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小強
煤炭基本建設“12511”管理模式的實踐
文/張小強
現代管理的基本方向之一就是實現扁平化,而煤炭基本建設所涉及的,關系更為復雜。對此,陜西陜煤陜北礦業有限公司在縱向沿著基本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在橫向沿著“職責—標準—流程—風險—檔案”五個維度,通過可視化原理,形成了一套“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式、集成一體化無縫管理模式。
陜北礦業基本建設管理模式可以概括為“12511”:
一個目標——降本增效;
兩輪驅動——創新驅動、精細化驅動;
五拳合力——造價、進度、安全、質量和結算;
一張表管理——職責、標準、流程、風險、檔案五個維度和可視化管理;
一種文化——“敢·dare”基本建設管理文化。
1.一個目標——降本增效
從全生命周期角度來實現基本建設降本增效,是陜北礦業基本管理的重大突破。降本就是降低投資成本和降低項目建成后的運營成本。降本增效不僅僅是建設階段的降本增效,而是從項目內的降本增效。增效就是提升項目投資效能、項目建設效率和項目運營效益。效益就是運營目標的量化結果、效率就是投入與產出的比率,效能就是活動達成預期結果或影響的程度。可以用“效能=效率×效益”表述三者的關系。同等規模和市場價格的情況下,效率代表著效益,效率越高,成本越低,礦井整體效益就越好。
2.兩輪驅動——創新驅動、精細化驅動
一是創新驅動,包括理念創新、機制創新和模式創新。在設計理念上,陜北礦業積極與設計單位溝通,把保障礦井安全生產的思想滲入到礦井的設計當中。為實現這一理念創新,陜北礦業和設計人員在準確把握礦井資源賦存條件的基礎上,從初步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礦井生產后的安全問題,將大安全的理念帶入到礦井的設計過程中,在建設之初就對礦井安全保障系統有了明確的要求。在建設理念上,陜北礦業在全面總結我國煤礦基本建設得失經驗的基礎上,把煤礦建設成以集約化管理、技術密集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為發展方向的新型煤炭企業。機制創新就是要強化競爭、激勵和約束機制,開拓思路,構建目標責任體系,形成良好工作機制,確保礦井建設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全面提高工作質效。模式創新是指推行招標投標制,進一步提高綜合效益;引入工程監理制,提高工程質量;推行扁平化管理,在礦井建設過程,精簡機構和人員,減少管理層次;構建高效的項目管理模式,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二是精細化驅動,包括制度精細、組織精細和檔案精細。制度精細化就是緊扣“管用”這一核心,所制定的各項措施符合實際情況,要簡單易行,要抓住要害和精準到位。陜北礦業于2011年頒布的《基本建設管理辦法》,對工程開(復)工報告審批、計劃統計、安全管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投資管理、驗收管理、檔案管理等工程各方面進行了規定。2016年,為了更好從全生命周期角度系統整合基本建設管理資源,陜北礦業將基本建設管理部與規劃發展部合并。相應地,陜北礦業基本建設組織管理也經歷了韓家灣技改、項目運營、精細化管理和系統整合發展階段。在煤礦建設過程中,陜北礦業力求檔案精細化管理:一是組織專人收集相關工程造價的市場信息,利于驗證預算的合理性。二是遵守《煤礦建設項目檔案管理規規范》,對建設工程的勘探、設計、預算、開工報告、結算、施工等資料進行分類、細化、收集,切實加強了工程檔案的管理,確保了工程檔案的完整和準確。
3.“五拳”合力——造價、進度、安全、質量和結算
陜北礦業結合自身基本建設管理實際,確立了“造價、進度、安全、質量和結算”這五個抓手,緊緊圍繞降本增效目標,協同運用創新和精細化,形成了合力,實現了基本建設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是工程造價——“兩優兩控”。過去,造價管理一直是陜北礦業基本建設管理的最薄弱環節。通過“兩優兩控”,即優化設計、優化招投標、控制預算標準、控制工程變更,陜北礦業有效地控制了整個工程的預算,既提高了工程項目的質量又節省了資金的投入。同時,陜北礦業采取“三再造”來優化設計,即再造激勵約束機制、再造項目設計理念、再造項目設計優化方法。圍繞礦井竣工投產這一整體目標,細化分解每一項單位工程進度入手,倒排工期,優化施工設計,創新工藝,優化網絡,高效、有序推進項目建設。特別是針對井巷貫通、系統形成、永久設施等重點工程,陜北礦業圍繞關鍵線路,科學統籌安排,交叉平行作業,優質快速施工,為實現礦井總體目標工期創造條件。
