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際熾
[摘 要]本文研究的教學對象是蒙古國留學生,大一零基礎,每課時為90分鐘。本文包括兩部分:一是蒙古留學生整體易讀難辨音的總結歸納;二是零基礎漢語的教學步驟及教學方法的具體闡述。
[關鍵詞]語音;課程教學
一、蒙古留學生整體易讀難辨音的總結歸納
從聲母方面來看:(1)難辨音p與f;j與zh;x與sh;(2)易錯音,zh,ch,sh,r。從韻母方面來看:(1)難辨音前鼻音與后鼻音,如:an與ang;en與eng;in與ing;uan與uang;ian與iang;u與ü。(2)易錯音ü ;ueng。從聲調方面來看:(1)對聲調把握不準。(2)經常不寫聲調。
二、零基礎漢語的教學步驟及教學方法的具體闡述
(一)如何上好第一課
對于零基礎的學生而言,老師與學生語言不通。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通過英語作為中介,來進行簡單的教學指令。零基礎的學生學習熱情高,上課認真聽講,回答問題積極,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很強。第一節課主要是發現學生們的特點,和學生們互相熟悉,以簡單易學、讓學生產生成就感為主,學習語音知識為其次。因所研究的學生是大學生,每節課為90分鐘,則安排的教學內容一定要重點突出,學習知識的機械性練習與趣味性練習相結合。讓學生輕輕松松的上完第一節課。第一節課相當重要,它關系著學生們以后的學生興趣與熱情。那么如何進行第一節課呢。首先是漢語拼音與漢字相結合。明確教學任務:六個單元音即(a,o,e,i,u, ü),因為事先了解到蒙古國的學生普遍e和ü發音不準,所以可以事先把整個課分為兩部分來上:第一部分為a,o,e的學習與練習;第二部分為i,u, ü的學習與練習。在兩個部分之間穿插一些簡單的教學指令學習,如:“上課,下課,非常好,請坐,老師好,同學們好,老師再見,同學們再見,安靜”等。已使學生既保持新鮮感,又能快速的接受一些簡單的教學指令。實踐證明,學生們不僅學習拼音很認真,對寫漢字也充滿著很大的熱情。對六個單元音要采取口型練習法。第一個大步驟:在黑板上,把六個單元音字母大大的寫在中間,然后在每個拼音的旁邊先畫上與其相配的口型,然后親自示范給學生們看。然后再在每個字母的口型上畫上眼睛,從而就形成鮮活且熟悉的笑臉了。讓學生們輪流讀,然后糾音。重點在糾音上。但是對于糾音,老師示范三遍,學生們如果還是發音不準,老師也大可不必繼續抓著不放,一樣的說一句“very good”,并微笑讓他們坐下。學生們發不準是有原因的,e總是發成卷舌音。舌頭卷的太厲害。ü總是發成iu,因為蒙語有個字母的發音很像漢語的iu,學生的嘴型撮不起來。學習u的時候讓學生們把手擺成ok的樣子,然后放在撅起的嘴唇上,主要是讓他們理解,嘴唇是圓的,而且是突出的。一遍遍的練習。對于教學中指令的學習,也許會擔心有點難,但是實踐證明,學生們掌握的很快,而且領讀幾遍之后,他們會很快的應用在實際中。第三大步驟:把六個單元音分別加上聲調,從一聲到四聲,這樣枯燥無味的音節練習就有了節奏感。老師先領讀,利用手勢形象的比劃出聲調的起伏變化。然后和學生們一起讀,學生會自覺地看著你的手勢,然后把四個聲調都讀的非常好。
(二)聲母的教學
教完簡單的六個單元音之后,可以用三課時學習聲母。第一課時:b、p、m、f、d、t、n、l。第二課時:g、k、h 、j、q、x。第三課時:zh、ch、sh、r、z、c、s。
1.第一課時的內容,重點在p和f的練習與糾音上。大部分學生總把p也發成f,糾音時采取的方法也是看口型與送氣。P的口型主要偏圓,送氣音。f是不送氣的,略扁的唇齒音。學生練習一定程度后,再將聲母與六個單元音韻母在一起進行拼合練習。最后在將拼合在一起的加上聲調。當然,中間可以繼續學習一些簡單的教學口令,比如“讀,聽,寫”等。
2.第二課時的難點主要是j,q,x.重點在j,q,x的練習。因為j和zh.q和ch.x和sh,學生很容易發音相混淆。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好基礎。練習方法基本和第一課時一樣。
3.第三課時主要是zh.ch,sh,r的練習與糾音。對于平舌和翹舌的區別,可以用手掌比作舌頭,形象的表現出來:讀z,c,s,時,將手掌伸直,代表舌頭是直的;讀zh,ch,sh r時,將手指上翹,代表舌頭是上卷的。主要是對比練習發音,然后把j和zh.q和ch.x和sh單獨列出來練習,分別糾音。到此聲母已全部學習完畢。
(三)雙元音韻母及多元音韻母的學習
第一課時:ia,ua,ai,uai,ao,iao ,uo,ou,iu. 第二課時:ie,ei,ui(uei), üe,er,an,ang,ong,en.第三課時:eng,in,ing,ian,iang,iong.這些元音的練習,要循序漸進,加大練習次數,反復練習。難點是前鼻音與后鼻音的區別,因為蒙語沒有后鼻音,所以學生大多數會把后鼻音全部讀成前鼻音,以此混淆讀音。課堂上要注意設計與此相關的練習,讓學生形成區別的意識。從第一課開始時就可以做一些,相關的拼合練習。
(四)加強訓練
大量的訓練主要是糾音??梢酝ㄟ^一些簡單的中文歌曲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因蒙古國的孩子從小就節奏感很強,所以學習歌曲很快,也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古詩詞,掌握簡單的斷句與節奏。
(五)聲調的練習
主要是以音節練習為主的機械性練習。蒙古語沒有聲調的區別,只有輕重音,因此學生們的聲調感意識不強。有些已經學習三年漢語的學生,在標注漢字拼音時,只寫聲母韻母,不寫聲調。教師要從初學拼音時就加強聲調意識,讓他們明白漢語聲調的重要性。聲調的難點主要是第三聲。學生們第三聲的發音普遍存在一些蒙語的痕跡,拐不過來,要注意重點糾正。
(六)兒化音的練習
兒化音的練習主要是機械性練習,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七)連續變調的練習
重點放在上聲連讀及輕聲的練習上。學生能夠掌握這兩個知識點就已經完成教學任務了。
(八)語流音變
主要是句子與段落的練習。在反復的練習中,讓學生領悟節奏感與輕重緩急。比如反問語氣及陳述語氣等。
三、結語
針對在中國的蒙古國的留學生,由于他們有良好的語言環境,所以掌握漢語拼音的速度較快。重點是在初學時就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對于一些發音難點,則要重點糾音,反復練習。語音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在訓練時要注重聽說結合,不能讓聽說脫節。所以老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設計教學步驟與環節,要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讓初學者忘記初學語言的沉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