廣州 510430
?
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50例社會功能的影響
陸雪山潘貴春盧勇花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救治區,廣東廣州510430
【摘要】目的:分析臨床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行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10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成給予護理干預措施的干預組和給予基礎護理措施的常規組兩組,于臨床干預結束后評估效果。結果:干預組臨床護理效果和各項指標均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針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行護理干預措施效果明顯。
【關鍵詞】康復期;精神分裂癥;護理干預;社會功能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精神病癥,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具有反復性發作的臨床特點,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嚴重影響。近年來,精神分裂癥發病率呈現持續上升趨勢,雖經針對性處理后部分患者可恢復正常自知力,但由于擔心被家庭、社會所遺棄,逐漸出現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甚至悲觀厭世,危及生命安全[1]。因此,疾病治療過程中需實施全面的護理措施,以改善心理特征,加快康復進度[2]。為了進一步探討精神分裂癥的護理措施及效果,選擇100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了研究,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干預組和常規組兩組。干預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5.4±1.4)歲;疾病史3至15個月,平均病史(9.1±0.1)個月;婚姻:12例未婚,30例已婚,7例離異,1例喪偶;文化程度:大學學歷及以上8例,高中學歷20例,初中學歷19例,小學學歷3例。常規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19~62歲,平均年齡(35.5±1.5)歲;疾病史4至16個月,平均病史(9.2±0.2)個月;婚姻:13例未婚,29例已婚,6例離異,2例喪偶;文化程度:大學學歷及以上7例,高中學歷21例,初中學歷20例,小學學歷2例。兩組患者年齡段、疾病史、文化程度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納入及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100例患者均符合精神疾病診斷標準[3],癥狀評分均在30分以下;大多數患者自知力均恢復,可自行表達內心想法;②排除標準:臟器功能損傷、藥物依賴等患者。
1.3方法兩組都給予氯氮平(廣東和平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1921)常規治療,75mg /次,3次/d。常規組給予基礎護理措施,如:①病情觀察,對患者定期觀察,對發病周期、時間、表現做細致的記錄,定期匯總;②給藥指導,在前期病情觀察的基礎上,對患者的藥量、服藥時間做相應的調整;③健康教育,對患者及家屬及時做相應的專業知識輔導。干預組給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3.1心理護理由于精神疾病患者長時間住院治療,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擔心被家人拋棄,從而產生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不利于臨床后續治療措施的實施。護理人員需加強和患者的交流,了解其心理特征,并制定個性化措施緩解負性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提高疾病治療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還需利用日常時間耐心向患者講解自我控制情緒的方法、與他人交流的技巧等,促使患者培養良好的心態,增強自我情緒防范、調整意識,便于保持平衡心態;從患者文化程度、病情變化等角度出發制定針對性學習計劃,并給予知識點的講解:個人講解可每周2次,30min/次;集體講解可每2周1次, 1h/次,此知識講解需確保每位患者充分掌握相關知識,進而加快康復進度。
1.3.2自知力宣教一般來說,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自知力,這是誘發疾病反復發作的主要因素。因此,需加強患者認知健康教育力度,可通過灌輸醫學知識的方法來提高疾病知識了解率,并通過疾病的分析、精神癥狀的評估等措施強化患者自知力,確保每位患者均能正確規避臨床不良事件,以實現最終加快康復進度目的。
1.3.3社會功能指導臨床資料顯示,給予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訓練是提高其工作、生活能力的主要措施,從根本上矯正患者不良行為,可通過以下幾點進行:①生活能力。從日常生活出發制定生活能力訓練方案,如鼓勵患者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參加社交活動(舞蹈、打太極等),并叮囑患者按時服用藥物、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以強化日常生活主動性;②社交訓練。通過演講、討論等方式讓患者掌握和人們交往的相關技巧,確保每位患者均充分掌握如何進行自我意愿的表達、遇到緊急事件如何求救的方法;或每天安排專人帶領患者進入社會,如帶領患者到醫院附近小賣部,讓患者自行前去購買,便于提高患者實踐能力,增強自信心;③社會訓練。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鼓勵其多參加社會勞動,并為患者提供合適的工作,使患者在自身允許的情況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加快回歸社會的進度。當然,護理人員需叮囑患者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進而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加快機體康復進度;④家庭支持。護理人員叮囑患者家屬給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多到醫院陪護患者,讓患者感受到家人的關心、愛護,提高治療疾病信心;此外,還需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可根據患者興趣愛好布置病房,為患者播放喜歡的音樂、電視劇等,以消除患者孤獨感,緩解臨床不良心理,改善預后效果[7]。
1.4評定項目于臨床干預結束后評估患者焦慮、康復、社會功能等評分,并統計、分析護理滿意程度[4]。①焦慮評分:借助焦慮(SAS)量表進行評定,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越焦慮;②康復和社會功能:通過MRSS、SDSS量表進行評定,得分越低說明效果越好;③護理效果評定:出院前向患者發放護理滿意程度調查問卷,包括健康教育、醫患溝通、技能水平、工作態度等4大項目、15個小條目,評分區間為2~7分,回收后統計總分。評定標準[5]:滿意:總分在90分以上;基本滿意:總分在61~90分之間;不滿意:總分在60分以下。

