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摘 要]穩產、高產一直是我國發展農作物種植業追求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考慮的外界影響因素很多,很難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進行科學、合理地控制。本文分析了栽培中密度與施肥對玉米的不良影響,針對解決玉米栽培中密度與施肥不合理的對策進行詳細探究。
[關鍵詞]玉米栽培;密度;施肥;重要性
我國在追求玉米產量的同時,還要求保證玉米的質量。為取得高產、高質量的玉米大豐收,需要對玉米的栽培密度和施肥的程度進行研究,尋找出科學、合理的玉米種植技術。
一、栽培中密度與施肥對玉米的不良影響
1.栽培密度不正確
玉米栽培中密度的不合理會嚴重限制玉米的生長情況。玉米屬于向陽的植物,種植過密的玉米會向著陽光生長,從而加快玉米莖稈體細胞的發育,玉米的莖稈會長得很細,而且會超過正常玉米植株的高度,玉米結果實的部位也會相應的提高,這樣容易造成玉米植株頭大身輕,容易折斷,尤其是在暴風雨比較集中的夏季,更容易導致玉米因折斷而減產。玉米植株過高還會浪費大量的養分,造成土壤提供的養分都供給了玉米秸稈,而沒有把養分輸送給玉米穗,致使玉米穗在生長發育階段,因養料不足造成玉米穗小或是玉米粒干癟。玉米植株密度較大的還會導致玉米秸稈旺盛生長,從而制約了玉米穗的生殖成長,延遲了玉米的出穗吐絲,進而縮短花粉的授粉過程,降低了玉米的結實率,嚴重的還會造成玉米接成空稈。根據多年的種植研究數據發現,玉米栽培密度超標會導致玉米的生長發育周期延長5~7d。玉米的栽培密度相對較大,會導致玉米因葉子的相互遮掩而無法很好地進行授粉,從而出現“半拉瓤”等結果實不成熟的現象。密度大的玉米田地無法保證植株間的透光、透風,導致玉米的莖稈生長的比較細嫩,很容易遭受病蟲害侵襲,如玉米螟和玉米大小斑病的發生。
2.施肥不正確對玉米的影響
玉米作為農作物比較喜肥喜水,在玉米的種植生長過程中需要多種養分的供給,施肥是增加玉米產量的有效措施。曾有科學研究表明,科學合理的施肥在增加玉米產量的眾多因素中占有28%~30%的比重。在一定的施肥限度內,追加肥的量越多,玉米的產量相對就越大。然而對玉米追肥是有一定范圍的,每100kg產量的玉米需要吸收N:2.84kg、P:1.22kg、K:2.49kg,而這3種養分的比例為1:0.43:0.87。
目前,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施肥的操作方式存在許多弊端,導致施肥量無法滿足玉米生長的需求,進而無法保證玉米的產量。玉米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補充N、P、K等多種養分,可是農民的追肥種類過于單一,多采用追加尿素。農民對玉米施肥期的時間掌握不夠準確,對玉米追肥的時間偏晚,而且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普遍只追加1次施肥,玉米前期的養分還可以供得上,但后期卻疏于管理,致使玉米的產量不高。玉米的后期生長階段多施加尿素,導致玉米晚熟,嚴重影響了玉米的產量和質量。農民對玉米施肥的方式不正確:施肥后不覆土導致養分蒸發與流失;肥料直接施予玉米的根部,導致玉米的根莖部位被肥料燒傷,推遲玉米的生長發育周期,嚴重的直接使玉米植株成為死稈;追肥后立即澆水,使肥料溶于水后下滲形成反硝化反應,造成養分大量流失。
二、解決玉米栽培中密度與施肥不合理的對策
1.解決玉米栽培密度不合理的對策
玉米種植前一定要深入了解不同品種的玉米,熟悉所選玉米種類的生長習性,以便控制玉米栽培的密度,從而實現玉米種植的高產豐收。研究種植玉米的土壤,掌握土壤中養分的分布情況,一般土壤養分充足、肥沃的田地適合密集種植;土壤養分貧瘠的土地則要在密度較大的情況下進行種植。玉米種植的密度不宜過小,也不宜過大,密度過大同樣會影響產量的降低。玉米的產量、玉米穗的質量、玉米粒的重量都與種植密度密切相關,只有將玉米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增加玉米的產量。不同品種的玉米有不同的密度要求,要根據玉米品種的生長習性選擇合適的種植密度。
2.解決玉米施肥的對策
玉米生長過程中除了需要N、P、K等三大養分外,還需要補充硫酸鉀等微量元素肥料。施肥一定要掌握好玉米的生長周期,不可過早也不可過晚,要求科學合理、適時、適量。玉米的生長周期分為拔苗期、拔稈期、孕穗期和灌漿期4個階段。玉米拔苗期的需肥量相對較少,只要給足底肥一般不需要再追加施肥。拔稈期需要巧妙施肥,在玉米外部長到6~8片葉子時及時施肥。玉米孕穗期的施肥量占整個玉米生長過程所需肥料的60%~70%,足夠的施肥量能夠保證玉米生殖生長的旺盛,從而增加玉米產量。玉米施肥方法應采用穴施的方式,提高肥料的吸收率。此外,肥料因施在新根和須根的附近,可以有效提高玉米對肥料的吸收效率和速度。
3.施肥管理技術
結合土壤肥力測定結果與玉米營養吸收的實際特點,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可采取“3414”試驗的方法確定玉米施肥管理的科學方案,即針對氮磷鉀3種元素、采取4種不同施肥量水平,選取14個小區進行不同施肥量的管理,以此選出在種植地區不同土壤、氣候、栽培條件下玉米優質高產施肥栽培的最佳方案。開展此項試驗,其結果數據經計算機統計處理并利用模型分析,最終根據實際條件繪制出最佳施肥方案圖,對最佳施肥量、方法、比例等進行明確。不同地區由于各方面因素及土壤條件的不同,施肥方法與肥料配比也有一定的差異。但總體來講,要實現玉米的優質高產還需要采用動態的施肥方案,即根據玉米不同時期對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和比例進行肥料的配比,階段性調整施肥量水平,做到精準施肥,以滿足玉米生長各階段的營養需求,并減少肥料的浪費。如育苗期按比例適當施用氮磷鉀混合肥;在拔節孕穗期增加施肥量,并分次進行追肥,注意鉀肥供應要充足,且增加磷肥施用量;抽穗開花期適當降低施肥量;至灌漿成熟期則停施鉀肥,增加氮磷肥施用量,通過把握好各階段的施肥量,來達到玉米高產。此外,近年來有機肥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價值再次受到了人們的重視,通過有機肥與化肥的搭配使用,能夠有效地起到改良土壤和培肥的作用,其對于提高玉米產量也有著積極的作用,而秸稈還田的方式也能夠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實現玉米高產的目的。
三、結語
提高玉米種植的產量首先需要選擇優良的品種進行播種,其次種植玉米栽培密度要合理,加以重視玉米的施肥工作,保障農民的經濟收入,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