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 婧
?
讓環境貼近兒童的心靈
文張婧

摘 要:所謂貼近兒童發展的環境,就是遵循其身心發展的規律,打造適宜的生活學習環境。隨著《指南》和課程游戲化建設的實施,我們將目光關注到環境創設上來,發現眼前的環境離幼兒越來越遠,我們當即重新審視自己的兒童觀,從室內外環境改造入手,走出這一誤區。就如著名的環境設計師安妮塔·魯伊·奧爾茲所說:“相信每一個兒童是奇跡,當這樣的‘奇跡’來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關鍵詞:幼兒 環境 發展
“相信每一個兒童是奇跡,能改變我們的培養方式,當這樣的‘奇跡’來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為他們創設一個富有奇跡的空間,并將這件事變成我們的工作,我們可以選擇改變,選擇為奇跡創設環境。”這是著名的環境設計師安妮塔?魯伊?奧爾茲說的一段話,它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心靈,引發了我對幼兒園環境創設價值的思考。
有研究表明:從孩子生長發育來看,周圍環境對他們的大腦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從他們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來看,環境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孩子們也以環境為載體,置身其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繼而得到發展。隨著《指南》和課程游戲化建設的實施,我們將目光關注到環境創設上,發現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便開始了以“為了孩子”為名,為幼兒創設了高大上的生活學習環境,而這精心打造的環境卻離幼兒越來越遠,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兒童觀,走出這一誤區,從真正為幼兒發展的角度,創設貼近兒童心靈的生活學習環境。
以往的游戲環境創設,老師們過于關注表面的視覺效果。色彩艷麗、圖文并茂的區域標志和精美逼真的游戲材料,也都是老師們精心制作而成,還有一些游戲區域的設置遠離幼兒的生活經驗,徒有外顯的花架子,而沒有玩的價值。我想,更讓幼兒失望的應該是:精美的游戲材料只有在觀摩時才舍得讓他們玩!類似種種,我們不得不轉變這種游戲環境的“假教育”,要關注幼兒的生活經驗,發現其興趣點,舍棄花哨浮華的表面現象,換掉沒有玩頭的游戲區域,讓幼兒參與到游戲環境創設中來,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設計標志和規則,共同搜集材料、多用自然物品、廢舊物品替代精美的游戲材料,就像一把落葉和縫制精美的蔬菜,同樣可以讓孩子達到游戲的樂趣。
反思自己的環境布局,和幼兒身高一致的墻面,幾乎都被桌椅、柜子占據著,孩子們無法自主的展示自己的作品。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將教室、走廊等幼兒能伸手夠得到的墻面顯露出來,系上繩子,提供夾子、膠帶等,給幼兒提供方便,孩子們可以跟隨正在進行的課程、活動,隨時展示作品,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實現讓幼兒學習的過程看得見。
在孩子的眼里,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有意思,她們想模仿媽媽做事情,想學著工人叔叔蓋樓房,建橋梁,想體驗科學家們神奇的小實驗……為了滿足這些來自內心的需要,我們改造了徒有虛名的科室,為他們量身打造了建構室、科探室、生活體驗館等活動室。老師、家長、社區熱心人士大家各顯神通,帶來了豐富的資源,添置了實用的活動材料,孩子們如魚得水,終于可以放手一玩,在探索中、體驗中慢慢發展自身的經驗。
我們國內的園所,大多是班級員生數較多,因此,集體教學成為普遍現象,同一班級的幼兒其發展水平也各不相同,這樣的集體活動,難免忽視了個體差異。對此,我們在集體活動的基礎上,設置了個別化區域學習,針對課程,圍繞活動,將不同層次的材料投放在不同的區域里,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選擇合適的區域進行操作、學習,使他們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夠得到發展、提高。彌補了集體教學的弊端,做到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實現了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戶外環境為幼兒提供了室內無法滿足的活動需求,在這里,他們們可以隨意交流、大聲宣喧、盡情玩耍。孩提時代是離自然最近的時期,他們會被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一只昆蟲,一塊石頭所吸引,周圍的一切對他們來說充滿著無窮的魅力,認識到了這點后,我們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在安全是天的情況下,我們變得有些“明哲保身”、塑膠、水泥讓操場的每一寸土地變得安全、干凈;有挑戰的體育活動器械統統換成低、矮、軟、小的東西……對照《指南》和課程游戲化的精神,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的環境儼然沒有做到促進幼兒發展,我們過度地拿安全和健康衛生做擋箭牌,慵懶了自己,也剝奪了幼兒探索、挑戰超越的機會,隨之也就失去了童年的自然光澤。
因此,生活化的環境就要呈現實在的生活氣息,去掉一些堅硬的水泥地面、清除有毒的塑膠覆蓋,讓幼兒的眼睛看到孕育生命的泥土,觸摸到柔軟的小草,發現草叢里微小的生命……自由地去找玩伴,找游戲材料,在沙池里挖寶,與泥土為友,快樂地在水池里撈魚捉蝦……用小小手拿著大大筆,在戶外的墻上肆意涂鴉,借稚嫩的線條表達出思維的痕跡,讓五彩的顏料畫出心中的夢想!當他們置在被理解的環境之中,暢快地瘋一把時,我看見了孩子們天性釋放的快樂!
小時候,我依稀記得奶奶最看不慣大人抱著孩子不撒手,總是告誡到:小孩子要接地氣才肯長,要親自去看去擺弄去體驗,而不是過度保護。就連老一輩的人也知道環境對孩子成長的意義,更何況我們是受過專業學習的教育者,更有責任為孩子打造這樣的環境,做到讓環境貼近幼兒的生活,讓環境見證幼兒的成長!
(江蘇省新沂市機關幼兒園)
【參考文獻】
[1] (美)布拉德.《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10月 第一章002頁