2結果
2.1兩組焦慮評分比較調查結果表明,兩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干預結束后焦慮評分存在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焦慮評分比較 (分,±s)
注:與常規組比較,*P<0.05。
2.2兩組康復、社會功能評分比較調查結果表明,兩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干預后康復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康復、社會功能評分比較 (分,±s)
注:與常規組比較,*P<0.05。
2.3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調查結果表明,兩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滿意度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注:與常規組比較,*P<0.05。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多發病,近年來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承受壓力越來越大,間接提高了精神分裂癥疾病發病率。此類病癥具有反復發作、病程長的特點,長此以往降低患者生活質量[6]。調查數據顯示,城市人口精神分裂癥的發病率在8.3%左右,和農村發病率4.2%相比較高。一般來說,精神分裂癥多發生于青壯年,感知、情感、行為障礙為疾病特征,隨著病情的發展將出現社會功能缺損癥狀,致使患者無法正常生活。目前,臨床均借助保守藥物療法治療,雖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無法糾正其社會功能。因此,臨床治療還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在加快康復進度的同時,提高社會功能。
本次研究干預組在基礎治療同時行護理干預措施,行社會功能訓練干預,取得顯著成效。社會功能訓練初期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促使患者調整最佳情緒接受后續治療和護理干預;其次,給予患者自知力健康教育,讓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相關內容,并明確自身不良行為對疾病的影響,以盡最大限度規范自我行為,為日后康復訓練提供可靠依據;最后,給予患者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訓練,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于日常生活中尋找樂趣,進一步緩解不良心理;此外,通過對患者社交能力的培養,可增強患者快速回歸社會的勇氣,加快機體康復進度。調查結果表明:干預組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后焦慮、康復、社會功能評分與常規組相比,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表明護理干預措施可為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奠定良好基礎,促進患者快速回歸社會,進而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符合馬久華[16]臨床護理論證。
綜上所述,針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行護理干預措施作用顯著,可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加快社會功能恢復進度,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周勤玲,林素英,鄭素燕,等.綜合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6):1083-1085.
[2] 余黎波,王學慶,周玉英,等.家庭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8):1001,1008.
[3]馬紅.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恢復的對照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4):364-365.
[4]華潔.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0,22(18):2391-2415.
[5]邢海燕,張玉國.目標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2,31(29):173-175.
[6]Zhao Xiangying,colourful Feng,Wang Bin,et al.Friedman family assessment model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mental division disease in families of patients with application [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2010,26(19):54-55.
Convalescenc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to Implement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ocial function recovery
LU XueshanPAN GuichunLU Yonghua
Guangzhou Civil Affairs Mental Complex,Guangzhou 5104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Methods 100 cases of schizophrenia into giving care interventions and basic nursing care routine of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assessing the effect after the end of the clinical intervention.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linical care benefits and the indicators are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line for convalescent care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ignificant role.
Key words:Recovery; Schizophrenia; Nursing Intervention; Social Function
(收稿日期:2016.01.25)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7-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