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顧明鳳
?
主題背景下幼兒戶外體育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探索
——以大班“中國娃”主題為例
文顧明鳳
摘 要:現代城市物資生活越來越豐富,可是幼兒的戶外活動越來越少,長此以往幼兒的身心素質都會下降。本文以大班“中國娃”主題為例,介紹我園開展幼兒戶外體育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思考:一、根據主題開展進程,創設有情境的運動環境;二、依據幼兒的運動興趣與經驗,提供不同層次的運動器械;三、觀察幼兒的活動過程,給予適宜的引導幫助。
關鍵詞:主題背景 戶外體育區域活動 幼兒園

早在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綱要》中就明確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健康領域中提出:“利用多種活動發展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開展豐富多樣、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身體活動,如走、跑、跳、攀、爬等”。這些教育建議均體現出應開展豐富多樣、適合于幼兒的體育活動的思想。近年來,我園在對幼兒體育活動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
現以大班“中國娃”主題為例,介紹我園開展幼兒戶外體育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一個有運動情境的區域活動,不僅能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鍛煉幼兒的身體機能,而且還能積累相關經驗,促進幼兒認知、情感、社會化等多方面的發展。因此,我們在開展主題背景下的體育區域活動時,非常注重創設有情境的運動環境。
如:根據大班“中國娃” 主題活動開展的進程,我們將戶外活動分成“登長城”、“小小郵遞員”、“小球沖向大世界”三個區域,幼兒根據自身情況,自由選擇主題區域內容與器械材料進行互動、學習、挑戰和鍛煉。
幼兒園的“象鼻”樓梯是孩子心目中的“長城”,我們利用這一區域設立了“登長城”的運動情境,長城底端則用輪胎拼接成一段相連的“陡坡”。 幼兒背著旅行包,嘗試用走、雙腳跳、單腳跳、爬等不同的方式進行登高。這一活動充分鍛煉了幼兒的腿部力量。
幼兒參加戶外體育區域活動的主要動力來自他們的興趣。戶外體育區域活動的器械材料能直接引發幼兒的興趣。因此,在組織幼兒主題體育區域時,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大量的低結構的材料。如:“小小郵遞員”區,教師提供低結構的材料(紙箱、彩棒、奶粉罐),幼兒則以多種組合的方式運用材料,擺放出通往“小區”的各種小路:有兩排奶粉罐并在一起的小路,有用開了“窗戶”的紙箱拼成的地下通道,還有彩棒拼成的斑馬線,幼兒以走、跨跳等不同的方式通過這些道路到達自己所要送信的“小區”,并將信放入“信箱”。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非常投入。“小小郵遞員”的活動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又能在幼兒的自我挑戰中,完成走、跨跳、平衡、鉆爬等動作的鍛煉。
幼兒年齡特點不同,運動經驗與能力也不同。我們提供不同層次的運動器械,形成不同層次的游戲情境,讓不同幼兒能力得到發展。如:“登長城”區,我們把幼兒負重的小旅行包分成輕(1千克)、較重(1.25千克)、重(1.5千克)三種不同重量,幼兒背著旅行包在負重登高運動中,不僅鍛煉了腿部力量,還感知旅行包的輕重與運動的關系,不斷地在玩中學、在玩中增長知識。
在戶外主題區域活動開始中,有的幼兒能很快找到自己想玩的區域進行運動,有的幼兒卻沒有去向到處轉,還有的幼兒會為了爭搶運動器械發生爭執。因此,在戶外體育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尤為重要。教師應注重幼兒運動過程的觀察,了解幼兒活動的需要,發現問題后,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地給予幼兒以引導和幫助。
如:我市有國家女子少年曲棍球培養基地,“小球沖向大世界”則是我園在“中國娃”主題背景下,利用本土資源投放設計的曲棍球類游戲。幼兒剛開始接觸這個游戲時,盡管老師講解了游戲規則和玩法,但實際游戲過程中,孩子們還是會對誰先開球、每對的人數等游戲規則爭執不休,教師這時要適時介入,帶幼兒觀看曲棍球比賽錄像,引導他們自主探究、自由討論、自主解決問題。
再如:在“小小郵遞員”區中,幼兒用奶粉罐緊挨在一起搭成小路,當時,我意識到奶粉罐間的距離太近,大班幼兒不費吹灰之力就能通過,毫無挑戰性。于是,我適時地用啟發性的語言介入:“文化新村離我們很遠,這條路應該搭得更長,你們能不能用這些奶粉罐搭更長的路呢?”說完,孩子們馬上開始重新搭建,拉大了奶粉罐間的距離。這樣做的效果相當好,既滿足了孩子們的自我挑戰的需要,也完成了幼兒動作發展的目標,促進了他們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總之,主題背景下的戶外體育區域活動,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松和諧的運動環境,不僅激發了幼兒的運動興趣,鍛煉了幼兒的身體機能,而且還幫助幼兒積累了相關經驗,在認知、情感、社會化等方面主動積極地發展。
(江蘇省揚中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