二是安全管理——“四嚴守”。在礦井建設過程中,對項目實施中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的控制和作業環境的防護,是安全管理的重點。為此,陜北礦業做到了“四嚴守”,即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嚴格遵守安全責任制,嚴格執行現場管理規定,嚴格貫徹“大安全”理念。
三是質量管理——嚴把 “兩關”。嚴把“標準關”。在規范和標準方面,陜北礦業明確了四項要求:一是明確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進行施工,確保工程質量。二是明確監理單位要認真審查施工單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加強事前、和事中控制。三是明確建設單位負責監督檢查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的質量控制體系。四是明確公司職能部門,抽查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的工程資料,檢查工程實體質量。 嚴把 “驗收關”。作為建設單位,要加強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全面監管工作,嚴格審查各施工單位的施工方案,重點審查質量保證措施,另外要協同監理單位做好施工過程檢查以及質量驗收工作,對于不合格的工序堅決不予驗收。
四是結算管理——強化“兩管理”。預算管理。基于全面預算管理理念,陜北礦業在充分調研和分析統計的基礎上,確定陜煤化集團現代化礦井建設各環節的定額和標準,建立相應的定額數據庫;應用作業管理方法,構建現代化礦井建設預算管理體系。合同管理。合同管理要嚴把五關,即圖紙會審關、合同關、預算關、驗收關、結算關,圖紙會審由設計、陜北礦業、施工、監理四方同審同簽;合同由業務部門牽頭組織計劃、財務、企管部門共同參加進行合同談判,形成紀要后簽訂;預算由建設、監管、施工三方會審匯簽;驗收由建設、監理、施工、質檢、檔案等單位部門共同組織驗收;資金管理方面,制定了建設資金支付流程。
4.“一張表”集中管理
“一張表”集中管理,就是將項目的各個階段以及每一階段的相關環節,用一張流程表直觀地表現出來,達到管理流程化的目的。
5.“敢·Dare”文化
煤炭基本建設文化,是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為全體成員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其本質要素是信條,即以企業全體員工的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所信守的準則。煤炭基本建設涉及的關系眾多,直接面對的是各種經濟利益。在基本建設過程中,陜北礦業從一開始就以“敢”字當頭,敢于決策 (Decision)、 敢于擔當(Act)、敢于變革(Reform)和敢于執行(Execute),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基本建設管理 “敢·dare”文化。
陜北礦業“12511”基本建設管理模式的實施,在企業項目建設及工程管理過程中起到了 “立竿見影”的效果。

首先,實現了“無序”向“有序”的轉變。陜北礦業建立起了一套科學合理的項目管理機制,提升了基本建設項目的整體執行力,對基本建設項目的安全、質量、進度、成本進行了有效控制。經過完善制度、規范程序,從源頭上堵塞了三無工程,基本建設管理開始走上良性軌道,基本建設管理實現了規范、有序和高效,投資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促進了企業項目建設的高速發展。
第二,實現了“繁瑣”向“簡單”的轉變。陜北礦業建立了基本建設程序化管理架構,以“一張表”的方式直觀、明確對各關鍵環節進行精準管理與控制。
第三,實現了“被動”向“自適應”的轉變。通過“12511”管理,陜北礦業基本建設管理團隊改變了以往被動的工作局面,從優化設計到項目驗收等各環節主動尋求變革,掌握了管理主動權,對提升整體基本建設管理效能提供了機制保障。
總之,通過對基本建設管理方式進行變革,陜北礦業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集 “項目決策—項目設計—項目建設—項目運營—項目評價”為一體的“12511”基本建設管理體系,夯實了企業的發展基礎,培育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確保了“項目帶動”企業發展的總體戰略。
(作者單位:陜西陜煤陜北礦業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劉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