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志國
永不落幕的農產品“博覽會”
文|本刊記者 張志國
A Never End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
如今,網絡購物憑借其方便快捷、價格低廉等優勢,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但是有很多消費者又覺得網上購物怕無法辨別產品的好壞、嫌貴能不能過過討價還價的癮?能不能線上看貨線下買?在初秋的一個上午,家住在北京朝陽公園附近的市民王女士帶著老公、孩子一家3口走進中國名優特農產品展示中心與京東合作創建的京東綠安中國特產線下體驗館,一肚子的疑問在這里全部找到了答案。在這個全國名優特產展銷推介會上,數千品種任顧客挑選,王女士之前的那些疑慮在這里,都不叫事兒了。
位于北京北三環聯想橋南的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高新農業示范區的全國名優特產展銷推介會按全國行政區劃分為北京、陜西、黑龍江等22個展廳,單列出全國水果廳,展銷應季水果,其中有廣西產的百香果,海南引種的臺灣大紅二號火龍果,煙臺的蘋果、梨,新疆的葡萄、大棗等;同時還單列出菌類廳、有機綠色蔬菜廳、水產廳、進口食品廳,將各省市及部分進口的農產品集中展銷,其中云南的松茸菌、羊肚菌、牛肝菌,廣西的紫山藥,寧夏的枸杞,大連的海參等等,您都能見到買到,分別展示全國各省市的主要名優特農副產品,突出其地方特色。
據本刊記者了解,此次中國名優特農產品展示中心與首次與京東合作,創建線上京東綠安特產中國O2O展示館,同時成立線下體驗館與線上互動的O2O新模式,推動全國農產品進城入市。
這次匯聚全國33個省市的農業生產大戶及農產品加工骨干企業的農產品常設展銷會。商品涵蓋全國各地獲得過省部級優質農產品資格的品牌產品;能夠代表地方特色的農產品;獲得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的農副產品,以及當地有一定知名度,但尚未走出本地市場的優質農產品,例如國際化的黑蒜和黑河的都市糖等各種優秀產品。其品種有各種生鮮、蔬菜、水果、干果、包裝食品等16大類數千種近百萬件之多。
本刊記者在展會見到,此次非物質文化遺產農業項目,是國內首次非遺農業產品集中亮相,打造全國具有代表性的農業非遺O2O線下體驗。其中有獲得“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王家園子棗米香醋、優質果醋系列產品等,共有100多種農業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成為這次展銷會的亮點。
與一般展會不同的是,此展銷會沒有休展日,常年不中斷,堪稱首家全國永不落幕的農業博覽展銷會。

國內首次非遺產品集中亮相全國名優特產展銷推介會,打造全國具有代表性的農業非遺O 2 O線下體驗

山東省煙臺市金真果蔬專業合伯社從地頭帶來了萊陽梨、煙臺蘋果、冬棗、葡萄、無花果等水果參加推介會

云南元陽縣哈尼梯田有機專業合伯社帶來了當地名貴的土司紅米介紹給首都百姓

全國名優特產展銷推介會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一百多種參展,其中有王家園子的醋、醬油等等
記者在展銷會現場采訪,發現只有“一傳手”,沒有“二傳手”,參加展銷會的單位均為全國各地農業生產大戶及各地農副產品加工生產的骨干或龍頭企業,采用互聯網物流的方式做到從田間地頭一傳至體驗館,免除中間環節,真正“一傳到位”,確保質優價廉,在保護了生產者利益的同時,也優惠了廣大市民,讓京城百姓嘗到原汁原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
主辦方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平臺:中國名優特農產品展示中心得到了國家農業部、北京市政府及其各部門的鼎力支持,同時是中國農業部全國特色農產品“進城入市”試點活動平臺。是一家集農產品加工展示、推介、倉儲、配送、信息交流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名優特農產品加工品展示中心。展示中心將依托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中國農業科學院的農業技術優勢和公信力,為全國各省(區、市)特色農產品加工品入駐北京提供展示平臺、駐京聯絡平臺、商務洽談平臺等,打造一個永不落幕的農產品“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